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創新驅動中國-國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解讀及實踐 | ||
作者: | 錢穎一 | 開本: | |
YJ: | 49 | 頁數: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6-08 |
書號: | 9787503478710 | 印刷時間: | |
齣版社: | 中國文史齣版社 | 版次: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
黨的十八大提齣瞭創新驅動戰略,近日ZGZY、GWY又印發瞭《國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把創新擺在瞭國傢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綱要》指齣:創新驅動J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D一動力;創新驅動是國傢命運所係,創新驅動是SJ大勢所趨,創新驅動是發展形勢所迫。
*總SJ也強調,D今SJ,誰牽住瞭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瞭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J能占LX機、贏得優勢。
如何抓住D四次科技革命的“機遇窗口”,讓創新驅動成為國傢意誌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進而走齣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已成為GN學術界和實踐領域的顯學。
《創新驅動中國》一書正是兩年來“創新學”研究領域的*成果。內容涉及科技創新、管理創新、製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創新人纔培養、地方創新實踐成果總結、相關行業創新經驗分享等方方麵麵。
所有文章都齣自GN外*學者和相關領域的QW,諸如,ZM經濟學傢厲以寜、央行行長ZXC、平安銀行行長邵平、SJ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ZXKLS?施瓦布、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聯閤創始人張維迎、智蹼動力創始人李文、螞蟻金服1席戰略官陳龍等。
相信無論你是來自創新實踐一綫、學術研究領域,還是政策製定機構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啓發。
錢穎一,男,1956年生於北京,祖籍浙江。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1981年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提前)畢業。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斯坦福大學、馬裏蘭大學、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2006年10月起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創新說到底J是自由——有鬍思亂想,那J會有創新。
從整個人類的視野來看,企業傢在過去200年裏麵整體而言J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一個國傢怎麼變得自由?J是靠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産力的提高;而勞動生産力要提高、技術要進步靠什麼?要有分工和專業化。分工和專業化又要靠市場……這樣J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一個國傢市場越大,分工越細,專業化程度越深,分工越細、專業化程度越深,技術進步J越快,創新J越多,勞動生産率J越高,經濟J進一步增長,財富J變得越多。
人類過去的200年,甚至可以說500年,有這樣一個循環。從500年前哥倫布去美洲開始,J走嚮瞭QQ化,人類市場在不斷地擴大,分工不斷地深化,技術不斷地進步,財富不斷地增加。在這裏麵Z核心的J是企業傢。市場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市場是企業傢看到的,沒有微信的時候,沒有微信市場;沒有手機的時候,也沒有手機市場。所有的市場都是企業傢創造的,分工也是企業傢創造的。創新更是企業傢的一種基本職能,創新帶來經濟增長,財富增加,而財富怎麼變化新的市場,也可以說是企業傢的工作。
JT的中國是普遍的産能過剩,意味著中國的企業傢沒有進一步增加的財富變成新的市場,我們還在重復的生産,市場上已經飽和。為什麼會是這樣?
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企業傢本身D他們在Z初淘D一桶金——1980年代、1990年代,甚至21世紀前些年的時候,仍然是大量市場不均衡的時候。那時候,“低垂的果實”J是生産其他國傢已有的産品——我們叫山寨——J可以賺錢,久而久之J不會思考怎麼創造新的東西來滿足市場。
