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技法入门基础教程 吴海燕著

钢笔画技法入门基础教程 吴海燕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海燕著 著
图书标签:
  • 钢笔画
  • 绘画
  • 技法
  • 入门
  • 基础
  • 吴海燕
  • 艺术
  • 素描
  • 速写
  • 绘画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95504
商品编码:2979452073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钢笔画技法入门基础教程
作者吴海燕著
定价29.8元
ISBN号9787115395504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版次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开本:16开重量:0.4
版次:1字数:378000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钢笔画用具简单、作画灵活、表现力强,常应用于建筑绘画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
  本书对钢笔画的基础知识、钢笔画的传统和现代表现技法、取景与构图的基本原则等讲解得非常透彻,后面则细致列举了城市、自然景致、花草、建筑物等写生绘画的案例,跟着书中的步骤学习,初学者可以逐步掌握绘制钢笔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建筑、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等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书,还适用于从事钢笔画创作和对钢笔画有兴趣的美术工作者


  编辑推荐
钢笔也是一种很常用的绘画工具,主要用于专业的建筑绘画、风景绘画创作等。现在有很多的绘画爱好者用来画好玩的题材,他们希望能够系统扎实地学习绘画技能,提高绘画水平。这些人需要的,是真正能够把理论和技法讲透的图书。本书基于传统的绘画教学思路,为学习钢笔画的初学者而编写,前面用了3个章节来具体讲解使用钢笔作画的基本技法和基本原则,后面则是分门别类地讲解花草、建筑物、城市一角、自然景致等20个案例的创作。

  作者介绍
个人资质: Corel中地区CCCP(设计师)、CCCE(设计专)和CCCI(认证教师)考试题目编写者。中商业插画师资格考核员,认证教师。Adobe讲师。 教育工作经历 01.2000-2001:北京教育考试中心—期间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学的教学工作。 02.2001-2002:北京大学—任职期间进行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等软件的教学工作和商业插画师的培训工作。 03.2003-2004:中央美术学院—在职期间进行数码插图的教学工作。 04.2005-2005: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在职期间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学的教学工作。 05.2005-2006火星时代:期间进行职业动漫师的培训工作。 06.Adore公司:师资培训讲师。 07.水晶石教育学院:外聘讲师。

