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 9787503888960

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 97875038889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盛茂领,孙淑萍,李涛 著
图书标签:
  • 荒漠灌木林
  • 害虫
  • 天敌昆虫
  • 昆虫学
  • 生物防治
  • 西北地区
  • 图鉴
  • 昆虫分类学
  • 生态学
  • 农业害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88960
商品编码:2975467051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 作者 盛茂领,孙淑萍,李涛
定价 198.00元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 9787503888960 出版日期 2016-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盛茂领、孙淑萍、李涛编*的《西北地区荒漠灌 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介绍了西北荒漠、灌 木林地区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包括姬蜂科、茧蜂科 、小蜂总科、寄蝇科等8科52属87种及亚种,其中包 括7新种,1新亚种,1中国新记录属,15中国新记录 种,10种天敌寄主新记录。书中对姬蜂、茧蜂、小蜂 等每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或引证,并附有 577幅珍贵的彩色特征图,以便读者参考和鉴定。书 末附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摘要、中文名称及拉丁学名索 引。
本书可作为从事森林保护、生物防治的科研和教 学单位科技人员、大院校师生等参考用书,也可 供农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广大基层与生产一线的科技和 生物防治人员等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序前言章 姬蜂科 一、犁姬蜂亚科 1.询犁姬蜂 2.沟并脉姬蜂 二、肿跗姬蜂亚科 3.朝鲜肿跗姬蜂 4.叶肿跗姬蜂 5.泡胫肿跗姬蜂 6.都兰轭姬蜂,新种 7.坐轭姬蜂 8.尺蠖怪姬蜂 三、栉姬蜂亚科 9.短尾隐姬蜂 10.蠹蛾缺沟姬蜂 11.库缺沟姬蜂 12.线缺沟姬蜂 13.赤缺沟姬蜂 14.长色姬蜂 15.毛乌素色姬蜂,新种 16.黑茧姬蜂 17.卡黑茧姬蜂 18.互助黑茧姬蜂,新亚种 19.米黑茧姬蜂 20.细黑茧姬蜂 21.印黑茧姬蜂 22.长足黑茧姬蜂 23.显黑茧姬蜂 24.盐池黑茧姬蜂,新种 25.双点曲脊姬蜂 26.红腹雕背姬蜂 四、缝姬蜂亚科 27.斑螟高缝姬蜂 28.柠条高缝姬蜂,新种 29.斑螟棱柄姬蜂 30.鄂尔多斯棱柄姬蜂,新种 31.黄棱柄姬蜂 五、分距姬蜂亚科 32.胫分距姬蜂 33.视分距姬蜂 六、秘姬蜂亚科 34.择耗姬蜂 35.喀美姬蜂 36.坡美姬蜂 37.杨蛀姬蜂 38.端闪姬蜂 39.矛木卫姬蜂 40.寇裂跗姬蜂 41.古毒蛾歧腹姬蜂 七、洼唇姬蜂亚科 42.隘洼唇姬蜂 43.黑洼唇姬蜂 44.林洼唇姬蜂 八、姬蜂亚科 45.鄂大凹姬蜂 46.地蚕大铗姬蜂 九、盾脸姬蜂亚科 47.屯三姬蜂 十、狭颜姬蜂亚科 48.节克虏姬蜂 十一、瘤姬蜂亚科 49.杨兜姬蜂 50.具瘤爱姬蜂 51.塔埃姬蜂 52.寡埃姬蜂 53.舞毒蛾瘤姬蜂 54.喀瘤姬蜂 55.红足瘤姬蜂 十二、牧姬蜂亚科 56.短牧姬蜂 57.斑牧姬蜂,新种 58.青海牧姬蜂,新种 十三、短须姬蜂亚科 59.钩短胫姬蜂 十四、柄卵姬蜂亚种 60.盘颚姬蜂 61.蒙隼姬蜂 十五、凿姬蜂亚科 62.天牛凿姬蜂 63.红凿姬蜂 64.丽凿姬蜂 65.北海道凿姬蜂第二章 茧蜂科 66.蒙大拿窄径茧蜂 67.鄂尔多斯柔茧蜂 68.杨透翅蛾长颊茧蜂 69.具柄矛茧蜂 70.黑脉长尾茧蜂 71.赤腹深沟茧蜂 72.长尾深沟茧蜂 73.波塔深沟茧蜂 74.中华红矛茧蜂 75.长尾皱腰茧蜂 76.帕普颚钩茧蜂 77.双色刺足茧蜂第三章 小蜂总科 78.广大腿小蜂 79.古毒蛾长尾啮小蜂 80.重巨胸小蜂 81.古毒蛾金小蜂 82.小齿腿长尾小蜂第四章 寄蝇科 83.条纹追寄蝇 84.褐翅追寄蝇 85.古毒蛾追寄蝇 86.红尾追寄蝇 87.查禾短须寄蝇参考文献摘要(英文)索引 天敌中文名称索引 天敌拉丁学名索引 寄主中文名称索引 寄主拉丁学名索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一书的细致解读与延伸探讨 尽管本书的书名明确指向“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并提供了一个9787503888960的ISBN号,但在此,我们不拟直接摘录该书的核心内容,而是围绕其主题,进行一次详尽的、富有启发性的延伸性探讨,旨在勾勒出与之相关的学术价值、科学意义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荒漠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寄生性天敌的重要性 西北地区,以其广袤的干旱和半干旱地貌为特征,孕育着独特的荒漠灌木林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虽然看似贫瘠,却承载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例如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当地的畜牧业和居民提供一定的生态服务。然而,如同所有生态系统一样,荒漠灌木林也并非宁静祥和,各种各样的植食性昆虫(即“害虫”)的存在,会对灌木的生长、繁衍甚至生存构成威胁,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出现,就显得尤为关键。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它们将卵产在或产于宿主昆虫体内或体表,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以宿主为食,最终导致宿主死亡。这种“借腹生子”的生存策略,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特异且环境友好的害虫控制力量。它们的存在,能够在不依赖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有效调控害虫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寄生性天敌的种类、生活习性、寄主范围以及寄生关系,对于理解和管理荒漠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西北荒漠灌木林害虫及其主要类群的分析 要理解寄生性天敌,首先需要明确其“服务对象”——即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的主要害虫。这些害虫往往适应了严酷的干旱环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根据对类似生态系统的研究推测,可能存在的主要害虫类群包括但不限于: 1. 鳞翅目幼虫(蛾类幼虫):如各种啃食叶片的夜蛾科、卷叶蛾科、枯叶蛾科等幼虫,它们是造成灌木叶片损毁的主要元凶。例如,一些钻蛀性或食叶性的蛾类幼虫,可能对柽柳、胡杨、梭梭、沙棘等荒漠灌木造成严重危害。 2. 鞘翅目昆虫(甲虫类):包括咀嚼式口器的甲虫,如一些象甲类,可能危害灌木的枝条、根部或果实;钻蛀性甲虫,如天牛、吉丁虫等,则会破坏木质部,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3. 同翅目昆虫(蚜虫、叶蝉、蚧壳虫等):这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削弱植株的生长势,并可能传播植物病害。在干旱环境中,一些具有耐旱特性的蚜虫和蚧壳虫类可能成为普遍存在的害虫。 4. 膜翅目昆虫(叶蜂类):部分叶蜂的幼虫也以咀嚼叶片为生,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大规模的落叶现象。 这些害虫的发生和发展,往往受到气候、植被类型、土壤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存在,为寄生性天敌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资源。 三、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分类、识别与生物学特性 本书的核心内容,无疑将聚焦于识别和介绍那些在西北荒漠灌木林中活跃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这些天敌通常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中的寄生蜂类(Parasitoid wasps)以及双翅目(Diptera)中的寄生蝇类(Parasitoid flies)。 1. 膜翅目寄生蜂: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丰富和重要的寄生性天敌群体。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寄生方式也多种多样。 