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电路
定价:27.00元
作者:路而红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3040291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2004年,中央电大重新修订了《数字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本书根据新教学大纲,同时满足高等工程专科电气、电子类专业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数字电子电路)的要求,精选了教材内容,增加了新器件和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VHDL对数字电路的描述等。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每章都给出了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及小结。另外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采取符号方式提醒读者,突出了重点内容和基本概念。
本书以逻辑代数为基础,以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为目的,全面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全书共分11章,主要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以及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在附录部分,介绍了VHDL语言。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程专科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相近学科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0.1 数字量与模拟量
0.2 数字电路及其特点
0.3 数字电路的分类
章 逻辑代数基础
1.1 数制与码制
1.2 基本逻辑运算
1.3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与规则
1.4 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
1.5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1.6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1.7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逻辑门电路
2.1 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2.2 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2.3 TTL门电路
2.4 其它类型的TTL门电路
2.5 CMOS门电路
2.6 CMOS与TTL门电路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
3.2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3.3 用中规模集成器件(MSI)构成组合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3.4 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触发器
4.1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4.2 基本RS触发器
4.3 同步RS触发器
4.4 主从触发器
4.5 边沿触发器
4.6 动态特性
4.7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5.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5.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5.3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
6.1 寄存器
6.2 计数器
6.3 序列信号发生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半导体存储器
7.1 只读存储器(ROM)
7.2 存取存储器(RAM)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8.1 PLD概述
8.2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
8.3 通用阵列逻辑GAL
8.4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8.5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8.6 PLD的应用开发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脉冲电路
9.1 脉冲信号与脉冲电路
9.2 555定时器
9.3 施密特触发器
9.4 单稳态触发器
9.5 多谐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
0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10.1 数模转换器(DAC)
10.2 模数转换器(ADC)
10.3 集成DAC、ADC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1章 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
11.1 数字系统概述
11.2 数字系统的分析
11.3 数字系统的设计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硬件描述语言VHDL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其难以归类的风格。它糅合了侦探小说的严谨逻辑、黑色幽默的辛辣讽刺,以及一丝丝近乎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色彩。故事的主线其实很简单,围绕着一个失踪的艺术品展开,但作者的笔锋却游走于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对人性的贪婪、虚荣和无聊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控,比如对一家老旧咖啡馆里咖啡豆烘焙气味的精确描绘,或者对某个政客领带花色的刻意强调,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最终都巧妙地构成了推动情节的关键线索。读这本书时,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回味那些富有哲理的片段,它们并非大道理的说教,而是巧妙地融入在日常的对话和场景之中,如同一颗颗被精心埋下的彩蛋。这本书非常适合在一个人独处,环境安静的时候阅读,因为你需要足够的沉浸感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暗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只有一个感觉:作者绝对是个疯子,一个天才的疯子。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叙事结构的认知,情节推进的方式极其跳跃,充满了不合逻辑的巧合,但奇怪的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不合逻辑”却构建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逻辑自洽。书中对于未来社会生态的描绘,那种冷峻、去人情化的技术统治,让我不寒而栗。它不像某些科幻作品那样热衷于宏大的太空歌剧,而是聚焦于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崩溃与异化。文字的风格非常凌厉,像一把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社会表象的温情脉脉,直指核心的残酷。尤其是一些对话场景,极简、精准,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留下来的,充满了张力。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在攀登一座技术和思想的冰山,每一步都伴随着对自身认知的冲击。它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面对”的,强迫你直视那些你平日里选择忽略的社会阴影。
评分这部作品,我刚翻开没几页,就被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住了。它构建了一个极其宏大且复杂的叙事框架,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精雕细琢的拼图,看似独立,实则紧密关联,共同指向一个深远的哲学命题。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超乎寻常的洞察力,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他们的动机和挣扎都显得如此真实可信。特别是其中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那一段描写,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不禁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经历的真实性。语言上,这部书的文字功底极强,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语法的流畅性,时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比喻,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解谜,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捕捉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看书,而是切身参与了这场史诗般的探索之旅。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次对心智的深度训练,每次合上书本,脑海中都会留下久久无法散去的余韵和对世界更深一层的困惑与理解。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相当高,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否则很多典故和讽刺的意味就会大打折扣。作者似乎并不在乎读者的接受程度,而是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用一种近乎晦涩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自洽的微观世界。书中对权力结构和阶层固化的分析,尖锐得让人后背发凉,那些描绘上层社会酒会和底层民众挣扎的场景,对比之强烈,充满了戏剧张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事中采用的“多视角切换”手法,同一个事件,从不同人物的口中讲述出来,真相便变得支离破碎、扑朔迷离。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这部作品最迷人的地方,它让你永远无法确信你所看到的就是全部。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不如说它是一份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人群的社会学田野调查报告,只是披上了一层极其华丽且晦涩的文学外衣。它需要反复阅读和细致考据,才能真正领略到作者那份深厚的学识和批判精神。
评分这是一部关于“失落”的史诗,但它的“失落”并非是悲剧性的哀叹,而是一种对时间流逝和文明更迭的冷静记录。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充满了对逝去年代的怀旧情愫,但这种怀旧又被一种后现代的疏离感所稀释,使得整体基调既温暖又苍凉。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比如生锈的铁轨、被遗忘的图书馆、以及永恒不变的星空——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文字的节奏感极强,时而缓慢冗长,如同老旧的留声机在播放着一首慢板乐曲,将情感层层铺开;时而又如同骤雨般急促,将关键信息一气呵成地抛出。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探讨了“身份的构建与解构”这一主题,通过一个角色的多重人格和身份错位,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的脆弱性和多面性。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后拍案叫绝的作品,而是那种会在深夜里,当你抬头望向窗外时,突然让你感到心头一紧,开始咀嚼其中味道的隐性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