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旅行手帐指南 娱乐/休闲 书籍 |
| 作者: | (日)奥野宣之 / ,阳光博客出品 |
| 定价: | 48.0 |
| 出版社: | 阳光博客 |
| 出版日期: | 2018-08-01 |
| ISBN: | 9787510867941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好的旅行手帐是如何做出来的? 先:旅行前,在手帐本上搜集目的地,规划路线 → 构建对旅行的憧憬; 第二步:旅途中,认真搜集旅行资料,如果条件允许,每样纸品拿两份 → 储备丰富的手帐素材; 第三步:旅途中,卡片式途中备忘录使用起来*方便 → 记录下“客观事实”与“主观声音”; 第四步:归来后,记录即时版手帐,剪贴素材要有章法 → 及时保留“旅行感”很重要; 第五步:*后,解决问题、补充信息,得到充满回忆的版手帐 → 将旅行的喜悦永远定格在手帐上! ? 美好的旅行是“用脚走路,用手记录”,不是拍到此一游照,而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是让“体验过的事”和“即将体验的事”变成一生的礼物! 不是只有花大钱出国才算旅行,只要从家里出发,以观光者的角度到处走走,记录当下才有的心情,你就能一页一页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旅行手帐! 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
| 目录 | |
准备阶段? 用手帐开启发现之旅 01 记录即快乐 02 把的体验交给手帐保留 03 手帐让即将开始的体验更有趣 04 因为记录,所以快乐 05 写旅行手帐的四个阶段 专栏:植甚一的散步剪贴手帐 ? 第1步 ?【旅行前】用手帐构建憧憬 06 把想去的地方收集在手帐上 07 与其分类,不如all in one 08 用手帐规划出行路线 09 如何发掘自己的兴趣点 10 把模糊的好感落实为具体的憧憬 专栏:适合收集憧憬的渠道有哪些 ? 第2步? 【旅途中(上)】用心收集手帐素材吧 11 用旅行者的视角看风景 12 将旅途中的纸品收集起来 13 当地的导游图一定要有 14 将旅途的印记“图标化” 15 记录实时感受的“途中备忘录” 16 选择便笺本的原则 17 在途中备忘录里记录什么 18 “客观事实”记录的三要素 19 “主观声音”才真实感 20 记录下“主观声音”,让观察力更敏锐 专栏:让旅行变得更有趣的书和CD ? 第3步? 【旅途中(下)】用心打造途中备忘录吧 21 在每份资料上留下“读过标记” 22 旅途中的照片该如何处理 23 我为什么偏爱卡片式备忘录 24 “横穿点”是记录路线的要点 25 善用地图符号和简写 26 不要漏看历史名胜的解说牌 27 遇到新词先写下来 专栏:旅途中的便利小工具 ? 第4步? 【归来后(上)】如何记录“即时版手帐” 28 将收集到的素材分类排序 29 剪贴素材的两个要点 30 按照时间顺序布局 31 右侧与下方要留白 专栏:旅行一结束就能派上用场的便利物件 ? 第5步? 【归来后(下)】如何记录“版手帐” 32 在切换回“日常模式”之前添补润色 33 在“版手帐”中发掘新乐趣 34 补手帐之前要先解决“旅行的疑问” 35 “版手帐”的备元素——总结清单 36 寻找制作路线图的素材 37 制作路线图的五个步骤 38 充分利用网络地图 39 用年代表来完善旅行手帐 40 借助旧地图和航空照片来一场时空旅行 41 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 附录? 实践!旅行手帐记录过程大公开(浅·上野篇) 结束语 |
| 编辑 | |
★ 日本手帐书风潮者奥野宣之,旅行手帐技巧全公开!他的一系列手帐技巧类作品在日本累计超过50万册,成为日本广受好评的手帐达人。 ★ 手帐达人阿怪、Susie宝作序!“重要的是以笔记录的精神,以及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
| 媒体评论 | |
奥野宣之先生在这本书里提出,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这句话跟这本书一样,纯粹又令人感动。对生活报以持久的热爱和好奇,是一件多么简单又困难的事情!而找到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又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Susie宝,旅行手帐达人,曾受邀参加湖南台“天天向上”节目,为大家传播手帐文化 ? 看完整本书以后,作为手帐“老司机”的怪某人也得到了一些很赞的启发,例如: 1. 在旅途中,准备一个随时可以从口袋中掏出来的“途中备忘录”。 2. 旅行归来后,对即时版手帐与版手帐做区别对待。 3. 素材要做好分类,行程中每天准备一个素材收集袋。 4. 有了自制素材收集袋的新思路。 喜欢书里的这句话:“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阿怪,活页手帐达人,手帐周边原创设计师,《把小日子收进手帐里》作者 |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放松心情,找到生活乐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我对“旅行手帐”这个概念之前不太了解,但“娱乐/休闲”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应该能给我带来一些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当我拿到书的时候,发现它的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讲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记录旅行中的点滴来放松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我尤其喜欢书里提到的一些小练习,比如“感恩清单”和“快乐时刻捕捉”,这些都非常简单易行,而且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和喜悦。我一直觉得生活有时候太匆忙,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去体会,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慢下来,去感受身边的风景和人情。而且,它还介绍了一些制作旅行纪念品的方法,比如用收集来的明信片和车票制作拼贴画,这让我觉得非常有创意,也很有意义。我一直想为我的旅行留下一些独特的纪念,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绝妙的主意。