寄主范围:它们可以寄生于几乎所有的节肢动物,但在灌木林中,它们的主要目标是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和成虫、同翅目昆虫(如蚜虫、蚧壳虫)等。 主要类群: 寄生蜂总科(Parasitoidea):这是最庞大的一类,包括寄生于多种昆虫的寄主。例如,寄生蜂科(Ichneumonidae),体型通常较大,是许多大型鳞翅目幼虫的优势天敌。姬蜂科(Braconidae),体型较小,种类极其丰富,寄生范围广泛,是蚜虫、象甲、鳞翅目幼虫等的重要天敌。小蜂科(Mymaridae),体型极小,通常寄生于卵或微小幼虫,是保护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隐蔽性天敌。寄生蜂科(Encyrtidae),很多种类寄生于蚧壳虫和粉虱等同翅目害虫。长尾小蜂科(Torymidae),部分种类寄生于钻蛀性昆虫。小腿蜂科(Aphelinidae),是控制棉铃虫、蚜虫等害虫的有效天敌。 生命周期:大多数寄生蜂是“内寄生”或“外寄生”。内寄生蜂将卵产入宿主体内,幼虫在宿主器官发育,直接或间接吸取宿主营养;外寄生蜂将卵产在宿主体外,幼虫爬到宿主身上吸食体液。其生命周期与宿主紧密相关,通常表现为“天敌数量随害虫数量而波动”的规律。 2. 双翅目寄生蝇:虽然种类不及寄生蜂多,但寄生蝇在控制害虫数量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主要类群:寄蝇科(Tachinidae)是最常见的寄生蝇类群,它们的幼虫通常寄生于各类昆虫的幼虫或成虫,是许多农业和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它们通常将卵产在宿主附近、宿主身上,或直接注入宿主体内。 寄主范围:寄蝇科主要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昆虫的幼虫和成虫。 四、图鉴的科学价值与应用前景 一本详尽的图鉴,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1. 基础科研价值: 物种多样性研究:记录和描述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中尚未被充分研究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对于了解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分布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学研究:通过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图示和可能包含的分子信息,为相关类群的分类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有助于修正和完善昆虫分类系统。 生态学研究:揭示寄生性天敌与特定灌木害虫之间的寄生链条,有助于理解荒漠灌木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天敌的寄主选择性、寄生率、发生规律等,可以为理解生态平衡的维持提供线索。 行为学研究:观察和描述天敌昆虫的搜寻宿主、产卵行为、交配行为等,可以为深入研究昆虫的适应性进化和生物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2. 应用价值: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这是本书最直接的应用领域。通过识别和了解优势天敌,可以为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生物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害虫爆发时,可以评估现有天敌的控制能力;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引入或增殖某些高效天敌,以替代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态监测与评估: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往往是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性指标。例如,天敌数量的锐减可能预示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或害虫种群的失控。 可持续农业与林业发展:在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农业和林业生产。利用寄生性天敌进行害虫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式,有助于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普教育与公众意识提升:一本图文并茂的图鉴,不仅服务于专业研究人员,也能面向更广泛的公众,普及昆虫知识,提升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五、潜在的研究方向与挑战 即便有了这样一本图鉴,针对西北荒漠灌木林的寄生性天敌研究仍可深入拓展: 1. 寄生链的精确构建:精确绘制出每一类寄生性天敌的宿主谱,以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寄生情况。 2. 天敌的发生动态研究:结合气候变化、灌木物候期等因素,研究寄生性天敌在一年中的发生规律和种群数量波动。 3. 天敌的地理分布与种群遗传多样性:考察不同地理区域天敌种群的差异,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4. 天敌的规模化繁育与释放技术:为实现有效的生物防治,需要研究高效的实验室繁育技术和野外释放策略。 5. 与化学防治的协同作用:研究如何将生物防治与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手段相结合,实现害虫综合治理。 6.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荒漠地区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研究寄生性天敌对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响应,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对制定适应性策略至关重要。 结语 《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一书,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研究和保护这一特定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工具和参考。它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梳理,更是对生态功能性物种价值的挖掘。通过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与延伸,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昆虫的深入研究,实则蕴含着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书的出现,无疑是该领域研究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也为我们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挑战,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拿到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我最先被它厚重的纸质和精美的封面设计吸引了。虽然我本身并非专业昆虫学者,但对于自然界中那些微小而神奇的生物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西北荒漠灌木林这个特殊生态系统中,那些隐藏在阴影中、默默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世界。 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清晰、细腻的昆虫插图,色彩鲜艳,细节逼真,仿佛这些小生命就在眼前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天敌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的详细描述。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西北荒漠,感受着那些灌木林在天敌昆虫的守护下,顽强抵御着害虫侵袭的生命脉络。书中的信息量很大,但表达方式却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对自然的敬畏。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像是一个小故事,讲述着它们如何在生存斗争中演化出了独特的寄生策略,如何精准地捕捉和控制害虫种群,维持着整个生态的平衡。这让我对“生物防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保护这些微小生物的重要性。

