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知文庫95 綠色寶藏:英國皇傢植物園史話
定價:48.00元
作者:凱茜威利斯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080616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知文庫係列,英國廣播公司與皇傢植物園聯手呈現250餘年植物學大觀,百幅珍貴圖片與手稿披露 25個故事濃縮曆史與前沿,探討植物學如何逐步興盛,一場飽含美學、曆史、科學的旅程。
——《新科學傢》周刊
內容提要
1759年皇傢植物園成立,宣示瞭英國領導全世界科學發展的決心。通過帝國的力量,皇傢植物園在世界各地建立聯絡網,委托探險傢與植物獵人采集大量標本資料,使英國在植物學領域獨步全球。皇傢植物園匯集瞭世間的奇花異卉,成為海內外首屈一指的科學知識庫,激發瞭世人移植、栽培和食用植物的文化興趣,以及觀賞和探索其奧秘的強烈欲望。植物園也留下瞭許多引人深思的故事:分類學之父林奈過世後,首任園長班剋斯協助收藏瞭其珍貴的標本和文獻,使得重要的植物分類係統得以留存;皇傢植物園大力推廣經濟作物橡膠、觀賞植物蘭花和醫藥植物奎寜等物種,極大地影響瞭人類的生活;外來甲蟲竟能摧毀漫山遍野的榆樹,讓英國引以為傲的鄉村景緻一夕消失,而植物園立誌重現昔日風貌……
目錄
序 言
第 1 章 植物命名:老蘇鐵的見證
第 2 章 全球探險:植物搜集者的足跡
第 3 章 乾燥壓製:標本館之由來
第 4 章 流行疫病:愛爾蘭大飢荒
第 5 章 植物分類:歸並與拆分
第 6 章 人工馴化:美輪美奐的王蓮
第 7 章 經濟作物:橡膠的發現及妙用
第 8 章 生態平衡:蘭花狂熱的傳奇
第 9 章 植物侵略:杜鵑花的惡作劇
第 10 章 遺傳奧秘:菜園裏的豌豆
第 11 章 光閤作用:空氣和陽光
第 12 章 多重基因:美味的香蕉
第 13 章 真菌罪犯:榆樹林的消失
第 14 章 野生近緣:保存遺傳多樣性
5 章 藥用植物:金雞納樹皮及其他
6 章 重大突破:發現植物生長素
7 章 植物方誌:全球物種大全
8 章 樹木之道:老櫟樹因禍得福
9 章 生命之囊:種子庫的使命
第20 章 基因改造:模式植物擬南芥
第21 章 進化譜係:開花植物的曆史
第22 章 熱帶雨林:形形的棕櫚
第23 章 人與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
第24 章 造福人類:綠色的聖土
第25 章 無盡財富:的生産者 緻 謝
作者介紹
凱茜·威利斯(Kathy Willis),英國皇傢植物園(邱園)現任科學主管、牛津大學生態學教授和墨頓學院研究員。在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領域有近三十年的教學與研究經驗,獲奬多次。
卡羅琳·弗裏(Carolyn Fry),英國皇傢地理學會《地理雜誌》前編輯,周遊列國尋找精彩故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於《新科學傢》《衛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等。共著有七本書,其中包括的《植物獵人的傳奇故事》( Plant Hunters )。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接地氣”,它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一些看似復雜的植物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最欣賞它在討論植物的經濟價值時,那種深入淺齣的剖析。比如,它會詳細介紹某種植物是如何被人類利用,從食物、醫藥到工業原料,細緻到每一個環節,讓人不禁感嘆植物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不可或缺。讀到關於香料植物的部分,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異域風情,體驗到那些古老的貿易路綫帶來的文化碰撞。另外,它在講述植物的傳播方式時,也用瞭許多形象的比喻,比如“風的信使”、“水的旅程”,讓這些科學過程變得不再枯燥乏味。書中還會穿插一些關於植物的民間傳說和曆史軼事,這些故事為原本嚴肅的科學知識增添瞭許多人文色彩,讀起來引人入勝。我發現自己會忍不住將書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係起來,比如看到餐桌上的蔬菜,會想它來自何方,經曆瞭怎樣的演變。這種將知識融入日常體驗的閱讀過程,讓我覺得收獲頗豐,也讓我對植物有瞭更深的敬意。它讓我明白,植物不僅僅是綠色的裝飾,更是支撐我們生活,推動曆史進程的重要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故事性”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植物知識的普及,更像是在講述一個個關於植物的傳奇故事。作者在講述植物的發現、命名以及它們在人類曆史上的角色時,常常會融入一些曆史事件和人物傳記,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戲劇性。我尤其喜歡它關於植物探險傢的章節,那些充滿冒險精神的科學傢們,為瞭發現和研究新的植物物種,付齣瞭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這些故事讓我看到瞭科學探索背後的艱辛與浪漫。此外,書中還會講述一些植物的“遷徙史”,比如它們如何跨越大陸,如何被人類引入新的地區,以及由此帶來的深遠影響。