另一個是我們的社會製度。社會製度使得這個國傢的企業傢們更願意去套利還是更願意創新?相對而言,套利風險不那麼大,不確定性也沒有那麼大,我們隻要敢冒險,J可以下海,J可以賺錢。而創新卻是WQ麵臨不確定的SJ,看到沒有的東西、誰都看不到的東西。甚至D你提齣這個想法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認為你的神經有毛病。在一個不能夠容忍這種自由、每個人的權益沒有基本的保證、創新的成果沒有確定的迴報的時候,我想好多企業傢不會真正去創新的。
更簡單的說,創新企業傢比套利型的企業傢對製度更為敏感,D一個國傢沒有一個很好的法製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套利型企業傢。一個國傢如果沒有法製,遊戲規則不透明、隨時在變,每一個人的權利不能得到有效保證的時候,這個國傢的企業傢不可能真正花時間去進行創新。因為創新需要的不是YT兩天,不是一年兩年,而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現在任何一個新的産品,除瞭互聯網時代的概念之外,沒有若乾年的積纍是不可能的。
我再舉一個Z簡單的例子:颳鬍刀。有一個ZM的颳鬍刀品牌:吉列。100多年前,吉列這個人是一個小商販。D他到處走街串巷去賣一些小産品的時候,自己麵臨瞭一個睏惑:他經常颳鬍子,動不動J颳破瞭。能不能生産齣一個又安全又便宜的颳鬍刀?所謂安全,J是一般不把臉颳破,所謂便宜,J是颳鈍瞭之後我J可以扔掉,我不需要再去磨瞭。D他找瞭好多個技術專傢,這些人都說,No,這是不可能的,你沒有辦法把閤金或鋼材弄得那麼薄,做齣那麼便宜的刀片齣來。但吉列J是不相信,他孜孜不倦地追求,Z後花瞭6年的時間纔做齣來這個産品,6年的時間對一個創造性的産品來說也許是很短的。我們可以想象幾乎所有的創造性的産品麵臨的都是這樣的問題。200多年前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他麵臨多少次的失敗。
要是中國真的從依靠過去的資源配置改進的增長,轉嚮瞭創新推動的增長,那麼我們的企業傢必須從套利型的企業傢轉嚮創新型的企業傢。真的齣現創新型的企業傢,J需要我們現有的經濟體製、政治體製進行FC重要的、甚至根本性的一些變革。這裏更重要的是像《大停滯?》作者泰勒·考恩教授講的:法製,W有在法製的情況下,政府的權力受到嚴格的抑製,每個人纔能夠在未來有一個預期,企業傢纔會投入持續的創新。
為此,我們也需要整個社會其他方麵的改革,包括我們的教育體製的改革。我相信一個國傢的國民,特彆是我們的大學生、我們的學者,D他們有一顆自由的心的時候,我們纔真的有新的想法會齣來。我們所有的創新都是從一個想法開始——所謂“新”,J是與眾不同,所謂“新”J是大部分人不認同。所以隻有到瞭那一步,我們中國纔可能真正維持未來相對比較高的增長。
其實創新說到底J是自由——有鬍思亂想,那J會有創新,你不會為瞭你的想法去冒險的時候,創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的改革太多瞭。從中國曆SS講,什麼時候有創新?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們有創新,19世紀20年代、30年代我們也有創新,那J是思想Z自由的時候。我們現在講的改革開放製度創新什麼時候齣現的?那J是思想解放之後,而且如果沒有1978年的思想解放,後來所有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希望有YT年輕一代企業傢每個人都可以鬍思亂想。我們的創新對人類的貢獻,一定要超過我們人口在SJ人口的比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術問題。一個人坐在那兒是很難創新的,我們在座這麼多聰明的人圈起來不跟外麵競爭,用不瞭一代人之後我們J不存在瞭,我們規模太小瞭。應該是人口規模越大的話創新的速度J越快。中國人占SJ大約20%的人口,但我們為SJ貢獻的創新到多少?有20%嗎?但我們曆SS有過,曆SS有好多的創新,但在近現代,我們連2%、甚至1%都不到。按道理說中國要占到SJ20%的人口,為SJ創新的貢獻應該是40%左右。我們應該在這點上感到慚愧。
我想用一下泰勒·考恩教授說的比喻:我們製度改革為什麼這麼快?我們采集瞭大量的“低垂的果實”,但這個果實是會采摘殆盡的,所以未來還是要依賴於我們自己去栽樹。讓SJ其它人也能采摘我們種的樹。
我研究創造教育學30多年,既關心創造性人纔的培養,又J力倡導大學畢業生積J創業,因為這是剋服大學畢業生J業難的關鍵。那麼,我國開展創新到底缺少什麼呢?根據創造學的理論和GJ創新型國傢的經驗,我認為Z缺少的J是創新文化。如果說物質的力量是巨大的,那麼文化力量J是靈魂,是成J事業的驅動力、原動力和核動力。文化是以物質為基礎而抽象齣來的精神現象,雖然它不能直接改變什麼,但文化能夠改變人,而人可以改變SJ。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評論中國創新時指齣:“中國大力驅動創新戰略,但反觀現實,存在巨大的差距,瓶頸到底在哪裏?從根本上來說,創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種文化。”那麼,衡量創新文化是否形成,其主要的標誌是什麼呢?一般來說,Z主要的標誌有三點:1先是社會創新的風氣濃鬱,不僅人們談論創新,而且身體力行地踐行創新;二是創新的實體組織遍布,既相互激勵又互相競爭;三是人心所嚮,以創新為榮耀。D人人內心都有一種創新的衝動,創新成為人們樸素的情愫和價值觀的時候,創新文化不僅形成瞭,而且是已步入高境界瞭。目前,SJ創新型國傢排名前列的瑞士、瑞典、英國、荷蘭、美國、日本、德國等,都已經形成瞭這樣的創新文化,所以它們擁有Z多的創新成果。
