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话 在悖论中前行 汪振东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物理学史话 在悖论中前行 汪振东 人民邮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振东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史
  • 科学史
  • 物理学
  • 科学哲学
  • 历史
  • 悖论
  • 汪振东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科普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0767
商品编码:2972499136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物理学史话 在悖论中前行

定价:49.00元

作者:汪振东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154807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众多学科之中,物理学是极为不同的。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许多学科都是从物理学中发展而来的。相信很多读者都惊叹于物理定律描述真实世界的精妙之处,也有很多人止步于烦琐的理论计算。 那么,物理学这座宏厦是如何搭建而成的?本书作者基于多年来对物理学的热爱,尝试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格式,将各个时期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基本思想以及主要定理融入到真实的故事当中,展示了物理学的曲折发展历程,并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你在阅读过程中若能偶尔捧腹一笑,便是对我们的鼓励。

内容提要


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到经典力学再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些的人物不断探索物质世界的规律,一次又一次革新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由此我们才得以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然而,物理学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人类付出巨大的努力。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些正确的理论以及已被抛弃的错误理论对物理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物理学家之间的恩怨纠葛,力图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本书可供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 一部分 经典力学 1第 一回 从古希腊说起 2
第二回 地心说 9
第三回 不的日心说 15
第四回 伯乐与千里马 20
第五回 近代物理学的开端 24
第六回 宇宙的新发现 30
第七回 一个美丽的实验 38
第八回 一个凄美的故事 43
第九回 浅谈微积分 50
第十回 力学三大定律 57
第十一回 苹果的故事 61
第十二回 牛顿与上帝 67
第十三回 有趣的天文测量 72

第二部分 电磁学 79第十四回 静电学简史 80
第十五回 从青蛙腿到持续电流 85
第十六回 寻找电与磁的联系 89
第十七回 电动力学 92
第十八回 电磁感应 98
第十九回 电磁学的大统一 106
第二十回 波 111
第二十一回 寻找电磁波 116

第三部分 热力学和统计力学 121

第二十二回 热力学简史 122
第二十三回 热的本质 129
第二十四回 热力学 135
第二十五回 统计力学 142

第四部分 光学 149

第二十六回 光,波或微粒? 150
第二十七回 光谱的故事 156
第二十八回 光速的测量 163

第五部分 相对论 169

第二十九回 第 一朵乌云 170
第三十回 为以太辩护 175
第三十一回 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179
第三十二回 关于狭义相对论的一些浅见 186
第三十三回 爱因斯坦的困惑 192
第三十四回 广义相对论 198

第六部分 量子力学 205

第三十五回 微观世界 206
第三十六回 黑体辐射 213
第三十七回 光电效应 217
第三十八回 原子的核模型 219
第三十九回 量子轨道 224
第四十回 电子的故事 228
第四十一回 矩阵力学 235
附一回 爱因斯坦与诺贝尔奖 237
第四十二回 电子也可以是波 240
第四十三回 一个鬼魅般的实验 244
第四十四回 才子薛定谔 247
第四十五回 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 250
第四十六回 不确定原理和互补原理 253
第四十七回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战争” 256
第四十八回 EPR佯谬与薛定谔的猫 262
第四十九回 爱因斯坦的忧伤 266

第七部分 宇宙学 271

第五十回 宇宙在运动 272
第五十一回 探索宇宙起源 275
第五十二回 神奇的中子 278
第五十三回 恒星的命运 282
第五十四回 寻找大爆炸的证据 285
第五十五回 黑洞 288
第五十六回 奇点可以存在 292

第八部分 量子场论及弦理论概述 295

第五十七回 量子场论概述 296
第五十八回 后的统一? 298

作者介绍


汪振东:先后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本科)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院学习,后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参与研究原子钟、时间比对以及北斗等诸多项目,对基础物理有深刻的了解。

