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化工原理教學指導與內容精要-陳敏恒,潘鶴林,齊鳴齋著 化學工業齣版社 9787122

BF-化工原理教學指導與內容精要-陳敏恒,潘鶴林,齊鳴齋著 化學工業齣版社 978712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敏恒,潘鶴林,齊鳴齋著 著
圖書標籤:
  • 化工原理
  • 化學工程
  • 教學參考書
  • 陳敏恒
  • 潘鶴林
  • 齊鳴齋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9787122
  • 教材
  • 精要
  • 指導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裕京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5286
商品編碼:2981062853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化工原理教學指導與內容精要 作者 陳敏恒,潘鶴林,齊鳴齋著
定價 78.00元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22295286 齣版日期 2017-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
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陳敏恒教授多年來堅持為本科生講授“化工原理”課程,其水平之高、影響之大在當年化工教育界可說是獨步一時。由他主編的教材《化工原理》至今仍是各高校化工專業使用教材的*。陳敏恒教授孜孜不倦緻力於化工原理課程的改革與建設,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很深的感悟。近年來,又提齣在化工原理的教學中應該著力於幫助學生構築知識框架的觀點。《化工原理教學指導與內容精要》結構與陳敏恒《化工原理》基本一緻,全書緊緊圍繞“加強學生應用能力方麵的培養,適當增強實際工程應用方麵知識”的理念,進一步闡釋瞭“以傳遞過程為主綫,麵嚮科學研究,麵嚮工業應用,麵嚮技術經濟”的教材編寫框架,係統梳理瞭各章的教學方法指導、教學隨筆、教學內容精要。《化工原理教學指導與內容精要》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工及相關專業化工原理課程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化工及相關專業部門從事科研、設計和生産的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陳敏恒(1933~),,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教授,浙江諸暨人,化學工程專傢。1953年加入中國黨。1955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有機係。曆任華東化工學院副教授、教授、化學工程係主任、院長,華東理工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化學工程學會首屆副理事長。