如何根治“創新貧乏癥”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離形成這種創新文化還有很大的距離,這需要我們作艱苦和持久的努力。D然,創新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它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根據我的研究,為瞭創建我國的創新文化,至少應從以下三方麵做起。
1先是營造自由、民主、寬鬆的學術環境。創造性的果實隻生長在自由的園地裏,自由是創新文化的靈魂,沒有自由J不可能有發明創造。什麼是自由?自由一詞Z早源於古希臘,意思是從束縛和虐待中解放齣來。按照創造學的原理,創意Z初都是源於個人的靈感,而所謂的“眾包、眾籌、眾扶”不免有“大鍋飯”之嫌。創意是一位高貴的客人,請之不易,而遁之又無影無蹤,因此任何束縛、壓抑或是行政乾預都會扼殺發明創造。同時,還必須認清自由與民主的關係,自由不會妨礙民主,但有時候民主卻會扼殺自由。因此,自由是人們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必須以立法的形式保護每一個創業者自由研究和探索。
其次是鼓勵質疑、批判和求異的精神。質疑是通嚮發明創造的入口,沒有質疑J沒有創新。文藝復興時意大利一位哲學傢說,追求真理的學者應D是一位異見者。然而,在傳統思想的人看來,異端或異見是貶義詞,是不允許存在的,或者是遭到排斥的。可是,從創新的觀點看,隻有容納異己,方能成J偉大,因為異見往往導緻發明創造。在科學發展的曆SS,許多偉大的科學傢,相對於傳統的學說,他們都是異見者,如相對於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是異見者;相對於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是異見者;相對於有綫電話,D一個發明手機的馬丁?庫帕也是異見者……因此,SJ上沒有永遠正確的理論和一勞永逸適用的技術,一切先例都是會被打破的,而未來的新理論和適用的新技術,都將由異見者們發現或發明。
再次是支持冒險精神,為有價值的失敗唱贊歌。冒險絕非是一味的勇敢,更不是魯莽,它是創新者的一種精神特質。從發明創造的規律看,是人類的好奇心引起冒險的衝動,而冒險又是一連串追逐想象力的過程,它會點燃創新的思想火花。史蒂夫·喬布斯被稱為是“打不倒的冒險傢”,正是這種品格使他成為創新的魔術師,不僅創建瞭蘋果公司的王國,而且留下瞭“創新精神不死”的精神財富。蘋果公司的創新文化有一種黏性,它能夠同化人、激勵人和改變人,這也J是創新文化的魅力。矽榖是美國乃至SJ創新的熱土,那裏已經形成瞭所謂的“J客文化”,其核心J是好奇和冒險,這J形象地說明瞭冒險與創新存在著內在的聯係。
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不鼓勵冒險的,具體錶現為傢庭和學校的教育都不提倡冒險,甚至把冒險視為是異端和危險的。日本ZM作傢中野美代子評論說:“與歐洲人常常為開拓認識SJ奔嚮未知土地而進行魯莽的旅行及冒險的傳統不同,中國人的倫理理念是把認識的疆界限定在五官可及、手腳可觸摸空間領域中。”我認為,正是這個原因,纔導緻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也使得模仿思維在我國占據ZD地位。我國有一句古諺是“勝者英雄敗者寇”,於是愛麵子、怕失敗、怕譏笑等,J成瞭許多國人不敢冒險的原因。因此,我們必須肅清這句話的消J影響,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對於有價值的失敗給予鼓勵,甚至要給予奬賞,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馬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說:“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我體會他的意思是強調實事求是,力戒空談,這是事業獲得成功的保證。創新之父熊彼特在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其中寫道:“行動——光有理想和理論是不夠的,隻有行動起來,努力改變現狀纔是對理想的拓荒。”這些都說明,開展“雙創”活動,貴在實際行動,隻有切實地著力創建創新文化,纔能CD根治我國的“創新貧乏癥”。有一句古話說:“三歲看到老”,這句古諺已得到科學的證明,如果幼兒時期的想象力受到傷害,必將導緻成年時缺乏創造力。因此,提高我國人民的創造性素質,必須從改革基礎教育著手。學校的教育要從“知識遊戲”轉變為“思想遊戲”,以開發廣大青少年的想象力,這樣纔能提高創造性的素質,以有效推進創新活動,確保在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傢的目標得以實現。
厲以寜:民營企業為什麼同樣缺乏活力?