文摘













序言



宇宙的低语:一部跨越时空的探索史诗 书名:宇宙的低语:一部跨越时空的探索史诗 作者:[待定,暂以“多位科学史专家集体创作”名义] 出版社:[待定,暂以“星辰书局”名义] 内容简介 人类对“存在”本身的追问,如同夜空中最古老、最恒定的星光,从未停歇。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科学编年史,而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它聚焦于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从古老的哲思萌芽到尖端理论的交锋,带领读者潜入那些塑造了我们世界观的伟大思想变革之中。 第一部:源起——星辰与理性之光 (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4世纪) 第一章:蛮荒之上的理性之锚 在没有精确仪器的时代,世界是神话与观测的混杂体。本章追溯苏美尔、巴比伦文明中最早的天文记录,它们如何从占卜的工具,缓慢地蜕变为对规律的初步认知。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爱琴海畔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对“水”的追问,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以及毕达哥拉斯对数字的崇拜,构成了西方理性思维的最初基石。这些早期思想家,即便结论稚嫩,其提出的“可以用逻辑解释自然”的信念,是比任何物理定律都更为重要的遗产。 第二章:几何的完美与浑圆的天球 亚里士多德的体系,以其无与伦比的逻辑自洽性,统治了近两千年。本章详细解析其“四元素说”、“自然运动”和“地心说”的内在结构。这种基于常识和完美哲学的宇宙图景,是如此的优雅和令人信服。同时,我们也将考察托勒密的《至大论》,它如何通过精妙的本轮与均轮系统,将观测数据纳入亚里士多德的框架,使地心说达到了数学上的巅峰。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的学问。 第三章:东方智慧的沉潜 世界的另一端,东方文明在天文学和数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本章穿插叙述中国古代的浑仪、圭表,以及印度对零的概念的引入和婆罗摩笈多的代数尝试。这些知识在不同地理空间独立发展,共同汇聚成人类早期对宇宙秩序的理解。我们探讨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如何被用来解释物质的相变与互动,这提供了一种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更具系统性的宇宙观。 第二部:革命——新视角的诞生 (约公元15世纪至18世纪) 第四章:倾覆的穹顶:哥白尼的勇气与伽利略的望远镜 文艺复兴的曙光照亮了僵化的思想。本章聚焦于尼古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探讨他提出日心说的根本动机——并非基于更精确的观测,而是基于对数学和谐的追求。随后,我们将进入伽利略的实验室。他的斜面实验,如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落更快”的信念?望远镜带来的月球表面细节、木星的卫星以及金星的相位,是如何从根本上摧毁了“完美不变的天体”这一观念的?这是从“为什么”转向“如何”的关键转折。 第五章:绝对时空与万有引力 艾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史上最光辉的综合。本章深入解析牛顿力学的核心——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不仅讨论这些定律的物理意义,更侧重于其背后的哲学意义:构建了一个绝对、均匀、独立于物质的时空框架。引力如何从天上(行星轨道)与地下(苹果落地)的现象中统一起来?牛顿的成就,首次将物理学建立在可量化的、预测性的数学基础上,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成熟。 第六章:元素与热的交锋 在宏观力学之外,物质的微观层面也在悄然变化。本章探索18世纪对“物质”本质的理解。从燃素说的兴起到拉瓦锡的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与物理学的交汇点。同时,对“热”的研究——是粒子振动还是某种流体(热质)?这种争论如何引导了后来的热力学发展,预示着对能量概念的深入探索。 第三部:深度——看不见的实在 (约公元19世纪) 第七章:光线的本质之争与电磁的统一 19世纪是物理学领域“统一”的时代。本章首先回顾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的长期拉锯战,以及杨氏双缝实验的关键地位。随后,我们将重点剖析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伟大成就——将电、磁、光视为同一电磁场的不同表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美丽与简洁,不仅统一了三个领域,更第一次精确预测了光速,并将物理定律推向了极致的优雅。 第八章:能量的不可磨灭:热力学的兴衰 经典物理学的堡垒在“热”的问题上出现了裂缝。本章详细解读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熵,这个描述无序性的概念,被证明是宇宙演化的终极方向。我们探讨了卡诺循环如何奠定了工程学的基础,以及麦克斯韦的“妖精”思想实验,如何挑战了既有的信息与能量的边界。热力学的发现,让人类第一次直面时间之箭的不可逆性。 第九章:在边缘徘徊:经典物理的黄昏 尽管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看似无懈可击,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它们开始失效。本章描述了19世纪末的几个著名的“小问题”: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和水星轨道的微小异常。这些无法用经典理论解释的现象,如同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为即将到来的颠覆性革命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超越——新实在的构建 (约公元20世纪至今) 第十章:量子的幽灵: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是人类思维模式的第一次剧烈跳跃。本章追溯玻尔的原子模型,以及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量子力学彻底颠覆了“确定性”的哲学观。我们将探讨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以及“观测者效应”的内涵,这些概念如何迫使我们接受一个内在充满概率的实在。 第十一章:时空的新几何学:相对论革命 爱因斯坦以其思想实验,彻底重塑了时空的概念。本章首先解析狭义相对论如何统一了时间和空间,引出了洛伦兹变换和质能等价原理(E=mc²)。随后,深入广义相对论的领域:引力不再是瞬时传播的“力”,而是时空本身的弯曲。从光线在太阳附近的弯曲,到黑洞的存在预测,相对论将宇宙的宏大结构置于纯粹的几何学框架之下。 第十二章:大爆炸与宇宙学 物理学的探索不再局限于实验室,它走向了宇宙的尽头。本章讲述哈勃对星系退行的发现,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意外捕获,如何共同确立了标准宇宙学模型——大爆炸理论。我们审视了奇点的概念、暴胀理论的提出,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谜团,展示了人类探索的终极前沿: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命运。 结语:未尽的旅程 本书的结尾,将回归到对科学方法的反思。从归纳到演绎,从哲学思辨到实验驱动,人类获取知识的路径是如何演变的?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遭遇量子引力挑战的今天,我们站在何处?本书旨在呈现的,是人类理性在面对无穷未知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与创造力。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不过是宇宙低语中的一串音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非常着迷。他们是如何在众多可能性中,找到那条通往真理的道路?尤其是物理学家,他们研究的是最抽象、最令人费解的领域,但他们的理论却能准确地描述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这本书的标题《在悖论中前行》,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对物理学发展过程的猜想。我总觉得,科学的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充满了各种质疑、反对和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揭示这些“悖论”的真实面貌,它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科学框架内出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思想突破,最终化解了这些矛盾。我很好奇,那些伟大的物理学理论,最初是否也曾被视为“异端邪说”,是否也曾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了解那些在质疑声中坚持信念的科学家们,他们是如何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推动物理学走向更深远的未知。

