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運河遊日記 9787547706114

古稀運河遊日記 97875477061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郎雪寶 著
圖書標籤:
  • 古稀
  • 運河
  • 遊記
  • 旅行
  • 文化
  • 曆史
  • 散文
  • 生活
  • 中國
  • 江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同心齣版社
ISBN:9787547706114
商品編碼:2976408464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9-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古稀運河遊日記 作者 郎雪寶
定價 29.80元 齣版社 同心齣版社
ISBN 9787547706114 齣版日期 2012-09-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381Kg

   內容簡介

25年前,《話說運河》在中央電視颱播齣,一石激起韆層浪,反響異常強烈,很多人加入瞭保護古運河的大浪潮之中。時光悄然走到瞭今天,當年的華發也變成瞭白頭,兩位進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喚起心中對古運河難捨的眷戀情懷,從南嚮北遊覽瞭全程運河,跨越瞭16個城市,深深地飽嘗瞭古運河的今昔風采,以人到中年的獨特深情體會寫下瞭真實的日記和影像記錄,闡述瞭運河的曆史滄桑,前世今生的點點滴滴。
誰也沒有預料到,《古稀運河遊日記》一書內容在網站初步發錶後,萬韆網友熱情地支持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産,與25年前支持保護古運河的行動不謀而閤。原來,曆史也有驚人的相似,冥冥之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意的巧閤,看來,古運河從未走遠,韆年運河將再次喚發青春。


   作者簡介

尹鬆年,男,1934 年齣生於湖南常寜縣。
1960 年畢業於同濟醫學院。就職於中國醫學科學院,1983年轉入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曾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勞動衛生職業病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毒理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兼任中國毒理學會常務理事,工業毒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從事工業毒理學研究近50年,負責中國與美國苯白血病閤作研究項目25 年。三次榮獲國傢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成果一等奬,享受頒發的特殊津貼。1985年曾受聘為日本東北大學客座教授,1990年受聘為美國國傢衛生研究院訪問科學傢。主編《工業化學物毒性鑒定規範與實驗方法》《室內裝修與健康》等書籍。發錶論文及學術報告200餘篇。2009年獲得苯研究國際會議(德國慕尼黑)榮譽奬。

郎雪寶,女,1938 年齣生於廣州市。
1963年畢業於同濟醫學院,就職於北京市婦女保健所,曾任醫師,主管醫師,副主任醫師。負責北京市孕産婦死亡調查、統計及總結,並開展農村婦女兒童衛生保健;1970年參加農村孕産婦圍産期保健試點工作;1977 年評選為北京市衛生係統先進工作者;1983 年評選為北京市“三八紅旗手”;1983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奬章及奬狀。1983 年調任北京市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並在職15 年,主管科技、人口統計及藥具供應。1985年負責並主編《婚育》雜誌,1988 年兼任北京市婦女聯閤會執行委員,1991 年主辦生殖健康谘詢服務站。1992年兼任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副主任,中國優生協會理事。


   目錄

章 運河遊日記
節 杭州 運河南端的明珠
第二節 蘇州 評彈古韻醉遊人
第三節 無锡 古今運河風光美
第四節 常州 名傢輩齣運河情
第五節 鎮江 諫壁閘口通長江
第六節 揚州 宜居環境數
第七節 淮安 偉人故裏文化城
第八節 徐州 淮海戰役顯
第九節 濟寜 水脊工程傳古今
第十節 聊城 明清運河踞重鎮
第十一節 臨清 古運河畔占鰲頭
第十二節 德州 古運風光在開發
第十三節 滄州 南運文風傳韆年
第十四節 天津 運海兩河賦新篇
第十五節 通州 古運換新貌
第十六節 北京 古運龍頭在崛起
第二章 運河曆史摘記
笫一節 春鞦戰國與秦代
笫二節 漢隋唐宋時代
笫三節 元明清時代
笫四節 近百年運河
附錄
一、京杭運河水質觀感評估
二、世界各地的運河
三、參考書目


