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十辑
定价:45.00元
作者:杜丽燕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010185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十辑》是一本系列论文集,从2007年至今每年一期,已经连续出版了9期,其中从第六期起,在我社出版。该书是北京社科院大力支持的人文研究精品系列丛书之一,该书所约稿件大都是中外学者的文章,旨在探索中外人文精神的诸种问题,以期为我们的文化发展贡献些许力量。主要意义在于:*,加强对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哲学,也有助于加强中国文化的自觉。第二,加强对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对“人文北京”的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持。第三,《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的创办,聚集了一大批中外学者,有助于加强中西学术的交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十辑》给我的感觉是一本厚重且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著作。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文精神内涵的梳理,特别是对一些被现代人可能忽视的经典思想的重新解读,让我耳目一新。我从中看到了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对自身价值、生命意义以及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视角的多样性,不同章节的作者们以各自独特的学术训练和研究方法,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人文精神的广阔图景。虽然某些章节的论述显得尤为深入和专业,一些理论推导过程对我来说稍显晦涩,但我依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火花。例如,书中关于“士”的精神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其与现代社会公民精神相类比的探讨,都令我深思。这本书并非易读的消遣读物,但对于真正想要深入理解人文精神的读者而言,它无疑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
评分初读《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十辑》,就被其宏大的主题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场深入的学术探讨,将我们带入中外人文精神的复杂世界。我尤其对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礼义”等核心价值的现代阐释印象深刻,作者们通过历史的纵深和跨文化的比较,揭示了这些古老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同时,本书对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梳理,也让我对自由、平等、理性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书中某些部分的分析极其精炼,篇幅有限却信息量巨大,需要读者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到其中深意。但正是这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反而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欲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和启迪,它鼓励读者在多元的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人文价值。
评分《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十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一本在理论深度和思想广度上都极具分量的著作。我从书中看到了中外文明在面对人类生存困境时,所涌现出的不同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本书的作者们都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他们以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东西方哲学思想在人性观上的对话,这种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式,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人类共有的精神追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某些章节的学术语言和分析框架对我来说有些复杂,需要反复阅读和琢磨,但这恰恰说明了本书的学术价值所在。它并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阅读此书,就像是在与不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反思当下,寻找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评分读完这本《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十辑》,感觉收获颇丰,虽然我对其中一些较为学术化的论证过程把握得不够透彻,但整体而言,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人类文明深层价值的窗口。本书在梳理中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文精神的演变轨迹时,展现了扎实的史料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解析,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人文精神如何在具体的历史事件、社会思潮乃至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和传承。例如,书中对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与人性解放的探讨,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再审视,都让我对人类理性自觉的萌芽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本书也未能免俗地触及了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人文困境,虽然篇幅不多,但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代语境下重新激活和发展人文精神,以应对物质主义和技术至上的挑战。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佳作,虽然部分内容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完全领会,但其核心的探讨价值毋庸置疑。
评分对于《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十辑》的阅读体验,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场智识的探索之旅,而非简单的知识获取。本书的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多位学者的视角,从不同的切入点对中外人文精神进行多维度的剖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启蒙运动思想进行对话的文章,它们不仅揭示了不同文明在追求人类价值和尊严上的共性,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根基所带来的差异性。作者们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引用了经典文献和学术研究成果,使得每一观点都有坚实的支撑。虽然有些章节涉及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较为复杂,初次接触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理解,但一旦融会贯通,便能感受到作者们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逻辑。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并非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致力于构建一种跨文化、跨时代的对话,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的根本意义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安顿之道。这对于我这样对人文领域怀有浓厚兴趣但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