评分

我对物理学的兴趣,更多地源于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好奇,而非对具体公式的钻研。我总觉得,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解释我们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现象,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逻辑。而物理学,作为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组成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这本书的名字,恰恰触动了我内心的期待——《在悖论中前行》。我很好奇,所谓的“悖论”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又是如何被克服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清晰且富有故事性的方式,讲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物理学是如何在一次次的困境与突破中,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去探寻那些曾经挑战人类智慧极限的难题,去感受那些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中,诞生的伟大理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敛而富有力量。那种沉静的色彩搭配,仿佛预示着一种深沉的思想探索。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学科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其核心的理论和公式,更在于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和背后的逻辑。而物理学,这个研究宇宙最基本规律的学科,其历史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我脑海中浮现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顿悟,爱因斯坦在黑板前的推演,这些伟大的瞬间,究竟是如何被当时的观念所挑战,又如何最终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的版图?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到这些历史细节中,挖掘出那些被人们忽略的、在争议与碰撞中诞生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悖论”这个词,它本身就带着一种矛盾的魅力,让我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这些看似无解的难题,以及这些难题是如何成为催化剂,推动物理学向前发展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进入一个思想的迷宫,让我体验那些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智慧,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伟大。

评分

每次接触到科学史,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坚持所深深打动。尤其是物理学,这个似乎永远在挑战我们认知极限的学科,它的发展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书的标题《在悖论中前行》,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科学的进步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累加,而是在不断的质疑、反思和突破中实现的。我很好奇,那些看似无法解释的“悖论”,在物理学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阻碍,还是机遇?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生动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为我展现物理学是如何在这些“悖论”的挑战下,不断修正、发展,最终达到新的高度。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在思维的困境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并最终推动物理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深邃的标题所吸引——《在悖论中前行》。我一直对科学的演进过程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不合理却最终推动了学科发展的“错误”与“矛盾”。想象一下,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在看似僵死的难题面前,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一步步拨开迷雾,最终抵达真理的彼岸。这本书没有直接给我答案,但它营造了一种悬念,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物理学长河,去感受那种在质疑与探索中不断前进的张力。我很好奇,物理学究竟经历了多少个“不可能”的时刻,又有哪些看似荒谬的观念,最终被证明是通往更深层理解的必经之路。我期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科学进步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曲折与反复,每一次突破都可能是对旧有认知体系的颠覆。这种“在悖论中前行”的叙事方式,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让我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的笔触,将那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也能像一个旁观者,亲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