   編輯推薦

伴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交通技術的發達,還有多少人會記得曾經巍峨一時京杭大運河?這個世界上開鑿*早、裏程*長、工程**的京杭大運河在經曆瞭韆年的滄桑銳變後還會引起多少人的關注和深思呢?
如果說當年的《話說運河》給我們展示瞭20世紀80年代的大運河風貌,發起瞭時代性的口號“愛我中華,修我運河”,那麼,今日的《古稀運河遊日記》則是開啓瞭當下人對蕭條古運河深深的沉思與反省的思想思悟。
兩位年齡加起來已經150歲的老人,為瞭喚醒更多人心目中已經淡忘的久遠溫暖,不遠萬裏,親自乘飛機,坐火車、乘大巴、坐齣租車沿京杭大運河遊覽、采訪,其時間曆時一個多月,其曆程更是超齣瞭大運河全長的1794公裏,其精神真是令人敬畏啊,那麼我們這些晚輩是不是也應該做些什麼瞭。
期待更多的人能加入古運河的保護行列中……


   文摘





   序言

古稀運河遊日記 第一捲:溯源而上,煙波渺渺 江南的春風,帶著一絲濕潤,拂過我花白的鬢角。時近古稀,身體卻依然硬朗,心中更是湧動著一股少年般的衝動。這條養育瞭我們祖輩,承載瞭韆年曆史的運河,我終於要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它,去感受它。 啓程之日,天空澄澈如洗,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麵上,金光萬道,仿佛一條巨龍在緩緩蘇醒。我乘坐的是一艘古樸的木船,船身不大,卻乾淨整潔,船夫是一位憨厚樸實的當地漁民,姓王,年紀比我稍長幾歲,有著常年與河水打交道的黝黑皮膚和深邃的眼眸。他告訴我,這條運河,他從小就熟悉, river 的每一個彎道,每一處傳說,他都瞭如指掌。 船緩緩駛離碼頭,岸邊的楊柳依依,嫩綠的新芽在風中搖曳,像是嚮我招手告彆。我坐在船頭,任由河風輕拂,眺望著逐漸遠去的城郭。曾經繁華的街市,此刻在我的眼中,化作瞭一幅流動的畫捲。耳邊是水流潺潺的聲響,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鳥鳴,混閤著遠處若隱若現的農傢犬吠,構成瞭這幅天然的交響樂。 我們首先經過的是一座古鎮。古鎮依河而建,白牆黛瓦,小橋流水,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迴到瞭百年前的江南。石闆鋪就的街道,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圓潤,兩旁的店鋪,大多保留著古老的招牌,老字號的糕點鋪,飄齣陣陣誘人的香氣,綢緞莊裏,色彩斑斕的絲綢在陽光下閃耀。我下船,獨自一人漫步在古鎮的巷弄裏,看著那些在巷口閑聊的老人,看著那些在河邊浣洗衣物的婦女,仿佛看到瞭自己年輕時的影子,看到瞭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一傢老茶館裏,我坐下,點瞭一壺龍井。茶香四溢,入口甘醇。旁邊一位老者,手中把玩著一個紫砂壺,他看齣我的好奇,便與我攀談起來。他是一位當地的文化學者,對運河的曆史有著深厚的瞭解。他告訴我,這條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水道,更是一條文化的脈絡,是無數故事的載體。他講起當年漕運的盛況,講起商賈雲集的熱鬧,講起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的雅事。聽著他的講述,我仿佛看到瞭運河的黃金時代,看到瞭那段輝煌的曆史。 離開古鎮,船繼續嚮前。河麵漸漸開闊,兩岸的景緻也變得更加開闊。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近處是成片的農田,綠意盎然。我常常一個人坐在船艙裏,或是倚在船舷邊,靜靜地看著兩岸的風景變幻。有時,我會拿齣筆,在日記本上記錄下此時此刻的感受。那些細膩的情感,那些對人生的感悟,那些對過往的迴憶,都化作瞭筆下的文字,流淌在日記本裏。 王船夫也會給我講一些關於運河的趣事,比如哪裏有古老的橋梁,比如哪裏曾經發生過感人的故事,比如某個村莊的村民是如何依靠運河世代繁衍的。他的話語樸實而真摯,讓我對這條運河有瞭更深的認識。我開始明白,運河不僅僅是曆史的遺跡,更是活生生的、流動的生命。 夜幕降臨,星河流轉。我們會在河邊的村莊停靠,藉宿在當地的農傢。農傢的炊煙裊裊,升騰起溫暖的傢的氣息。晚飯時,品嘗著最地道的傢常菜,聽著主人講述他們的生活。那些淳樸的笑容,那些真誠的問候,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我開始覺得,這次旅程,不僅僅是一次觀光,更是一次心靈的迴歸。 第二捲:煙雨朦朧,歲月留痕 江南的雨,總是來得猝不及防,也去得悄無聲息。一日清晨,醒來時,窗外已是煙雨濛濛。灰濛濛的天空,將整個世界籠罩在一層薄紗之中,河麵也因此變得朦朧而神秘。 船在雨中緩緩前行,雨滴打在船篷上,發齣“滴滴答答”的聲響,仿佛一首古老的催眠麯。我披上一件蓑衣,站在船頭,任憑細雨打濕我的頭發和臉頰。雨中的運河,彆有一番韻味。兩岸的翠竹,在雨水的滋潤下,顯得更加青翠欲滴,遠處的山巒,也變得更加模糊,如同水墨畫一般。 這種靜謐的氛圍,最適閤沉思。我迴想起自己的一生,有過輝煌,也有過失落;有過喜悅,也有過悲傷。如今,站在這條古老的運河邊,迴首往事,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淡然。那些曾經的煩惱和憂愁,在歲月的長河中,早已被衝刷得蕩然無存。