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慕安德烈传 | 作者 | (美)蔡丽安;杨政宇 |
| 定价 | 34.00元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085456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慕安德烈(1828—1917),的布道家和牧师,一生侍奉达67年之久,被誉为“南非的使徒”。他著述丰富,著有约240本书。《住在基督里》、《谦卑》、《内在生活》等书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就慕安德烈生平的经历、婚姻、著作以及他在追求信仰和属灵侍奉中所付出的努力做了详细生动的介绍,深信读者必能从他虔诚的一生中受益匪浅。 |
| 作者简介 | |
| 蔡丽安(Leona Choy)由美国爱荷华州一对捷克父母所生,毕业于伊利诺伊州的惠顿学院。她人生经历丰富,是弗吉尼亚温切斯特的金色早晨出版社的管理编辑。蔡丽安曾14次到中国。她写作、编著、与他人合著了30多部书。 |
| 目录 | |
| 目录 序 前言 鸣谢与献词 笔下形象 引言从前有一个人 章树大根深 第2章茁壮成长 第3章巧克力俱乐部 第4章上帝的旷野课堂 第5章属灵征途上的退修 第6章为他预备的新娘 第7章篷车蜜月 第8章“妻子新观念” 第9章上帝预备的爱巢 0章复兴终于来临 1章存留的果子 2章都市教区和法庭斗争 3章牧场上的牧师职位 4章委身于忠信之人 5章驰骋美洲 6章复兴之风向南吹 7章在软弱上显得完全 8章医治之后 9章个人见证 第20章深入奥秘 第21章宣教士政治家 第22章拓展的能力 第23章受膏抹的笔 第24章成熟岁月——攀登更高 第25章家庭联系 第26章不是日落,而是提升 后记 慕安德烈子孙名单 来自南非的两个见证 慕安德烈作品一览 参考书目 蔡丽安及其作品附录诺克斯生平掠影321 附录一 慕安德烈生平掠影 |
| 编辑推荐 | |
| (美)蔡丽安 著;杨政宇 译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让人眼前一亮了,那种沉静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拿在手里就有种厚重且庄严的历史感。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里面究竟讲述了怎样一位人物的传奇一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仅是目录的排版和章节小标题的设置,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这位历史人物生平脉络时的用心良苦。那些标题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充满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让人不禁好奇,在这些文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番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书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这对于一本传记类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我已经开始想象,在未来的某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就着窗外洒落的阳光,细细品味这本书中所承载的智慧与风骨,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这本书的封面和内页设计,已经成功地为这次阅读体验设定了一个高雅而期待的基调。
评分我通常对传记类作品抱有一种近乎挑剔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作者容易陷入对人物的过度神化或者批判,使得人物形象扁平化。但是,从这本书的选材和叙事风格的初步观察来看,我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严谨和客观。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似乎更倾向于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个体,而不是树立一个高高在上的偶像。比如,开篇几页对于人物早年生活环境的细致描摹,就让我感受到了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个青年在困境中如何挣扎求存的艰难。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往往是区分优秀传记和平庸记述的关键所在。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人物生命中那些充满争议和抉择的关键节点,是选择回避,还是能以一种令人信服的视角进行剖析,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其选择背后的复杂动因。这种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也是我对这本书抱有高度期望的原因。
评分拿到书后,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宁静的力量。封面设计虽然朴素,却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从容。我总觉得,好的传记,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审视自身、映照时代的镜子。这本书的装帧风格,似乎就已经暗示了它所要探讨的主题,可能更多偏向于精神层面的建树而非简单的功名利禄。我期待它能引导我思考,在面对人生的诸多岔路口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是如何最终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历史定位的。这种对生命哲学层面的追问,才是传记作品真正的魅力所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去感受那位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是如何保持自我,并最终留下自己独特印记的历程。这本书,从外在到内在,都散发出一种引人探寻的质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显示出出版方在阅读体验上的精心考量,这在如今快餐式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注意到,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段落跳跃感,仿佛作者的思路如同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引导着读者的心绪向前流动。我粗略翻阅了一下注释和参考资料部分的布局,可以看出作者在进行历史考证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大量的引用和交叉验证的痕迹,为书中的论断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对于任何严肃的阅读者而言,一本传记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料的可靠性。这种幕后工作的扎实程度,即使在尚未深入阅读的情况下,也能透过版面设计和附加信息的呈现方式,窥见一斑。它传递出一种信号:这是一部值得被珍视和反复查阅的学术性著作,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畅销书。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预示着它绝非一部肤浅的“成功学”读物,而更像是一部深入骨髓的人生剖析录。我喜欢那种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书籍,因为它们往往能提供更深层次的精神滋养。从侧面了解一个伟大人物的成长轨迹,远比听闻其最终成就来得有价值得多。我很好奇,作者如何平衡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细腻的情感波动?在描述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时,是否还能捕捉到主人公内心深处最微小的挣扎与喜悦?这样的作品,不只是记录“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阐释“他如何成为他自己”。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挖掘,通常需要作者具备极高的共情能力和洞察力,而这种特质,往往能从书籍的整体气质中透露出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深沉的思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