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
:26.00元
售價:17.7元,便宜8.3元,摺扣68
作者:申忠如 等
齣版社:西安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60560939
字數:326000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本《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是在作者譚亞麗、郭華、申忠如多年從事該方麵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參照應用技術型本科人纔培養要求,注重專業基礎與專業應用的時代改革要求,突齣因材施教的教學法研究的需要而編寫的。全書分兩篇,分彆為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與課程設計,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與課程設計。在附錄中,介紹瞭常用電子儀器包括常用儀器儀錶和自主開發平颱的原理與使用,以及電子器件的分類及命名方法等。
  《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信息類、儀器儀錶類、電子信息學科及其相近專業,本、專科學生“電子技術基礎”實踐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直接,沒有太多華而不實的學術腔調,讀起來非常“接地氣”。這對於技術書籍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一些經典實驗(比如運算放大器的應用、濾波器的設計)時,會穿插一些相關的曆史背景或者技術演進的小插麯。比如,在講到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發展時,它會用一小段文字介紹早期電子管放大器與晶體管放大器的區彆,這使得原本枯燥的電路功能介紹,瞬間變得生動起來,讓讀者能感受到電子技術領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這種“軟性”的知識補充,雖然不是核心實驗內容,卻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連貫性和趣味性,讓學習過程不再是機械的記憶,而是一種知識探索。這種敘事上的巧妙處理,讓一本技術手冊讀起來,竟有瞭一絲傳記的味道。
評分這本書的配套資源支持,是我認為它能脫穎而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盡管我主要通過紙質版學習,但書後提到的那些在綫資源庫和仿真模型鏈接,確實非常實用。很多實驗涉及到高頻或復雜的模擬電路,在沒有昂貴的測試設備時,仿真軟件是最好的替代品。這本書提供瞭與實驗內容相對應的SPICE模型和Matlab腳本的入口,這大大降低瞭實驗的門檻。更重要的是,它還提供瞭一些開源硬件平颱(比如一些常見的開發闆)的接口說明和基礎驅動程序示例。這意味著,讀者不僅僅是在“紙上談兵”,而是能立即將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真實的硬件環境中去驗證和調試。這種“理論+仿真+實物驗證”的三位一體的學習閉環,保證瞭知識的吸收率和應用轉化率,讓學習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真正融入到現代電子工程的開發流程之中。
評分從課程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簡直是不可估量。它不像許多教材那樣,將課程設計變成一個孤立的項目,而是將其融入到整個學習體係中,形成一個層層遞進的閉環。書中的課程設計案例,從最初的簡單信號處理模塊,逐漸過渡到相對復雜的係統集成項目。令人稱道的是,它並沒有提供“標準答案”式的最終設計文檔,而是提供瞭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法論——需求分析、模塊劃分、元器件選型、仿真驗證到最終實現的全過程指導。比如,在做一個數據采集係統設計時,它會詳細討論不同ADC(模數轉換器)的優缺點、接口選擇的權衡,而不是直接告訴你“用那個型號的芯片”。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迫使讀者必須動腦筋去理解“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方案,而不是盲目套用。對於希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産品的學習者而言,這種強調設計思維的訓練,遠比單純的知識點堆砌來得更有價值。
評分這本《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那種深藍色的背景配上電路闆的紋理,很有年代感和專業感。我剛拿到手的時候,還以為是本偏嚮理論深挖的教材,畢竟“實驗與課程設計”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動手實踐的味道。然而,真正翻開書頁,我纔發現它的內容組織確實下瞭不少功夫。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復雜的公式,而是從基礎的元器件特性講起,邏輯性很強。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非常注重實驗的“可操作性”。很多實驗指導書,讀起來就是冷冰冰的流程羅列,但這本書裏的描述,更像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耳邊指導你,比如在焊接時要注意的細節、如何用萬用錶進行準確測量,這些“非標準”的經驗分享,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它清晰地指齣瞭每一步操作背後的物理原理,而不是僅僅告訴你“這麼做就能行”。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無縫銜接的處理方式,讓原本枯燥的實驗操作變得有跡可循,極大地增強瞭我對電子工程這門學科的信心。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橋梁,讓我這個理論知識尚淺的讀者,能夠比較順利地跨越到實際操作的平颱上去。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質量,坦白說,是我近期看過的技術書籍裏數一數二的。很多涉及到復雜電路圖的部分,如果綫條不夠清晰、標注不夠精細,讀者光是看圖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辨認。但這本書在這方麵處理得極其到位。所有的電路原理圖和實驗接綫圖都采用瞭高精度的矢量圖形,即便是放大瞭很多倍,那些細小的電阻值、電容符號依然清晰可辨。更絕的是,它在講解某個特定實驗時,會穿插一些“故障排查小貼士”。比如,當你的振蕩電路無法起振時,它會列齣三個最常見的錯誤接綫點,並配上特寫圖片進行對比說明。這種前瞻性的錯誤預判和解決方案,極大地減少瞭我在實際操作中因為小失誤而浪費的時間,也培養瞭我主動分析問題的習慣。相比於那些隻會給齣標準答案的書籍,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實戰模擬器,它教會你如何在“不完美”的環境中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這對於培養工程師的嚴謹性和應變能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