剩下的,隻是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對人生更豁達的態度。 我們經過瞭一些曆史遺跡。一座古老的寺廟,在雨中顯得更加莊嚴肅穆。我進去參拜,感受著那份寜靜和祥和。一位老僧告訴我,他在這裏修行瞭數十年,見證瞭無數的朝代更迭,也見證瞭運河的變遷。他說,人生就像一條河流,有起有伏,有順流也有逆流,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順應自然的規律。 在另一些地方,我看到瞭運河兩岸的古戰場遺址。曾經的金戈鐵馬,如今早已化為塵土,隻剩下殘垣斷壁,默默地訴說著曆史的滄桑。我站在那裏,仿佛能聽到戰鼓雷鳴,能看到士兵浴血奮戰的身影。這一切,都讓我對曆史有瞭更直觀的感受,也讓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雨停瞭,天空中齣現瞭一道絢麗的彩虹。陽光穿透雲層,灑在河麵上,泛起耀眼的光芒。我站在船上,沐浴在陽光之下,感到無比的舒暢。我看著彩虹,心中充滿瞭希望。我相信,即使經曆瞭風雨,也終將迎來美好的晴天。 在旅途中,我也遇到瞭一些同樣喜愛旅行的朋友。我們會在某個碼頭匯閤,一起交流旅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大傢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背景,但因為對運河的熱愛,而走到瞭一起。我們分享彼此的故事,分享彼此的快樂。這些短暫的相遇,都成為瞭我旅途中美好的迴憶。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瞭一處有名的水鄉。這裏的夜景尤為迷人。傢傢戶戶的燈籠亮起,倒映在河水中,形成瞭一片流動的光海。小船在河道裏穿梭,船娘們唱著婉轉的歌謠,給這寂靜的夜晚增添瞭幾分生機。我坐在船上,看著這迷人的夜景,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寜靜和滿足。 第三捲:舟行至遠,豁然開朗 旅程的後期,我更加專注於對運河沿岸人文風情的觀察。我開始關注那些生活在運河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風俗習慣,他們的喜怒哀樂。 在一個小村莊,我遇到瞭一位老奶奶,她正在河邊洗衣服。她告訴我,她的丈夫曾經是一名船夫,年輕的時候,就在這條運河上跑船。她一邊洗著衣服,一邊給我講述著她和丈夫的故事。那些平凡而又溫馨的愛情故事,讓我感受到瞭生活最真實的模樣。 我還參觀瞭一個運河博物館。博物館裏陳列著大量的文物,詳細地介紹瞭運河的曆史和文化。我在這裏看到瞭古老的船模,看到瞭漕運的工具,看到瞭反映運河生活的版畫。這些展品,讓我對運河的認識,又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我也嘗試著參與一些當地的活動。在某個集市上,我跟著當地的居民一起跳起瞭廣場舞;在某個節日裏,我品嘗瞭當地特色的美食。這些親身體驗,讓我更加融入瞭當地的生活,也讓我感受到瞭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純粹的連接。 旅程即將接近尾聲,我的心中既有不捨,也有對未來的期待。這條運河,見證瞭我從一個壯年到古稀的轉變,也見證瞭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領悟。它教會瞭我順應自然,教會瞭我珍惜當下,教會瞭我感恩生活。 最後一個停靠點,是一個繁華的城市,也是運河的終點。站在高處,眺望著遠方,運河蜿蜒嚮前,消失在天際綫。我知道,我的旅程結束瞭,但運河的故事,還在繼續。 這次古稀運河遊,不僅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帶著滿滿的收獲,帶著對生命的熱愛,踏上瞭歸途。我相信,這次旅程,將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迴憶之一。它讓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熱愛這片土地,也更加熱愛我自己的生命。 我將帶著這份豁然開朗的心境,繼續我的生活。運河的精神,將伴隨著我,流淌在我的血液裏,永遠閃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驚艷,拿到手就捨不得放下。封麵那種帶著歲月沉澱感的米黃色紙張,摸起來既有質感又不失溫暖,中央的燙金標題“古稀運河遊日記”在光綫下流轉著低調的華麗,一下子就把人帶入瞭一種懷舊而又充滿力量的氛圍中。內頁的排版也非常講究,字裏行間留白得恰到好處,讀起來眼睛完全沒有負擔,仿佛置身於一個安靜的茶室,慢慢品味著文字散發齣的醇厚香氣。尤其是那些穿插其中的手繪插圖或者老照片的掃描件(如果是日記體的話),那種模糊的顆粒感和微微泛黃的邊角,簡直是神來之筆,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新書,而是在翻閱一本塵封已久、剛剛被主人重新打開的珍貴手稿。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即使經常翻閱,也不擔心書脊會鬆散,體現瞭齣版方對品質的極緻追求。這種從外到內的精心打磨,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齣版物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心生敬意和喜愛。

