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研究
定价:63.00元
作者:盖山林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228114801
字数:
页码:3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研究》为该丛书中的一本,主要描述了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草原艺术的区系类型和演化、草原艺术与域外艺术的关系等。
目录
出版说明
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总序一)
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总序二)
前言
章 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
一、内蒙古、甘肃地区的颜料手形岩画
二、内蒙古、宁夏、新疆原始氏族部落岩画
三、山西峙峪遗址出土骨片上的刻画符号和图像
四、辽宁和内蒙古的女神像
五、辽宁、内蒙古红山文化中的精美玉器
六、青海、甘肃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七、内蒙古赵宝沟文化陶饰艺术
八、青海、甘肃等地羌人、戎人的彩陶艺术
九、甘肃、青海等地羌人、西戎的陶塑艺术
第二章 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纹样
二、内蒙古的北狄艺术
三、北京、河北北部的山戎青铜艺术
四、内蒙古的楼烦艺术
五、辽宁、内蒙古的东胡青铜艺术
六、内蒙古、辽宁的鲜卑青铜艺术
七、辽宁出土的乌桓青铜艺术品
八、内蒙古、宁夏、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匈奴青铜艺术
九、宁夏、甘肃等地西戎青铜艺术
十、新疆鹿石
十一、内蒙古、宁夏的匈奴岩画
十二、内蒙古、宁夏的面具岩画
十三、新疆塞族生殖崇拜岩画
十四、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的编织物
十五、新疆车师彩陶器纹饰
十六、新疆塞人的金器艺术
第三章 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
一、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游牧人的衣着
二、新疆、内蒙古的突厥人石雕像
三、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藏族系岩画
四、内蒙古的突厥人岩画
五、内蒙古、新疆突厥人的工艺制品
第四章 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
一、内蒙古、辽宁、河北辽代契丹墓壁画
二、辽宁、内蒙古辽代契丹人衣着
三、辽宁、内蒙古辽代契丹人面具
四、内蒙古西部西夏彩塑
五、宁夏、内蒙古的西夏党项人岩画
六、内蒙古蒙古人的顾姑冠
七、内蒙古蒙古族石雕人像
八、西藏玛尼石
第五章 当代草原文化艺术
一、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壁画艺术
二、西藏、青海藏族酥油花艺术
三、青海、内蒙古、西藏雕塑艺术
四、青海塔尔寺藏族堆绣
五、内蒙古蒙古族民间图案
六、新疆柯尔克孜族民间图案
七、新疆、内蒙古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马佩饰
八、新疆哈萨克族民间乐器
九、内蒙古鄂伦春族桦皮、兽皮艺术
第六章 草原艺术的区系类型和演化
一、草原岩画的区系类型
二、鄂尔多斯式青铜艺术的区系类型和演化
三、建筑艺术的区系类型和演化
第七章 草原的绘画和造型艺术
一、北方草原画派及其特点
二、草原早期造型艺术的视觉感受
三、偶像崇拜在文化内涵上的演变
第八章 草原艺术与域外艺术的关系
一、草原艺术与中原艺术的交流
二、草原艺术与域外艺术的关系
第九章 草原艺术的制约因素
一、自然环境对草原艺术的影响
二、传统民族文化对草原艺术的制约
三、宗教对草原艺术的制约
第十章 草原艺术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后记
作者介绍
盖山林满族,1936年9月生,河北行唐人。1960年西北大学毕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第七、八、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政协副主席。长期从事文物考古考察和发掘工作。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主要著作有《和林格尔汉墓壁画》、《阴山汪古》、《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巴丹吉林沙漠岩画》、《中国岩画》、《中国岩画图录》(合著)、《中国岩画学》、《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蒙古族文物与考古研究》、《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内蒙古岩画的文化解读》(合著)、《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等20多部。其中《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蒙古族文物与考古研究》、《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别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文摘
序言
我被《正版 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研究》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翻阅,但它所涵盖的“丝绸之路”和“草原文化”这两个宏大的主题,本身就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对古代历史和文化交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丝绸之路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交流通道之一,它不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思想、艺术、宗教、技术的传递。而“草原文化”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之处更是引人入胜。我联想到那些驰骋草原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精神信仰,以及他们留下的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本书的作者是盖山林,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著作,对他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深刻的见解印象深刻,所以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内容深度有着很高的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草原文化是如何在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它与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其他文化是如何相互影响、融合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草原民族,我希望能够借此书深入了解他们的历史渊源、迁徙路线、社会变迁以及文化独特性。
评分《正版 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研究》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我虽然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看到“丝绸之路”和“草原文化”这几个关键词,就已经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段辉煌历史的向往。我一直对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动非常感兴趣,而丝绸之路无疑是其中最为壮丽的一章,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文化。而“草原文化”,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充满了神秘与魅力,我想象着那些在广袤草原上游牧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艺术形式、他们的精神追求,是如何在这条贸易大动脉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盖山林,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丝学术的权威感,我期待他能带领我们深入探寻草原文化的精髓,去理解它在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与周边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那些鲜活的历史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粗犷与细腻,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评分拿到《正版 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研究》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目录,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内容,但仅从书名和作者盖山林这个信息,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提到丝绸之路,我总会联想到那个辉煌的时代,商旅往来,文化荟萃,而“草原文化”则是这条伟大经济文化交流线上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一直对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他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些历史与文化的大门。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草原民族在丝绸之路上的具体活动,他们的贸易路线,他们与沿途各地人民的交往,以及这些交往如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同时,我也关心书中是否能详细介绍草原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他们的音乐、舞蹈、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俗。新疆人民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的权威性有所保证。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草原世界,去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评分这本《正版 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研究》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这书名和作者盖山林,我就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提到丝绸之路,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驼铃声声、商队络绎的景象,那是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伟大通道,而“草原文化”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璀璨组成部分。我一直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艺术、信仰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智慧深感好奇。这本书的名字似乎承诺了一个深入的探索,将我带入那片广袤的草原,去感受那些古老而生动的文化痕迹。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能展现草原民族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出独特的精神世界。那些关于他们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甚至他们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都是我渴望了解的。同时,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草原文化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让我非常感兴趣,它如何吸纳外来文化,又如何向外传播自己的特色,这些互动和融合的过程,我想会是书中重要的篇章。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穿越时空,去体验那份粗犷又不失细腻的草原风情,去理解那些藏在马背上的故事和智慧。
评分我对《正版 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研究》这本书的兴趣,源于我对历史和文化的浓厚热爱,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不同文明之间交融与碰撞的题材。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通道,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草原文化”更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游牧民族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精神追求。这本书的作者是盖山林,一位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学者,这让我对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揭示草原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与影响,它如何与中原文明、西域文明等进行互动,又如何孕育出自身独特的艺术、信仰和生活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感受那片辽阔草原的壮美,去理解那些在马背上诞生的灿烂文明。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传承等议题有所期待,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草原文化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