這些故事充滿瞭趣味性和曆史感,讓我對植物有瞭更深層的情感體驗。我發現,這本書讓我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感受生命的力量和人類智慧的光輝。它讓我看到瞭植物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讓我對那些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很簡潔,打開後,裏麵的文字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知識的海洋”。它沒有直接拋齣令人眼花繚亂的專業術語,而是娓娓道來,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所熱愛的領域。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植物分類時的那種細緻入微,仿佛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獨特的“身份證明”,從形態特徵到生存環境,都得到瞭詳盡的闡述。讀到關於某些瀕危植物的篇章時,我能感受到作者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環境保護的呼籲。那些插圖也恰到好處,雖然不是那種巨幅的精美畫作,但每一張都精準地捕捉到瞭植物的關鍵特徵,為文字的理解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讓我對自然界産生瞭更深的聯結和好奇。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引路書,它點燃瞭我探索植物世界的熱情,讓我開始關注身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都可能隱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我發現自己開始主動去查找更多關於植物的資料,去瞭解它們背後的演化、文化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種由淺入深的引導方式,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之前對植物的認識停留在淺層,而這本書則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啓發性”非常強。它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去思考。在探討植物的未來發展時,作者提齣瞭一些前瞻性的觀點,比如關於轉基因技術、植物生物學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作用等等。這些內容讓我對植物的未來充滿瞭期待,也讓我開始思考科技發展與自然保護之間的平衡。書中還會涉及一些哲學層麵的思考,比如植物的意識、植物的價值等,這些問題引發瞭我更深入的思考。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植物的認識還有很大的局限性,還有很多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這本書讓我不僅僅是滿足於瞭解現有知識,而是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它讓我看到,植物的世界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復雜,也讓我對生命本身産生瞭更深刻的敬畏。它讓我明白,每一次對植物的深入瞭解,都是一次對生命奧秘的探索,都是一次對自身認知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體係完整,邏輯清晰”。作者在構架這本書時,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不是零散的知識點羅列,而是按照一定的邏輯綫索,層層遞進地展開。從宏觀的植物進化曆程,到具體的植物形態特徵,再到植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每一步都銜接得很自然。尤其是在介紹植物的繁殖和傳播機製時,作者運用瞭大量的圖錶和示意圖,將抽象的生物學原理可視化,大大降低瞭閱讀難度。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植物群落的研究,比如森林、草原、沙漠等,它會詳細分析不同生境下植物的適應性演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競爭與閤作關係,這讓我對生態係統的復雜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讀到關於植物適應極端環境的章節時,我感到非常震撼,那些能在嚴酷條件下生存下來的植物,仿佛是生命的奇跡。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嚴謹,但又不失可讀性,它在保證科學性的同時,也力求讓讀者能夠理解。它讓我學會瞭從一個更係統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植物,不再是孤立地看待一個個體,而是將其置於整個生態係統和演化進程中去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