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壮剧
定价:60.00元
售价:25.2元,便宜34.8元,折扣42
作者:何荣智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04627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壮剧是壮族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广西、云南的壮族地区。是在壮族的民间文学、民间说唱、舞蹈杂耍、民间歌谣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艺术养分而形成的,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壮剧在广西分为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和壮师剧,在云南分为富宁壮剧、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壮剧具有原生性、民族性、歌舞性、兼容性等艺术特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并于2006年被列入*菲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从壮剧的起源、形成、传播过程、表演艺术、演出习俗、剧目及传承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为读者介绍这一艺术形式,读者去了解、欣赏壮剧,感受壮剧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风采。壮剧——这种壮民族文化集大成的戏曲艺术,或许也会成为你我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目录
章 壮剧的起源与传播
节 壮剧的起源
第二节 壮剧的传播
第二章 壮剧的演出体系与演出风俗
节 壮剧的表演
第二节 壮剧的音乐
第三节 壮剧的舞台美术
第四节 壮剧的演出习俗与民间信仰
第三章 壮剧剧目的构成与民族特色
节 壮剧剧目的构成
第二节 壮剧剧目的民族特色
第四章 壮剧的特征、价值与传承
节 壮剧的特性与功能
第二节 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结束语
大事记
内容分析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对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书中对于壮剧的起源探究,摒弃了简单的附会,而是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通过对不同时期文献资料的细致分析,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不乏微观的细节考量,使得整本书的学术品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壮剧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壮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是他们情感的抒发,是他们历史记忆的载体。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壮剧的学术研究,它更是在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学术探索精神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壮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深入地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作者在梳理壮剧历史沿革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变化,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审慎的态度,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壮剧艺术形态的影响。这种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使得本书具有了更强的思想深度和理论价值。尤其令人赞赏的是,书中对壮剧表演艺术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技艺层面,更深入到演员的情感表达、人物塑造等方面,展现了壮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的独特魅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壮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对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贴近实际、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为我打开了壮剧这一精彩的艺术世界。作者的文字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对壮剧表演场景的生动描绘,对壮剧艺人辛勤付出的深情记录。读来如同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舞台上的灯光、观众的掌声、演员的汗水,以及那穿越时空的动人旋律。书中对于壮剧剧目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它在反映壮族人民生活、表达壮族人民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这种从实践出发,回归艺术本体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温度的文化笔记,让我对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更真挚的喜爱。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学术专著,尽管我初次接触壮剧,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研究深度却深深吸引了我。书中对于壮剧的起源、发展脉络的梳理,如同抽丝剥茧,将那些深埋在历史尘埃中的信息一一呈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巧妙地将历史文献、民间传说、考古发现等多种证据融会贯通,构建起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壮剧图景。读来仿佛亲身经历了壮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那些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艺人,那些曾经响彻山乡的唱腔,仿佛都穿越时空,再次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作者对壮剧艺术形式的细腻描摹,例如唱腔的韵律、表演的程式、服装的特色等,都充满了艺术家的敏感和学者的严谨,让我对壮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国戏曲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扇通往壮族文化深处的窗口,让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作为一名对地方戏曲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深知一本优秀的著作能够给研究者带来多少启发。而这本关于壮剧的书,恰恰就是这样一部能够激发思考、拓展视野的优秀作品。作者在对壮剧的音乐、唱腔、表演、剧目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还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力求揭示壮剧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本书的论述更加丰富多元,也为我们理解壮剧的独特地位提供了新的思路。书中对壮剧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所面临的传承困境的探讨,更是触及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引发了我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