   目錄

緒論1

0.1關於教學內容的精選1

0.2關於課堂教學的組織2

0.2.1吸收操作過程分析3

0.2.2過程的數學描述3

0.2.3實例分析4

0.3關於學生的自主學習4

章流體流動6

1.1教學方法指導6

1.2教學隨筆8

1.2.1流動過程8

1.2.2流動阻力問題的研究方法12

1.3教學內容精要16

1.3.1概述16

1.3.2流體靜力學18

1.3.3流體流動中的守恒原理19

1.3.4流體流動的內部結構22

1.3.5阻力損失24

1.3.6流體輸送管路的計算26

1.3.7流速和流量的測定30

1.3.8非牛頓流體與流動31

第2章流體輸送機械33

2.1教學方法指導33

2.2教學隨筆34

2.2.1流體輸送34

2.2.2管路對輸送機械的要求34

2.2.3可調用的工程手段35

2.2.4離心泵的工作原理和理論指導35

2.2.5離心泵的效率36

2.3教學內容精要37

2.3.1概述37

2.3.2離心泵37

2.3.3往復泵43

2.3.4其他化工用泵44

2.3.5氣體輸送機械45

第3章液體攪拌50

3.1教學方法指導50

3.2教學隨筆51

3.2.1液體攪拌51

3.2.2混閤過程的定性分析51

3.2.3攪拌裝置的功能52

3.2.4攪拌裝置的能耗52

3.2.5攪拌裝置的放大53

3.3教學內容精要53

3.3.1概述53

3.3.2混閤機理55

3.3.3攪拌器的性能56

3.3.4攪拌功率57

3.3.5攪拌器的放大59

3.3.6其他混閤設備59

第4章流體通過顆粒層的流動61

4.1教學方法指導61

4.2教學隨筆63

4.2.1過程總論63

4.2.2理論分析63

4.2.3實驗檢驗與修正65

4.2.4實際應用65

4.3教學內容精要66

4.3.1概述66

4.3.2顆粒床層的特性66

4.3.3流體通過固定床的壓降70

4.3.4過濾原理及設備73

4.3.5過濾過程計算76

4.3.6加快過濾速率的途徑82

第5章顆粒的沉降和流態化83

5.1教學方法指導83

5.2教學內容精要85

5.2.1概述85

5.2.2顆粒的沉降運動85

5.2.3沉降分離設備88

5.2.4固體流態化技術91

5.2.5氣力輸送94

第6章傳熱95

6.1教學方法指導95

6.2教學隨筆98

6.2.1傳熱過程98

6.2.2傳熱過程分析98

6.2.3工程處理方法99

6.2.4傳熱基本方程式的推導與應用100

6.3教學內容精要102

6.3.1概述102

6.3.2熱傳導103

6.3.3對流給熱106

6.3.4沸騰給熱與冷凝給熱110

6.3.5熱輻射114

6.3.6傳熱過程的計算119

6.3.7換熱器126

第7章蒸發134

7.1教學方法指導134

7.2教學內容精要135

7.2.1概述135

7.2.2蒸發設備136

7.2.3蒸發輔助設備139

7.2.4蒸發操作的經濟性和操作方式139

7.2.5單效蒸發計算142

7.2.6多效蒸發的過程分析144

第8章氣體吸收146

8.1教學方法指導146

8.2教學隨筆147

8.2.1吸收過程147

8.2.2完整的工業吸收分離過程148

8.2.3吸收分離過程的物理化學原理148

8.2.4吸收分離過程的經濟性149

8.2.5吸收分離過程的工程特徵149

8.3教學內容精要150

8.3.1概述150

8.3.2氣液相平衡152

8.3.3擴散和單相傳質154

8.3.4相際傳質160

8.3.5低濃度氣體吸收162

8.3.6高濃度氣體吸收170

8.3.7化學吸收173

第9章液體精餾179

9.1教學方法指導179

9.2教學隨筆182

9.2.1精餾過程182

9.2.2精餾過程的相平衡182

9.2.3精餾過程中的迴流183

9.2.4精餾過程的數學描述184

9.3教學內容精要185

9.3.1蒸餾概述185

9.3.2雙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186

9.3.3平衡蒸餾與簡單蒸餾190

9.3.4精餾191

9.3.5雙組分精餾的設計型計算199

9.3.6雙組分精餾的操作型計算205

9.3.7間歇精餾207

9.3.8恒沸精餾與萃取精餾209

9.3.9多組分精餾基礎210

0章氣液傳質設備217

10.1教學方法指導217

10.2教學隨筆218

10.2.1氣液傳質設備218

10.2.2設計目標——從需要齣發218

10.2.3設計原則——從過程規律齣發219

10.2.4工程因素——從過程分析齣發219

10.2.5不同的對策220

10.3教學內容精要221

10.3.1闆式塔221

10.3.2填料塔238

1章液液萃取246

11.1教學方法指導246

11.2教學隨筆247

11.2.1萃取過程247

11.2.2萃取過程的數學描述248

11.2.3工業萃取過程的組織248

11.2.4萃取過程動力學與萃取設備249

11.3教學內容精要250

11.3.1概述250

11.3.2液液相平衡251

11.3.3萃取過程的計算256

11.3.4萃取設備262

11.3.5超臨界流體萃取和液膜萃取269

2章其他傳質分離方法271

12.1教學方法指導271

12.1.1關於結晶271

12.1.2關於吸附272

12.2教學內容精要273

12.2.1結晶273

12.2.2吸附分離279

12.2.3膜分離286

3章熱、質同時傳遞294

13.1教學方法指導294

13.2教學隨筆295

13.2.1熱、質同時傳遞過程295

13.2.2傳遞方嚮可能發生逆轉296

13.2.3過程的極限296

13.2.4過程的計算方法297

13.3教學內容精要297

13.3.1概述297

13.3.2氣液直接接觸時的傳熱和傳質298

13.3.3過程的計算301

4章固體乾燥304

14.1教學方法指導304

14.2教學隨筆305

14.2.1乾燥過程305

14.2.2水分在氣、固兩相間的平衡關係306

14.2.3濕空氣性質306

14.2.4乾燥過程的數學描述307

14.3教學內容精要307

14.3.1概述307

14.3.2乾燥靜力學308

14.3.3乾燥速率與乾燥過程計算312

14.3.4乾燥器319

參考文獻323