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享受生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能陪伴我度过闲暇时光的好朋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充满了惊喜!我一直对有设计感的东西情有独钟,这本书的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油画风格,色彩饱和度适中,给人一种温暖而怀旧的感觉。翻开书页,我更是爱不释手。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留白恰到好处,文字和插画的搭配也显得格外和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旅行中的灵感收集”这一章节,它介绍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收集方式,比如如何用手机拍出有故事感的照片,或者如何记录下旅途中的特殊声音。这些都非常有启发性,让我觉得原来旅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而且,书中还分享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手帐排版案例,从简约清新到色彩斑斓,各种风格都有涉及,让我看到了手帐创作的无限可能性。我平时就喜欢写点东西,做点小手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我的这些小爱好可以和旅行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旅行回忆。这本书就像一本精致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能给我带来新的视觉享受和创作灵感,让我对未来的旅行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记录”这件事有着莫名的情怀,觉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被好好珍藏。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觉得它可能会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直接给我“如何制作手帐”的教程,而是更多地从“为什么要做手帐”以及“如何在旅途中找到记录的乐趣”这两个角度去阐述。它让我明白,手帐不仅仅是记录行程,更是记录心情,记录感受,记录那些稍纵即逝的触动。书里讲了很多关于“慢旅行”的理念,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观察,去体验,去与当地的人和事产生连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旅行中的小确幸”的描述,那些在旅途中不经意间发现的美好,被描绘得如此生动,让我回想起自己过往的旅行经历,也引发了我对未来旅行的全新思考。这本书让我觉得,我的旅行不再只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旅行的意义,也让我对用手帐来记录这一切充满了热情。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我真的太喜欢了!封面是那种柔和的插画风格,色彩搭配也特别舒服,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我平时就喜欢记录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找到了同类。特别是书的内页设计,给了我很多灵感,比如那种可以自由涂鸦的版块,还有不同风格的胶带和贴纸的推荐,我早就想尝试用这些小东西来装饰我的手帐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而且,它还提到了很多适合旅行时使用的文具,比如便携式的颜料和画笔,这对我这种喜欢随身带个小画本的人来说太实用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介绍的这些小技巧应用到我的下一场旅行中,希望能把旅途中的美好瞬间都定格在手帐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手帐的书,更像是一个能激发我创意的小伙伴,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期待。每次翻开它,都能发现新的乐趣,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因为这些精心设计的页面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已经开始计划我的下一个旅行了,准备好我的新本子和这本书,相信这次的旅行一定会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那种亲切感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书之间的距离。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导读者,而是用一种分享和引导的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也是这个“旅行手帐”世界中的一员。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例子,作者分享了自己旅途中的一些趣事,以及如何用简单的素材将它们变成生动的手帐页面。这让我觉得,原来制作一本精彩的手帐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它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那份用心去记录的心情。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建议,比如如何从平凡的景色中挖掘出不一样的角度,或者如何用文字捕捉瞬间的情绪。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日常的生活,也可以因为有了记录而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细节,也更加期待每一次的出行,因为我知道,我将会有属于我自己的独特方式去珍藏这些美好的时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