  序言

《东方画韵: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笔墨》 内容简介 《东方画韵: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笔墨》是一部深入浅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中国传统绘画入门读物。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领略中国画独有的东方美学魅力,掌握其核心的笔墨语言,并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绘画意境。我们不求速成,而是注重基础的扎实,引导读者在静心体悟中,感受线条的生命力,墨色的变化,以及色彩的灵魂。 第一章:笔墨之魂——中国画的灵魂语言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宏大画卷中,笔墨并非简单的工具,而是承载情感、哲思与审美的灵魂语言。本章将从最基础的“笔”与“墨”入手,细致剖析它们在中国画中的独特地位与表现力。 笔的哲学: 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画用笔的十八种基本技法,如“圆”、“方”、“曲”、“直”、“迟”、“速”等,并结合实际的图例进行解析。读者将了解到,每一笔的落点、转折、提按,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与对物象的理解。我们将通过临摹经典的用笔示范,帮助读者体会线条的弹性、力量感与节奏感。这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更是对书写性与生命力的感知。 墨的韵律: 墨在中国画中,绝非单一的黑色。本章将详细介绍“焦”、“浓”、“重”、“淡”、“清”五种墨法的变化,以及如何在纸上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与立体感。我们会引导读者观察自然界中光影的变化,并尝试用不同的墨法来表现山石的苍劲、树木的斑驳、水波的流动。通过对古人画迹中墨韵的细致揣摩,读者将逐渐领悟到“墨分五色”的奥妙,学会运用墨的浓淡枯湿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笔墨的融合: 笔与墨,如同孪生兄弟,缺一不可。本章的重点在于引导读者理解笔与墨如何相互依存、相互生发。我们将展示如何在落笔的同时融入墨色,如何在墨迹中提炼出笔的痕迹。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水乳交融,共同塑造出画面的骨骼与血肉。通过对名家画作的局部放大解析,读者将清晰地看到笔墨结合的精妙之处,学习如何让线条更加饱满,墨色更加灵动。 第二章:形神兼备——物象的观察与写意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并非对物象的精确复制,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章将引导读者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自然,并学习如何将观察所得转化为笔下的生动形象。 观物的智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察是绘画的基础。本章将提供一套系统的观物方法,引导读者从物象的整体形态、局部结构、质感纹理、光影变化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无论是巍峨的山峦,还是飘逸的兰草,我们都将鼓励读者去“看透”它,理解它的内在规律与精神气质。我们将结合自然写生,教授读者如何捕捉物象的典型特征,并将其提炼概括。 写意的神韵: 写意是中国画的核心魅力之一。本章将阐释写意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表现物象的精神与内在生命力。我们将通过对梅、兰、竹、菊等“四君子”的写意画法进行详细讲解,教授读者如何用简练的笔墨捕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梅之傲骨,兰之幽雅,竹之坚韧,菊之隐逸。通过对这些经典题材的临摹与创作实践,读者将逐渐体会到写意的精髓,学会用最少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情感。 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它是在形与神的基础上,通过笔墨的渲染、构图的安排,以及留白的运用,所营造出的一种能够引发观者联想与共鸣的艺术境界。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景物的选择、组合,以及墨色、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来创造出或宁静致远,或雄浑壮阔,或淡雅清逸的画面意境。我们将结合大量名家作品,分析其意境的构成要素,并提供创作练习,引导读者在画面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第三章:山水画章法与点景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性画种,它不仅描绘自然风光,更是寄托人生理想与哲学思考的载体。本章将聚焦山水画的构图与点景技巧,为读者搭建描绘壮丽山河的基本框架。 章法的玄机: 构图是中国画的骨骼。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国山水画的经典构图法则,如“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远景”、“中景”、“近景”的安排,以及“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原则。我们将通过拆解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构图的巧妙之处,以及这些构图如何服务于画面的意境表达。读者将学会如何取舍景物,如何安排山石、树木、云水等元素的比例与位置,从而构建出既有层次感又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点景的妙处: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建筑、舟桥等,虽小,却能赋予画面生命力,并烘托意境。本章将教授读者如何恰当地运用点景元素,它们不仅是画面中的装饰,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是烘托画境,引导观者视线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详细讲解人物的比例、姿态,建筑的风格,以及点景在画面中的数量与位置的选择,如何做到“景随情生,情随景生”,让点景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 第四章:花鸟画的生机与韵味 花鸟画以其贴近生活的题材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树一帜。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花鸟画的世界,感受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芬芳。 花卉的姿态: 从娇艳的牡丹到清雅的荷花,从傲骨的寒梅到秀丽的兰草,花卉的形态各异,各有其独特的神韵。本章将详细讲解不同花卉的写生与写意画法,教授读者如何捕捉其盛放、含苞、凋零的不同姿态,以及如何用笔墨表现其质感与色彩。我们会重点讲解花的结构、叶子的形态、枝干的走势,以及在设色上的搭配原则,力求画出花卉的生机与活力。 鸟兽的灵动: 鸟儿的婉转啼鸣,鱼儿的自由畅游,以及其他小生灵的翩跹姿态,都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本章将重点教授不同鸟类的画法,如画其头、眼、嘴、身、翅、尾等各个部分的结构与动态,以及如何表现鸟儿停歇、飞翔、觅食等不同场景下的神态。我们将强调在表现动物时,要捕捉其内在的生命力,让它们“活”在画面中。 写意花鸟的意境: 在掌握了基础的造型与笔墨技法后,本章将引导读者将花鸟画的写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花鸟与景物的组合,来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月下竹影”、“雨中荷塘”、“寒鸦栖枝”等。通过对这些组合画法的讲解,读者将学会如何用花鸟画来表达情感,寄托情思,赋予画面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设色与用印——画龙点睛 色彩与印章,是中国画的画龙点睛之笔,它们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与完整性。 设色的原则与技法: 中国画的设色,讲究“随类赋彩”与“以色助墨”。本章将详细介绍传统中国画的几种基本设色技法,如“渲染”、“点染”、“提染”等,并阐释如何根据物象的质感、季节、氛围等来选择恰当的色彩。我们将重点讲解“三绿”、“三青”、“赭石”、“花青”、“藤黄”等经典矿物与植物颜料的特性与用法,以及如何在墨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叠加与渲染,达到“墨分五色,色墨并存”的理想效果。 印章的艺术: 印章在中国画中,不仅是作者身份的象征,更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元素。本章将介绍印章的种类、形制,以及在画面中的位置选择原则。我们将强调印章的运用要与画面整体风格相协调,起到画龙点睛、烘托气氛、稳定画面的作用。我们将提供一些经典的印章布局范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让印章成为画面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符号。 结语 《东方画韵: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笔墨》并非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扇推开中国传统绘画大门的钥匙。我们鼓励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勤于动笔,勇于实践,并在临摹与创作中不断体悟。中国画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其独特的笔墨语言,更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的意境。愿本书能陪伴您,踏上这段探索东方艺术之美的旅程,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韵味,并在笔墨的流转间,发现无限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长期以来一直被我视为“高冷”艺术的钢笔画,这本书无疑是一股清流,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充满温度的方式,将钢笔画的魅力展现在我面前。书中的讲解,并没有过多的学院派理论,而是更侧重于实用性和趣味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细节刻画”的章节,它教我如何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精细之处,比如花瓣的纹理,羽毛的层次,甚至是昆虫的触角。通过学习,我发现我能更好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美感,并将其呈现在画面中。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的创作心得和对艺术的感悟,这些内容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与一位热爱生活的艺术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我曾尝试过模仿书中的一些小插画,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新的技法,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这本书没有让我感到压力,反而让我觉得绘画是一件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事情。它像一位老朋友,用最真诚的方式,鼓励我去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评分