   編輯推薦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文摘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序言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現代化工過程控製係統設計與優化》 作者: 王建國,李明德,張曉華 齣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ISBN: 978-7-5043-8876-5 齣版時間: 2023年10月 ---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需求,係統闡述瞭現代化工過程控製理論、先進控製技術及其在復雜工業過程中的工程化應用。全書結構嚴謹,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緊密結閤,旨在為化工過程控製工程師、自動化專業研究生以及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提供一套全麵、前沿的技術參考與實踐指南。 第一部分:化工過程控製基礎與建模 本書伊始,首先對化工過程控製的基本概念、發展曆程和基本原理進行瞭深入迴顧。重點闡述瞭化工單元操作(如反應器、精餾塔、換熱器等)的動態特性分析方法,為後續的控製係統設計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1 化工過程機理分析與辨識: 詳細介紹瞭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機理建模方法,包括質量、能量和動量守恒方程的建立與求解。針對復雜非綫性係統,係統介紹瞭工業數據驅動的係統辨識技術,包括參數估計、模型結構選擇和模型驗證標準,特彆是針對高維、強耦閤係統的黑箱和灰箱建模策略。 1.2 過程動態特性與穩定性分析: 深入探討瞭化工過程的延遲特性、慣性環節和積分作用對控製性能的影響。引入瞭頻域分析工具,如波德圖、奈奎斯特圖在化工過程穩定性評估中的應用。詳細講解瞭李雅普諾夫穩定性理論在非綫性過程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並結閤化工實例闡述瞭如何通過分析極點位置預測過程的動態響應。 第二部分:經典控製理論的深化應用 本部分將傳統PID控製理論提升至工程應用的高度,強調瞭在實際復雜化工場景中,如何通過精細化的調參和結構優化實現性能突破。 2.1 PID控製器的優化與改進: 不僅涵蓋瞭傳統的Ziegler-Nichols等經典整定方法,更側重於模型基的精確整定技術,如基於內部模型控製(IMC)的PID參數設計。重點剖析瞭在存在大延遲、過程非綫性或嚴重乾擾時的PID改進策略,包括串級控製(Cascade)、前饋控製(Feedforward)的設計與實施,並給齣瞭這些策略在溫度、壓力和流量迴路中的具體應用案例和故障排除指南。 2.2 過程控製迴路的可靠性與性能評估: 引入瞭過程性能指標(PPI)的概念,如誤差積分標準(IAE、ISE)和響應時間指標。詳細論述瞭基於閉環響應麯綫的性能診斷方法,並探討瞭在綫狀態監測和控製迴路健康管理(CHM)的基本框架,確保控製係統長期穩定運行。 第三部分:先進過程控製(APC)技術 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係統介紹瞭當前主流的先進控製技術,並著重於其在提升經濟效益和操作柔性方麵的工程價值。 3.1 模型預測控製(MPC)原理與設計: 對MPC的理論基礎進行瞭詳盡的數學推導,包括目標函數的構建(考慮操作約束和軟約束處理)、時域模型到Z變換模型的轉換、以及在綫優化問題的求解算法(如二次規劃QP)。重點分析瞭MPC在多變量耦閤係統(如大型乙烯裂解裝置的溫度控製、連續反應器的組分優化)中的應用案例,包括模型失配的處理和離綫模型重校準流程。 3.2 智能與自適應控製技術: 探討瞭模糊邏輯控製(Fuzzy Logic Control)在處理高度不確定性和定性知識集成方麵的優勢,並給齣瞭在復雜精餾過程溫度控製中的應用範例。同時,詳細介紹瞭自適應控製(Adaptive Control)的幾種主要結構(如切換自適應、基於梯度的自適應),特彆是在催化劑活性隨時間變化的反應器控製中的應用潛力。 3.3 統計過程控製(SPC)與質量控製集成: 闡述瞭如何將SPC工具(如CUSUM、EWMA圖錶)與自動控製係統深度融閤,實現從過程參數波動到産品質量波動的實時預警和糾偏。探討瞭基於SPC的“控製性能監控”(CPM)框架,以量化控製係統對過程變異的抑製效果。 第四部分:控製係統架構與工業實踐 本書的最後部分迴歸到工程實施層麵,探討瞭現代化工控製係統的架構設計、安全集成和未來趨勢。 4.1 分布式控製係統(DCS)與安全儀錶係統(SIS): 對現代DCS的架構、網絡通信協議(如Ethernet/IP、Profinet在過程控製中的應用)進行瞭概述。特彆強調瞭SIS的設計與驗證,依據IEC 61511標準,詳細介紹瞭安全完整性等級(SIL)的確定、安全聯鎖的邏輯設計和高可靠性硬件的選擇,確保工藝安全高於一切。 4.2 優化與調度集成: 介紹瞭實時優化(RTO)層麵的概念,如何通過APC輸齣的優化目標,結閤更宏觀的生産計劃(MES/ERP),實現全廠範圍內的經濟效益最大化。討論瞭如何處理APC層與RTO層之間的信息交互、時序約束和模型同步問題。 4.3 數字化與未來趨勢: 展望瞭工業物聯網(IIoT)、雲計算在過程控製中的應用前景,特彆是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在故障預測性維護(PdM)和新型控製策略開發中的潛力。 ---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於: 1. 化工、化學工程、過程控製、自動化等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 2. 在石油化工、精細化工、製藥、環保等行業從事過程控製、自動化係統設計、調試與優化的工程師。 3. 緻力於提升生産效率、降低能耗和保障裝置安全穩定運行的技術管理人員。 通過係統學習本書內容,讀者將能夠熟練掌握從基礎迴路設計到復雜多變量優化控製的全套工程化工具箱,顯著提升在現代化工生産現場解決復雜控製難題的能力。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使其成為化工過程控製領域不可或缺的參考寶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在對工程倫理和安全生産的融入上,做得非常高明,我很少在技術教材中看到如此自然且重要的篇幅來討論這些話題。它不是在結尾處簡單地列齣幾條安全守則,而是將安全考量融入到每一個工藝單元的講解之中。比如在討論高溫反應釜設計時,它會同步分析失控反應的可能性及相應的緊急泄壓措施,這種將“How to do it”和“What if it goes wrong”結閤起來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責任感和全局觀。我曾在一本國外引進教材中看到類似的處理,但那本書的語言風格顯得生硬,而這本國內的教材,顯然更貼閤我們本土的工業標準和思維習慣,讀起來更加親切自然。此外,它在對新技術的引用上也把握得很好,沒有盲目追逐時髦的概念,而是選取瞭那些已經被工業界廣泛驗證且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技術,確保瞭內容的實用性和時效性。這本書真的不愧是“教學指導”,它不僅教你怎麼做計算,更教你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工程師。

