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影像叙事的力量:在多屏世界重塑“视觉素养”的启蒙书:redefining literacy in a world of screens | 作者 | 斯蒂芬· 阿普康 |
| 定价 | 59.90元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3079818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影像叙事的力量》是一本有关影像叙事技艺的“百科全书”,它将你在动态影像时代重塑自己的“视觉素养”,使你在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活中成为“者”。 作者博古通今,从石洞壁画开始,经由古登堡、爱迪生再到希区柯克,追溯了文字与图像在思想表达和人际沟通上的发展演化史;作者还饶有趣味地探索了“电影神经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将影像叙事的力量信服地展在读者面前。 基于十几年的影像教育经验,作者向我们坦承,“影像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揣摩和实践,影像技术才能*终转化成我们的“视觉素养”。 《影像叙事的力量》还是一本实用指南和教战手册,它不仅列举了多媒体影像在现代商业生活中的成功后案例,还手把手地指导初学者如何进行案头准备、脚本创作、影像拍摄和后期制作,是你遨游多屏世界不可或缺的入门书。 |
| 作者简介 | |
| 斯蒂芬?阿普康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美国佩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世界的电影制作人和视觉素养教育专家。热心公益事业,倡导“面向21世纪的视觉素养”,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影像教育实践近20年。 创建了的非营利性机构雅各伯恩斯电影中心,发展至今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电影传播和影像教育机构,联合纽约州教育部门共同制定了“媒体素养教育标准”。机构的常任理事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罗恩·霍华德等电影界泰斗。 作为电影制片人和纪录片导演,阿普康还创建了名为Reconsider的影视制作公司,其作品曾荣获罗杰·艾伯特人道主义奖、特拉弗斯城电影节*外国纪录片和观众票选大奖,以及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平电影奖”(Cinema for Peace)*纪录片等多项大奖。 |
| 目录 | |
| 推荐序//I 中文版序//V 引 言 //001 01 整个世界是块大荧幕 // 011 新媒体影像成功的秘诀 新媒体影像的崛起是一场革命 图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视觉素养”概念的重塑 02什么是新时代的“素养” // 031 “素养”的三重含义 从口头故事到影像语言 人类书写的历史就是一部权力斗争史 影像科技的发展将人类带入新时代 读懂电影语言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03大脑先看到影像 // 067 我们主要通过视觉感知世界 人类85% 的神经元与视觉系统有关 影像信息的输入与镜像神经元的激活 希区柯克是一位神经科学家吗 “神经电影学”究竟有多神 04观众的进化 // 093 “看”的权力:从精英到大众 镜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取景”和剪辑的主观性 影像往往以情感而非理性影响观众 05影像是一桩大生意 // 123 广告世界是影像实验的图书馆 没有文字的说服艺术 荧幕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 打官司的新技艺 用影像讲故事 06影像时代的语法、节奏和韵律 // 145 用影像讲故事的手段 “视觉素养”的核心:前期准备 画面:展示你的故事 声音:你的秘密武器(或滑铁卢) 剪辑:必不可少的组装 技术提示:不必恐惧 迈出步:用影像讲述你的故事 07青少年教育离不开“视觉素养” // 191 “视觉素养”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视觉素养”的表演性 在影像时代,怎样弥合数字鸿沟 雅各伯恩斯电影中心的教育实验 另一个范例:霍夫曼和他的学生们 08影像时代的生存指南 // 221 新媒体影像改变了传统的视频传播模式 影像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 用影像讲故事源于人类的文化基因 致谢 // 231 尾 声 // 235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斯蒂芬·阿普康是世界的视觉素养教育专家,他在美国率先创设了“数字影像技术”培训项目,每年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和青少年都能从中获益。 我们已身处动态影像时代:微电影、微动漫、短视频、自拍秀、动态图片、“阅后即焚”……这本精致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将告诉你如何“用影像讲故事”。 国际*导演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乔纳森·戴米倾情推荐!其中,《沉默的羔羊》的导演乔纳森·戴米在2017年初去世,作者谨将本书中文版献给这位导师、同事兼好友。 这是一本在多屏世界重塑“视觉素养”的启蒙书,作者关注了有关视觉世界的一切!从文化史的高度鸟瞰人类视觉想象的演化,用神经科学的方法证明影像叙事的力量,并通过大量实例讲解“没有文字的说服艺术”,手把手地传授“用影像讲故事”的基本技巧。 湛庐文化出品 |
| 文摘 | |
| 序言 | |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全新的视角。它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意识到在数字化时代,“读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看”,而是需要掌握一套全新的“语言”。作者的写作风格充满了热情和洞察力,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的视觉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最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沮丧,而是充满了赋能感。它让我相信,即使是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掌握驾驭视觉信息的能力,成为有智慧的“视觉公民”。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对视觉艺术、传播学、甚至教育学感兴趣的读者,我认为它对于任何身处这个信息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启蒙书”。它帮助我理解了当下,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评分读到后面,我开始对“重塑视觉素养”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和思考框架。他鼓励读者主动去“解构”看到的图像,去分析其背后的意图、受众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书中有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练习题,比如要求读者分析一张新闻图片可能存在的偏见,或者要求读者用一系列图像来讲述一个故事。这些练习不仅有趣,更能极大地提升我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我发现,曾经我可能只是漫无目的地浏览信息,现在我开始尝试去“审视”它们,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呈现”,而不是仅仅接受。这种主动的参与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令人兴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本互动指南,它激发了我成为一个更主动、更具洞察力的视觉信息接收者和创造者。
评分我已经被书中关于“视觉叙事”的章节深深吸引。作者将电影、广告、纪录片等多种视觉媒介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我第一次理解到,原来一幅画面、一个镜头、一次剪辑,都可以成为讲述故事的强大武器。他举例分析了许多经典的视觉叙事案例,比如某部电影如何通过光影的运用营造紧张氛围,某支广告如何巧妙地利用色彩来传达品牌理念。这些分析细致入微,让我仿佛置身于电影院或广告公司的创意会议中,与大师们一同构思。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部分,作者认为,成功的视觉叙事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他解释了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来触动观众的内心,如何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代入感和共情。这对我日后在工作中创作内容,或者甚至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都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视觉冲击力,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抽象的几何图形,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一个充满视觉信息的海量世界。我之所以选择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副标题——“在多屏世界重塑‘视觉素养’的启蒙书”。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海量的图像和视频信息,但我们真的理解了这些信息吗?我们是否具备了辨别、分析和解读这些视觉符号的能力?这本书似乎正是为解决这些痛点而生,它承诺将帮助我们在这个全新的媒介环境中,重新学习如何“看”,如何“读”懂那些无声却 potent 的语言。我对它抱有极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像一本启蒙读物一样,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让我不再被动地被图像淹没,而是能主动地驾驭它们,甚至运用它们来构建自己的叙事。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图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触感温润,翻开第一页,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视觉迷宫。文字的排版设计十分考究,疏密有致,配合着一些简洁而有力的插图,让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引言部分提出的观点,他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入手,比如社交媒体上的热门图片、短视频的剪辑手法、甚至电影海报的构图,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思考。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多屏时代”的独特性,即视觉信息不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碎片化、多通道、互动性的。这与我过往对“读图”的理解有着天壤之别。我一直以为“看图”就是字面意思,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视觉信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情感和价值观。作者的语言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的魅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在未知的领域中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