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湖南城市蓝皮书:城市社会管理
定价: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罗海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09737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罗海藩主编的这本《城市社会管理》是湖南城市蓝皮书2012年度报告。书中对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组织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管理创新、社区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城市公共服务管理创新、湖南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湖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湖南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湖南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等进行了重点剖析。
在过去的2011年里,我国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达到51.27%。这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一 个新的时代,即城市社会时代。为此,湖南城市蓝皮书编委会组织编写了这本以城市社会管理为主题,以总报告、主体篇、专题篇、案例篇、借鉴 篇五大部分为框架,由19个研究报告组成的著作。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社会结构剧烈变动以及思想 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城市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挑战。深入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新的城市文明 形成的重要保障。总报告包括2篇研究报告,分别对湖南城市社会管理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管理进行了研究。 城市社会管理主体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等,围绕这些主体,本书分别对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组织与城市社会管 理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管理创新、社区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深人探讨,这构成了本书的主体篇。 城市是个大熔炉,社会问题众多,社会矛盾复杂,城市社会管理更是线长面广,罗海藩主编的这本《城市社会管理》选择了城市公共服务管理创 新、湖南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湖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湖南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湖南城市房 屋拆迁问题等5个专题进行了重点剖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城市社会管理》选择不同城市类型和城市发展 重点,着重对购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长沙市岳麓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张家界 旅游城市科学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吉首市实施城市品牌战略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借鉴篇部分,总结了米兰和新加坡的交通管理、意大利的建筑节能、韩国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等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对我们无疑具有十分重 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Ⅰ 总报告
1 湖南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研究——邓子纲
一 湖南加强城市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二 湖南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三 城市社会条件下社会管理的新问题
四 推进城市社会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 环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管理研究——曾群华
一 环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二 环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管理中的约束与瓶颈
三 环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管理的创新思路
四 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管理的工作建议
Ⅱ 主体篇
3 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郭丹
4 社会组织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舒隽 邓子纲
5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邓子纲
6 社区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杨忠民 胡守勇
Ⅲ 专题篇
7 城市公共服务管理创新研究——刘艳文
8 湖南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研究——肖琳子
9 湖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黄永忠
10 湖南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刘澹远
11 湖南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研究——张小乙
Ⅳ 案例篇
12 购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研究——张其贵
13 长沙市岳麓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14 张家界旅游城市科学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15 吉首市实施城市品牌战略研究报告——石阳清 向阳 彭钰 蒋厚泉
Ⅴ 借鉴篇
16 Milan Urban Sustainable Tra portation and Suggestiofor Hunan Traffic ManagementMarco Bedogni, BrunoVillavecchia——中文翻译舒隽 曲婷
17 成功与启示:卓有成效的新加坡交通——周小毛
18 意大利建筑节能理念及对湖南建筑节能管理的启示——韩未名
19 韩国城市垃圾综合管理及对湖南垃圾管理的建议与思考——曲婷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每天身处的城市,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精密的社会运作逻辑。它打破了我过去对城市管理的固有印象,让我看到它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是一个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塑造的过程。书中关于“城市韧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构建更具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城市社会体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认识到,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而需要更多创新性的思维和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作者在书中对数据驱动的社会管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方面,都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建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下,更能指引我们展望未来,思考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宜居的城市。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来读到的最引人深思的读物之一。它并非那种会让你一目十行、轻松愉快的读物,相反,它更像是一杯醇厚的陈年老酒,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邃。我尤其被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管理中那些“看不见”的角落的关注所打动。那些关于基层社区如何运作、居民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社会资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给出了极其细腻的描绘。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个案分析和翔实的田野调查,将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变得鲜活而具体。比如,书中对某个老旧小区居民自治的探讨,从最初的矛盾重重到最终的和谐共处,其间的曲折和经验,让人不禁感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同时,作者对于技术手段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它既肯定了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也警示了可能存在的数字鸿沟和隐私侵犯等问题。读完之后,我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对于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社会现象,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窗户。
评分我之所以会花费大量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且接地气的思考框架。它并没有像许多学术著作那样,用晦涩的语言和复杂的模型来构建理论,而是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社会现象梳理得井井有条。作者对于城市治理中的“协同”和“参与”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它强调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践中构建这种协同机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城市温度”的讨论,它不仅仅关注城市的效率和秩序,更注重城市的包容性和人情味,这种对“软性”指标的重视,在很多城市治理的讨论中是比较少见的。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过于追求“硬”的指标,而忽略了那些能够真正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软”要素。
评分如果说我之前对城市社会管理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的、宏观的层面,那么这本书无疑是把我拉到了一个更深邃、更细致的维度。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城市观察者,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着城市脉搏的每一次跳动,用扎实的笔触描绘着社会肌理的每一个细节。书中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社会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都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关于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平衡发展与公平、效率与正义的问题,作者给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基层治理的微观逻辑”的深入挖掘,它让人们看到了那些在城市运转中默默付出、却容易被忽视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城市社会管理的读物,更像是一堂关于理解现代社会、理解我们自身在其中的位置的生动课程。
评分说实话,最初被这本书吸引,完全是因为它独特的视角。在如今充斥着宏大叙事和政策解读的时代,能够深入到城市社会管理的微观层面,并且以一种近乎“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剖析,实属难得。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更是由无数鲜活个体组成的、充满复杂关系和内在张力的有机生命体。书中对不同社会群体在城市空间中的生存状态、利益诉求以及互动模式的描绘,既写实又富有洞察力。例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的融入困境、对于老年群体在智慧城市中的适应难题,作者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且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思考。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挑战和困境,反而勇于直面,并试图从中寻找解决之道。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对城市社会发展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普通市民福祉的深切关怀。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社会管理”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