評分

我嚮來對那些敘事結構比較鬆散,更偏嚮於個人體悟和日常記錄的文字情有獨鍾,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種需求。它不是那種強行灌輸知識或者刻意製造戲劇衝突的作品,它的魅力在於那種細水長流的敘事節奏。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周遭環境的捕捉,比如清晨薄霧中運河兩岸的炊煙、午後陽光穿過樹葉灑下的斑駁光影,甚至是某一個古老渡口旁老者眼神中的那種平和與滄桑,都能被捕捉得絲絲入扣,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時間的流逝感和曆史的厚重感。閱讀過程中,我幾次不自覺地停下來,閉上眼睛去想象作者當時所處的場景,仿佛自己也隨著那條古老的河流,一同緩慢地漂流著。這種“在路上,但心是靜的”的閱讀體驗,是現在很多快節奏文學作品所無法給予的,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齣口,讓心靈得以在喧囂之外,找到一個可以駐足、可以沉思的角落。

評分

從文化角度來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特定地域文化和曆史肌理的窗戶。它不僅僅是一篇旅行記錄,更像是一部活態的文化考察報告,隻不過是用日記的親切形式呈現齣來。作者對於運河沿岸那些被現代社會逐漸遺忘的傳統工藝、地方方言的細微差彆、乃至那些隱藏在巷陌深處的民間信仰,都有著近乎癡迷的關注。他不是走馬觀花的遊客,而是一個帶著“文化尋根”使命的探訪者。通過他的筆觸,那些具體的地理名詞和曆史事件不再是書本上的冰冷符號,而是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與眼前所見的風土人情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微型的田野調查,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中國地域文化的認知邊界,讓我對那些古老的、承載著無數故事的河流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敬意和嚮往。

評分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所傳達齣的一種積極而又充滿韌性的生命態度。在“古稀”這樣一個的人生階段,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安逸或沉寂,但作者卻選擇瞭再次上路,去記錄、去體驗、去消化。這種老而彌堅、老而更進取的精神,對於正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讀者,都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日記中雖然不乏對往昔歲月的追憶,但整體基調卻是昂揚嚮上的,它傳遞齣一種信息:生命的美好並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減,反而可能因為積纍瞭更豐富的閱曆而變得更加醇厚和多維。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莫名的充實感和前行的動力,仿佛被賦予瞭重新審視自己生活、擁抱未知旅程的勇氣。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運河的遊記,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優雅地老去,如何更有意義地活著”的實用指南,隻是它所有的教誨都隱藏在平靜的敘事之下,需要用心去體悟。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極其自然、毫不矯飾的文人氣息。它沒有故作高深的辭藻堆砌,但字句之間卻流淌著一種經過時間淬煉後的智慧和豁達。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那些“小事”的方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遭遇,比如與一位船夫的短暫交談,或者在一傢不起眼的小店裏品嘗到的地方小吃,都能被作者賦予一層深刻的哲思。這種哲思不是說教,而是通過場景的真實還原,自然而然地滲透齣來,讓你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軌跡。讀到某幾段關於“告彆”或“重逢”的文字時,我甚至有種被直接觸碰靈魂的震顫感,那種對生命中聚散無常的深刻理解,是需要閱曆沉澱纔能達到的高度。這種不刻意煽情,卻能抵達至深情感的文字力量,非常罕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