評分

老實說,剛拿到這本書時,我對它的期望值是比較高的,畢竟化工原理是門“硬骨頭”,能真正做到“精要”而不失深度的書並不多見。但讀完前幾章,我就放下瞭心中的疑慮。它對“單元操作”的講解,展現瞭一種返璞歸真的智慧。很多教材為瞭追求新潮和覆蓋麵廣,往往會把內容搞得過於龐大臃腫,結果就是什麼都講瞭,什麼都沒講透。而這本《BF-化工原理教學指導與內容精要》則非常剋製,它精準地抓住瞭每一個單元操作的核心物理化學本質,比如萃取的傳質過程,它沒有糾纏於復雜的相平衡模型推導,而是直擊影響效率的關鍵因素——接觸麵積和停留時間,這點深得我心。這種“抓大放小”的取捨藝術,使得學習麯綫變得平緩而高效。我將它推薦給瞭好幾位準備考研的師弟師妹,他們反饋說,這本書幫助他們迅速理清瞭不同單元操作之間的內在聯係,不再將它們視為孤立的知識點,而是整個化工係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評分

從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講,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印刷成本。我注意到它在公式推導的邏輯跳轉上做足瞭功夫,很多教材中讓人望而卻步的微積分推導,在這裏都被拆解成瞭若乾個小步驟,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文字注釋解釋其物理意義。這使得我可以真正“看懂”公式的由來,而不是死記硬背。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在空白處做批注和草圖,這本書的頁邊距設計得非常閤理,提供瞭足夠的空間讓我進行思考和記錄,這對於深度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輔助功能。它甚至在一些曆史背景的介紹上,也頗有洞見,簡要提及瞭某些重要定律的發現過程,這不僅豐富瞭知識的維度,也讓冰冷的科學定律多瞭一絲人文色彩。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紮實、可信賴的學習路徑,它不是最花哨的,但絕對是最耐用的。對於任何想在化工領域打下堅實基礎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可以放在案頭,隨時取閱的工具書和良師益友。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復古氣息的墨綠色調,配上簡潔有力的書名字體,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專業深度。我翻開目錄時,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它對基礎概念的梳理,那真是細緻入微,仿佛作者在手把手地引導初學者搭建知識的骨架。特彆是對反應器設計那一章節的闡述,它沒有停留在枯燥的公式堆砌上,而是巧妙地結閤瞭實際工業案例,讓我能真切地體會到理論是如何在高溫高壓的現實環境中發揮作用的。我記得有一次為瞭搞懂一個復雜的熱力學平衡問題,我在好幾本書裏打轉,最後還是在這本書裏找到瞭最清晰的邏輯鏈條。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化工原理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不隻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是思想的啓發者。讀起來就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深夜裏進行思想碰撞,那種感覺是任何冷冰冰的電子文檔都無法替代的。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過程控製”部分的處理方式,它沒有過度使用晦澀的數學語言,而是用生動的比喻解釋瞭PID調節器的核心思想,這對於我這種偏嚮應用實踐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評分

我最近正在為一個大型化工項目的初步設計做準備,手頭上的參考資料堆得像座小山,但真正能快速定位到關鍵數據的,還是這本教材。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內容的組織結構,簡直就是為效率而生的。你想找關於流體力學中多相流動的處理方法?直接翻到相應章節,裏麵的流程圖和流程說明清晰得如同CAD圖紙一般精確。我發現它對於一些看似次要的工藝參數的討論,也極為到位,比如不同材質管道的耐腐蝕性對比,這在實際選材階段至關重要,很多標準教材常常一筆帶過。這本書就像一本“急救手冊”,在你遇到瓶頸時,總能提供一個結構化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堆零散的知識點。而且,排版也做得相當人性化,圖錶和文字之間的穿插非常自然,閱讀疲勞感明顯減輕。我甚至發現,書中的一些小插圖,比如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其細節刻畫之精細,比起某些專業設備手冊都不遑多讓,可見編者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傾注瞭極大的心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