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重读北洋海军
定价:86.00元
作者:马骏杰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74244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
内容提要
《重读北洋海军》北洋海军研究不容忽视的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丛书”中的一册,它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借助新史料、新发现对北洋海军某些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总结,所以冠之以“重读”。近十几年来出版的新文献史料及公布的新发现,是“重读”的基础。既然是“重读”,就要有新思考和新观点,在《重读北洋海军》中,对一些老问题提出了新看法,对一些过去鲜有论及的问题也试图得出结论。
目录
期望与幻想:荒唐的“阿思本舰队”
诱人的订单
疯狂的创意
愤怒的交涉
实力与标志:威震日本的铁甲舰
逼出来的海防大讨论
难以奏效的“蚊子船”
撞击铁甲舰的碰快船
遍地球等铁甲船
来自英德的新式巡洋舰
陆将与海将:饱受争议的北洋水师提督
加入太平军的传说
曾在长江水师任职
辞淮军归故里之谜
津门进见恰逢其时
文强与武弱:走出传统的军舰管带
开先河的福州船政学堂
忠勇冠全军的邓世昌
“苟丧舰将自裁”的刘步蟾
“向来胆小”的林泰曾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
职责与野心:北洋海军中的洋员
来自李鸿章的聘请
北洋海军受益良多
洋员不是省油的灯
泥与屏障:北洋海军基地建设
建设大沽口船坞
建设旅顺口基地
建设威海卫基地
其他要地的考察和建设
西规与中矩:难以执行的《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章程》的制定
《北洋海军章程》的主要内容
《北洋海军章程》评析
出战与避战:不宣而战的丰岛海战
朝鲜“东学道”起义
日本决定发动战争
李鸿章的错误决策
危险的运兵计划
日本海军不宣而战
无序与悲壮:的黄海海战
朝廷的主战与轻敌
缺乏统一谋划的海上用兵
日本海军谋求争夺制海权
中日海军黄海大战
北洋海军失利原因分析
绝望与遗恨:后的威海保卫战
中日海军恢复战力
北洋海军更换总教习
丁汝昌弃旅守威
威海防务之争
撤换丁汝昌之议
威海卫外围战
喋血刘公岛
作者介绍
马骏杰 海军航空大学教授,全军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长期从事军事历史与军事思想的教学与研究,在海军史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主持的“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丛书”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项目库项目。著有《中国海军长江抗战纪实》《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甲午!甲午!》,编有《民国时期中国海军论集》《民国时期外国海军论集》《清末报刊载海军史料汇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视角是相当独特的,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宏大的政治斗争,而是将聚光灯打在了“海军”这一特定载体上。这使得我们能从一个更微观、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北洋时期的困境。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尤其像海军这种高度依赖长期投入和国际环境的领域,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中逐步走向衰败的。作者似乎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通过描述海军内部的人事倾轧、装备采购的腐败,以及与陆军之间的资源争夺,勾勒出了一个“系统性失灵”的悲剧。这种深入骨髓的剖析,比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昏庸的领导者要深刻得多。我希望后续章节能更深入地探讨国际列强对北洋海军的技术输出与暗中制约,那是理解其命运的关键一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有品味了,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社的用心。那种略带历史感的纸张触感,配合着精心设计的封面排版,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个短暂却又充满悲壮色彩的北洋时期心怀好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似乎就隐喻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那种既宏大又有些许颓唐的气质。光凭这一点,我就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我希望它能在图文结合上做得更加出色,毕竟对于军事史料类的书籍来说,清晰且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资料是能极大提升阅读体验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回到那个波涛汹涌的年代,去感受中国近代海军从萌芽到挣扎的全部历程,那种不被主流历史叙事过多渲染的真实细节,才最能触动人心。我尤其关注那些被历史忽略的小人物和具体事件,希望作者能用细腻的笔触将它们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不是泛泛而谈。
评分坦白说,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陷入一种沉重的思考之中。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舰船和制度的历史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近代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遭遇的种种结构性障碍。每一次提及筹款的艰难、新式军舰订购的坎坷,以及训练的草率,都让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无力感。作者的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本可以更好”的遗憾,是能引起共鸣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交代清楚,在北洋海军的黄金时期(如果有的话),其内部是否真的存在一股坚定的改革力量,或者说,从一开始,其命运就已经被不可逆转的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所决定了。对那个时代精英阶层复杂心态的描摹,是这本书能否达到卓越的关键。
评分读完第一章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史料的梳理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那些看似散乱的档案、奏折和当时的报刊报道,被他串联成了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这种梳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海军建制和船舰技术细节时的那种克制而精准的用词,没有过度使用煽情的语言,而是让冰冷的数据和事实自己说话。这使得全书的基调显得非常可靠,让人觉得它不是一本“野史”,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成果。当然,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如何平衡专业性和可读性,是个挑战。我希望接下来的篇幅里,作者能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增加一些更具叙事性的段落,比如对某个关键战役前后官兵的心态变化进行侧写,这样能让历史的“温度”更直观地传递出来。
评分从排版和字体选择来看,出版社在提升阅读体验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清晰的宋体字,合理的行距,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和思考的历史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那些夹在正文中的历史照片,虽然受限于印刷技术,清晰度不能与现代高精度打印相比,但那种泛黄的质感,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它们仿佛带着海水的咸味和硝烟的味道。我期待在后续关于海军基地和主要人物的介绍部分,能看到更多这样的“视觉证据”。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历史进程中复杂人性与制度困境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