在民營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同樣瞭解到民營企業缺乏活力,從而缺乏信心的例證。民營企業照理說隻要是不違法經營,那J不應成為問題。也J是說,民營企業隻要遵守負麵清單的規定,不觸犯法律底綫J行瞭,但實際生活中並非如此簡單。
我曾在某一個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級市進行考察。去之前,J聽到一些民營企業傢說:“那個地方可不能去投資,因為政府不講信用。Z初對我們這些準備到那裏投資的人,作瞭不少承諾,等後來我們去投資瞭,過去的承諾都不兌現瞭,要我們補交這個費、那個費。我們想撤齣投資已不行瞭,但繼續投資,盈利已不可能,隻好自認倒黴。”還有的民營企業傢說:“那時的市領導人同我們談得很好,但過瞭一年,他調走瞭,新上任的市領導人不承認前任的承諾,談判隻好從頭開始。”市場經濟是講信用的,工商界要講信用,政府負責人同樣要講信用,否則誰還敢前去投資呢?
民營企業所反映的問題還是很多。比如說,即使同D地政府談妥瞭,但從項目的報請批準,要經過多少道關,每一道關都要繳費,有的還要額外送禮。耽誤瞭日期姑且不算,繳費送禮積纍起來J是一大筆錢。這是2012年我聽到的情況,估計Z近情況會有好轉,因為簡政放權工作開始瞭。
在另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考察時,聽到有的民營企業傢嚮我們反映,在這裏,登記辦企業,程序、手續都比較簡單,可是技術改造花費的時間太長。企業想推齣新産品或提高産品質量,需要更新設備,卻遇到瞭障礙,不僅要繳一定的稅費,並且政府主管部門多次派人下來考察。企業傢反映說:“技改花錢不少,除瞭投資成本而外,還有‘公關成本’。”所以有的企業傢埋怨道:“技改不是好事嗎?為什麼這麼刁難我們?”前幾年在某個沿海省份J流行過這樣一段話:“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早死!”這樣,一般民營企業誰還有搞技改的積J性?
民營企業傢所反映的上述問題,清楚地告訴我們:民營企業本應該是Z有活力的,為什麼有些地方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對前景不樂觀,缺少信心呢?“非公經濟36條”、“非公經濟新36條”已公布這麼久瞭,為什麼民營企業仍然會感到沒有“鬆綁”呢?明確地說,依舊是計劃經濟體製在起作用,它在束縛民營企業的手腳。
一個明顯的例子J是領域準入問題。為什麼有些領域不容許民間資本進入,這是由行政主管部門說瞭算的。民營企業傢說:“‘非公經濟36條’中說民間資本可以進入某些領域,大門似乎敞開瞭,但實際上民間資本進不去,因為還存在著一道‘玻璃門’。”這是指:盡管“非公經濟36條”上說對民間資本敞開大門瞭,但大門敞開後還存在一道“玻璃門”,可以看到裏麵,但還是進不去。有的地區把“玻璃門”改稱為“鏇轉門”,即民間資本可以進去,但這是一個“鏇轉門”,一鏇轉,跟著又齣來瞭,仍被排斥在門外。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民營企業傢反映說:“重大項目實行招標投標製,這是公平競爭的錶現,按道理上說這是市場經濟的做法。但實際上卻是保密的,即隻把招標投標的信息告訴國有企業,等民營企業知道消息時,招標投標會議已經結束瞭。”他們認為這J是對民營企業的歧視,也是限製民營企業的手段之一。
雖然上述的主要是幾年前的情況,Z近已經有所改進,比如領域準入的限製已經陸續取消,又如招標投標對民營企業的排斥現象已經減少,但要破除計劃經濟體製對民營企業的影響,肅清市場競爭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的現象仍需要繼續努力。民營企業進入真正的公平競爭狀態,尚需一定的時日。
厲以寜:做好簡政放權,要製定三類清單
根據GJ上的經驗,在簡政放權工作中可以嚮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傢學習如何製定負麵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這對於促進我國行政審批管理製度規範化是有意義的。
這裏提到的是三類清單,即市場準入的負麵清單、政府的權力清單、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下麵,對這三類清單作些說明。
(一)市場準入的負麵清單
市場準入負麵清單的製定是為瞭告訴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和個人),在市場準入方麵什麼是不可從事的或不可介入的。這也J告訴瞭市場主體,負麵清單所載明的J是底綫、禁區。實際上,這也J告訴市場主體,負麵清單沒有載明的領域是市場主體可以進入的。這是規範市場行為的不可缺乏的一環。
我們常說企業應D閤法經營。這句話雖然並不錯誤,但卻難以實現。這是因為,D我們說“企業應D閤法經營”時,需要自己舉證“我符閤某某法律法規”,舉不勝舉;而D我們說“企業應D不違法經營”時,要由檢舉方舉證“你違背瞭某某法律法規”,自己有瞭辯護的機會,說明自己並未違背某某法律法規。這樣,企業心裏J有底瞭,企業投資人和經營管理人J有底氣瞭,從而他們的積J性會增強,企業的活力也會增大。
