基本信息
书名: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仁术宏愿-盛志勇传
定价:48.00元
作者:黎润红,张大庆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46672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盛志勇(1920—),我国烧伤外科专家,祖籍浙江省德清县。作为一名医生,盛志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经为无数病人及伤员做过手术,用自己的双手挽救了患者的性命;。作为一名基础科研工作者,他兢兢业业,为我国的创伤、烧伤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内率先利用肠道缺血的动物模型,观察到肠道内菌群异常到严重失调及免疫反应的动态变化。这项研究成果使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一名教师,他孜孜不倦,以身作则,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谆谆善诱。他先后发表过论文有数百篇,曾多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三等奖。并于1996 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 年获“何梁何利奖”,2010 年获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本书以盛志勇院士的家庭背景、学生时代、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学科发展、国际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较全面地记述了盛志勇一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系统地整理了盛志勇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
《鱼和虫》(全2册)《有趣的3D立体书》(精装全4册)
盛志勇(1920—),我国烧伤外科专家,祖籍浙江省德清县。作为一名医生,盛志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经为无数病人及伤员做过手术,用自己的双手挽救了患者的性命;。作为一名基础科研工作者,他兢兢业业,为我国的创伤、烧伤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内率先利用肠道缺血的动物模型,观察到肠道内菌群异常到严重失调及免疫反应的动态变化。这项研究成果使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一名教师,他孜孜不倦,以身作则,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谆谆善诱。他先后发表过论文有数百篇,曾多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三等奖。并于1996 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 年获“何梁何利奖”,2010 年获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本书以盛志勇院士的家庭背景、学生时代、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学科发展、国际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较全面地记述了盛志勇一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系统地整理了盛志勇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href='#' target='_blank'>目录
作者介绍
张大庆,男,医学博士,教授,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系副主任、医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委员,中国自然辨证法学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一绝,逻辑链条清晰得像是数学证明题的推导过程,每一步论证都建立在前文的基础上,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作者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结构感,能够将浩如烟海的资料梳理成一条清晰的主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许多佐证性的旁支细节,既丰富了内容,又没有冲淡核心观点。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匠心,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侧重和指向性,让读者在阅读迷宫中总能找到清晰的路标。读完一个大章节,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有的疑惑都在下一部分的展开中得到了解答,这种结构上的掌控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对于想系统了解某一领域发展脉络的人来说,这种清晰的框架简直是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注入了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抒情笔调。这种结合使得文本既有力量感,又不失美学享受。作者的遣词造句颇有讲究,用词精准且富有画面感,很多句子单独拿出来都可以成为金句,值得反复品味。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人物情感时的克制与细腻,既不过分煽情,又能准确地传达人物内心的波澜壮阔。它成功地避免了学术著作常见的僵硬和晦涩,用一种近乎优雅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那些伟大人物的奋斗历程。读这本书,仿佛是在进行一场高雅的对话,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享受了一场语言的盛宴,让人感受到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和感染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作者在历史事件的铺陈上显得游刃有余。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人物的微观心路历程交织在一起。我特别欣赏它在转折点上的叙述技巧,总能在关键时刻设置悬念或者给出深刻的反思,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有时候,情节的推进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高亢激昂的部分,也有低回婉转的间奏,层次感非常丰富。特别是某些关键的决策时刻,作者会花大篇幅去剖析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和多方权衡的挣扎,使得人物形象一下子就立体饱满了,而不是一个扁平化的符号。这种讲故事的能力,实在令人佩服,让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主题,变得引人入胜,即便是对相关领域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故事线牢牢抓住。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之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和环境氛围的营造。无论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细致描摹,还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特有的话语习惯和生活细节的还原,都做得非常到位,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和文献研究深度。书中对一些学术讨论和技术演进的描述,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生硬的教科书式的讲解,而是通过对话、书信往来或者当事人回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这些专业内容也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这种对“人”在历史进程中作用的关注,让整本书的基调显得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读起来感到非常充实和受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面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摸起来挺舒服的。油墨的印刷清晰度也很好,尤其是那些插图或者历史照片的排版,处理得非常细腻,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和厚重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物料选择上的用心。翻开内页,纸张的磅数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不会显得过于单薄,整体的阅读体验是加分的。特别是书脊的装订,很平整,感觉是那种可以经受住反复翻阅的书籍,不会轻易散架。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实体书的人来说,这种注重细节的制作工艺,绝对是值得称赞的。看得出来,编辑团队在书籍的物理呈现上也下足了功夫,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往往预示着内容质量也会是上乘的,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