评分

评价五 收到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我第一时间被它所承载的沉甸甸的学术价值所打动。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人士,我深知荒漠灌木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脆弱性,而其中害虫的防治更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书中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深入研究,不仅展示了其在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可能揭示了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演化机制。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天敌昆虫的鉴定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分布和适生性。这对于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生物防治措施,以及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图谱,更可能是一份关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指南,为我们探索更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管理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支持和实践借鉴。

评分

评价三 我一直对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生物。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时,立刻就被它所涵盖的独特视角所吸引。这本书专注于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的害虫天敌,这是一个非常细分但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 书中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让我得以深入了解那些在人们不易察觉的地方默默工作的“小卫士”。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存在着如此多样且精密的捕食与被捕食、寄生与反寄生的关系。书中的内容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科学名词堆砌,而是将每一个物种的生命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它们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各种奇特技能。这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态平衡的脆弱与珍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被忽视的、但却至关重要的生物群体,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的健康和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

评价四 阅读这本《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图鉴》,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知识普及和科学启蒙的力量。作为一名来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我一直对生态学领域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困惑,但这本书以其直观且翔实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拉近了普通读者与专业知识的距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天敌昆虫的介绍都非常细致,从外部形态的细微差异,到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再到它们是如何巧妙地寄生在特定害虫身上的过程,都描述得绘声绘色,如同观看一部微观世界的纪录片。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图鉴层面,而是穿插了一些关于这些天敌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价值的探讨。这让我了解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昆虫,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森林保护中,或许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识别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播下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让我对那些为维持自然生态平衡默默奉献的微小生命,充满了感激和尊重。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略有了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当地的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议题非常关注。近些年,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可视化的信息平台,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林业工作者乃至对生态保护有兴趣的普通大众,更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荒漠灌木林中的潜在生物防治力量。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天敌昆虫的分类和鉴定方法进行的详细阐述。虽然我对昆虫学知识的掌握有限,但书中清晰的图例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辨认出一些常见的寄生性天敌。这对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野外调查和种群监测无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书中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描述,还可能涉及到一些关于天敌昆虫的繁殖、释放以及应用前景的探讨,这让我对生物防治的实践应用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看图识虫”的工具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科学知识结晶,为西北荒漠灌木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