(二)政府的權力清單
政府是依法執政的。政府的權力清單明確瞭政府及其部門的權力邊界和行使職權的方式。政府的權力清單意味著政府在治理時,必須先有法律法規的授權,法無授權不可為。如果政府在執政時越過瞭法律法規授權的邊界,那J是政府的違法。這是不允許的。政府的違法理應受到法律的處理,包括道歉、賠償市場主體受到的損失、對行政工作人員的處置等。
市場經濟體製和計劃經濟體製的重大區彆之一是:市場經濟體製之下政府依法執政,政府的行政權力界限由權力清單錶明,而計劃經濟體製下,則沒有對政府行政權力的界限,也不存政府執政的“違法違規問題”。
(三)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
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和政府的權力清單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區彆。同政府的權力清單一樣,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也錶明政府的行政管理必須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政府不能越過法律法規的授權而自行其事。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與政府的權力清單的區彆在於:它比政府的權力清單更加明確地、更加具體地載明政府的法定職責,即政府必須做什麼,怎麼做,這是政府及其部門的職責所在。也J是說,在政府的權限範圍內,法定的政府行政責任是必須履現的,否則J是政府的失職。
此外,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中還把政府及其部門的履職盡責的程序規範化瞭、明細化瞭。這J給公眾和企業對行政部門的監督提供瞭可以實施的標準。
以上所談到的市場準入負麵清單、政府的權力清單、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我國還剛實行不久。這些清單的製定是我國由計劃經濟體製轉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的重大改革措施。我們期待著在這個基礎上,簡政放權工作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001 | 國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與任務
D一部分 中國創新之道
014 | 經濟新常態與創新創業新常態
023 | 經濟態勢與改革創新
035 | 創新說到底J是自由
039 | 創業、創新與混序理論
051 | 中國的創新到底缺少什麼
D二部分 創新與全麵深化改革
058 | 關於結構性改革的GJ實踐
063 |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與政策主張
072 | 再論精準改革“公共側”
084 | 以問題為導嚮,加強和創新政府監管
D三部分 創新型政府如何建設
096 | 政府創新與國傢治理現代化
103 | 簡政放權與培育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
119 | “十三五”新亮點與企業閤作新機遇
128 | 從政府創新到政府創新管理:一個分析框架
142 | 政府治理為官不為、懶政怠政問題研究
D四部分 創新戰略實施需要“重點突破”
156 | 國企改革的理論睏局和道路展望
167 | 中國農業麵臨的曆史性契機
183 | 創新集體:對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的探索
204 | “十三五”: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的結構性改革
D五部分 創新與轉型的地方謀劃
212 | 戰略轉型:東北振興再齣發
225 | 創新和廣東改革的未來
232 | 上海自貿區製度建設還要做什麼
240 | 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的多重張力及其重構
D六部分 金融創新需要加快發展
272 | 如何推進商業銀行的供給側改革?
283 | 經濟調整期小微金融發展路徑與創新
291 | 損害消費者不是金融創新的必經之路
298 | 不良資産證券化:GJ經驗及中國前景
D七部分 創新與D四次工業革命
304 | D四次工業革命:影響與對策
313 | 新工業革命開創“無J業增長的經濟”新時代
324 | 中國會錯過D四次工業革命嗎?
本店全部為圖書 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本店全部為圖書 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