这本《钢笔画技法入门基础教程》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钢笔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无从下手,那些细致入微的线条和光影变化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一步步引导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线条控制的讲解,从最基础的直线、曲线、圆点,到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练习,很快就感受到了进步。特别是书中对于如何表现不同材质的技巧,比如金属的冰冷光泽,布料的柔软褶皱,石头粗糙的纹理,都给了我非常实用的指导。我还尝试画了一些简单的静物,虽然还不是大师级别,但能画出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给了我巨大的信心。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插图丰富,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细的图示,让我很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持续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让我觉得钢笔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我可以通过努力去掌握的技能。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学习,去描绘更多我眼中的美好事物。

评分

作为一个对艺术充满好奇但技巧尚浅的爱好者,我曾尝试过多种绘画工具,但总觉得缺少一种能够表达我内心细腻情感的方式。直到遇见了这本书,我才找到了钢笔画的魅力所在。这本书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它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下笔力度讲起,逐步引导读者去理解线条的语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质感表现”的部分,作者通过对不同材质(如金属、玻璃、布料、木材等)的细致描绘,让我认识到钢笔画是如何通过细微的线条变化来传达物体触感的。我尝试着去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一杯水,一个苹果,在书中技巧的指导下,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画出它们的光泽和立体感。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画技,更是教我如何去“看”和“感受”这个世界。它让我明白了,每一条线都有它的生命,都有它要表达的情感。我之前画画总是显得生硬,但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让线条变得更加流畅、自然,也更有表现力。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和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交流,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钢笔画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艺术形式,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精湛的技艺。然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入门钢笔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科学的方式,将复杂的钢笔画技法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步骤。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构图”的讲解,作者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如何根据画面内容,合理安排主体和背景,使整个画面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描绘建筑和风景时,书中的构图建议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避免画面的杂乱无章。此外,书中对于“透视”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物体的空间关系,画出更具真实感的场景。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去画一些简单的建筑速写,虽然还存在不足,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画面的结构感和立体感得到了提升。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实操性非常强,每一页都充满了可以动手尝试的内容,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它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系统性的学习,逐渐掌握钢笔画的精髓。

评分

我一直对素描和绘画有着初步的接触,但对钢笔画一直没有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我对钢笔画的看法。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握笔、如何画线,更是一种对观察力和表现力的训练。书中的很多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从简单的几何体到复杂的植物、建筑,都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创作过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光影”的处理,作者通过大量的范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利用线条的叠加和疏密来塑造立体感和空间感。我曾经认为钢笔画只能画出黑白灰的单调画面,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钢笔画无限的可能性。作者对于不同线条组合方式的讲解,比如交叉线、排线、点画法等等,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尝试着去模仿书中的一些技法,在练习中,我发现自己对物体的结构和光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画人像部分,虽然我还没有达到非常精湛的程度,但通过学习,我能更好地捕捉人物的面部特征和神态,这让我非常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我一个绘画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