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證券的信息披露
定價:52.00元
作者:傅斌
齣版社:經濟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41872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企治理麵臨的問題就是證券契約所要解決的問題,證券契約理論對國有企業治理具有很大的啓發意義。本書從契約理論和信息經濟學的角度,研究證券契約與國企治理的關係。首先通過引入信息要素,對一般均衡理論進行瞭探討,進而剖析信息與證券契約的內在聯係;然後研究在信息非對稱條件下,解決委托代理問題的*激勵約束契約的設計問題;探討證券契約的本質和證券契約的設計;*後,在*證券契約設計研究的基礎上對公司治理問題進行瞭探討,提齣我國國有企業治理的建議,力求為我國國企治理變遷的可能路徑指明方嚮。
目錄
作者介紹
1971年9月生,江蘇泰州人,中國投資協會會員。1996年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會計係國際會計專業,研究方嚮證券投資會計原則體係,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資經濟係國民經濟專業,研究方嚮金融投資理論與實踐,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於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銀行工作,從事風險管理、資産負債管理以及投資管理工作二十餘年。現供職於海南大學經管學院。專著《證券的經濟分析》。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金融研究》、《投資研究》、《經濟學傢》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二十多篇。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覺得,對於任何一個想要在金融市場中長期生存和發展的參與者來說,理解信息披露的機製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不僅僅是在講“披露什麼”,更是在揭示“為什麼披露”以及“如何讓披露發揮應有的作用”。書中關於監管機構在信息披露體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法律責任如何約束信息披露行為的論述,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自願性披露”和“強製性披露”的比較分析很感興趣,理解瞭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會主動披露額外信息,而又是什麼促使監管機構強製要求披露某些特定內容。這種多角度的審視,讓我對整個信息披露製度有瞭更全麵的認知,也更理解瞭其背後的邏輯和意圖。
評分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性上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一開始,我擔心它會過於理論化,可能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有些晦澀難懂。但實際上,傅斌先生的筆觸相當細膩,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他也能用相對易懂的語言進行闡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息質量”的探討,作者不僅僅關注“是否披露”,更深入地分析瞭“披露得好不好”。比如,信息的充分性、準確性、及時性、可理解性等等,這些維度共同構成瞭高質量的信息披露。對於我這樣需要經常閱讀上市公司公告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評判標準,讓我能夠更敏銳地識彆齣有價值的信息,並對那些可能帶有誤導性的披露保持警惕。總而言之,它就像一本“信息披露指南”,教會我如何在這個信息海洋中“乘風破浪”。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樸實,給人一種紮實、嚴謹的感覺。我當初選擇它,很大程度上是被“證券的信息披露”這個主題吸引。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準確、及時、透明的信息披露對於維護市場公平、保護投資者利益至關重要,而這正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石。我一直對上市公司如何規範地披露信息,以及這些信息如何影響市場價格産生濃厚的興趣。特彆是在一些重大的市場事件發生後,迴過頭來審視披露的環節,總會發現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這本書的作者傅斌,以及經濟科學齣版社這樣的名字,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深入的洞察和理論框架,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證券市場運作的底層邏輯,以及信息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結閤實際案例,展現信息披露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與解決方案,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立體、更全麵的視角。
評分購買這本書,是希望能夠深入理解資本市場的運作機製,尤其是在信息傳播和利用方麵。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規則”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智慧”的書。作者在講解信息披露原則的同時,也探討瞭信息披露如何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市場定價以及公司估值。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信息披露成本”和“信息披露收益”的權衡分析,這讓我明白,信息披露並非易事,它需要在閤成本和最大化效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此外,書中關於信息披露與公司聲譽、投資者信任之間的緊密聯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對證券市場中的信息流動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為我日後的投資實踐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讀瞭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的金融知識體係得到瞭一次相當大的拓展。原以為“證券的信息披露”隻是一個相對孤立的概念,沒想到它能與公司治理、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甚至市場行為學等多個領域産生如此深厚的聯係。比如,書中關於信息不對稱的討論,讓我對“內幕交易”和“信息操縱”等現象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明白瞭它們是如何擾亂市場秩序,並最終損害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同時,作者在分析不同類型披露信息(如定期報告、臨時公告)時,也非常細緻,區分瞭它們各自的特點、目的以及監管要求。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穿插瞭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將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市場實踐聯係起來,例如,某某公司因信息披露違規而麵臨的處罰,以及這些處罰對公司股價和聲譽産生的連鎖反應,都讓我對信息披露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