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高波 | 作者 | 刘铮 |
| 定价 | 128.00元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551420525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94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高波,独立艺术家,祖籍黑龙江省巴彦,1964年出生于四川德阳。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选择从事独立艺术创作,住在圆明园,这段“北漂”生活被记录在纪录片《流浪北京》中。这期间他完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藏系列摄影作品。高波于1990年旅居法国,签约巴黎VU视觉图片社和vu画廊。2002年暂别个人创作,成立BoARCHI建筑设计事务所。2009年关闭BoARCHI事务所回到重建的北京上苑工作室。之后他提出并自造了“裸思主义Laostism”来标注他的思想理念,并贯穿在他的整体艺术创作中。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不断游移的体裁…… 《献曼达》作品 部分:1000个鹅卵石上的西藏人肖像 第二部分:“玛尼石”堆 第三部分:逝去的双重性肖像 一次告别 俊佗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翻开这本沉甸甸的摄影集,我仿佛被一股强大的视觉力量所裹挟,瞬间进入了一个充满张力与深邃的世界。它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摆拍的流水线作品,而是作者通过镜头,对时代、对社会、对个体生存状态进行了一次次极其克制却又饱含情感的审视。那些黑白影调的运用,尤其是对光影的捕捉,简直是大师级的教科书,每一个像素都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捕捉城市景观的作品,它们没有刻意去描绘繁华的表象,反而通过一些被遗忘的角落、略显斑驳的墙壁,甚至是被忽略的人物剪影,勾勒出了城市在飞速发展中所衍生的某种疏离感和孤独感。这种“无声的呐喊”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触动人心,让人在沉思中,也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摄影师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仿佛总能在最平凡的场景中发现不平凡的意味,用一种冷静、客观的叙事方式,引导观者进入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空间。这种能力,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对观察、对思考、对表达的极致追求所铸就的。
评分初翻此书,便觉其不同寻常。摄影师的视角极为敏锐,他捕捉到的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是其中蕴含的动态的叙事和情感的张力。我被其中几组关于“人”的作品深深吸引,那些人物的眼神,肢体语言,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迷茫与坚持,都清晰可见。摄影师的构图和用光,都显得十分考究,即便是在最寻常的场景中,也能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我尤其喜欢那种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它们没有刻意摆拍的痕迹,而是展现了真实的生活状态,这种真实性,反而更能打动人心。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当代”的多元与复杂,看到了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不屈与呐喊。它不是一本轻松读物,需要读者投入思考,去理解摄影师想要传达的信息。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一本能够不断提供惊喜的艺术品。
评分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非常独特的视觉体验。当我拿起这本书时,就被它所传达出的某种静谧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所吸引。摄影师的镜头仿佛有着一种魔力,能够穿透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我尤其钟爱其中几幅关于自然风光的作品,虽然它们的主题并非显而易见,但那种荒凉、辽阔,又带着一丝神秘的美感,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能感受到摄影师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他对生命脆弱与坚韧的深刻理解。他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戏剧性,而是用一种近乎纪录片的写实手法,捕捉下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这些瞬间,却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以及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认识到真正的美,往往隐藏在那些朴实无华的景象之中。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内心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被震撼到的惊叹,也有因深刻思考而带来的沉重。这本书不仅仅是摄影作品的集合,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在转型期中所经历的种种变化与矛盾。我尤其被其中一些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照片所打动,那些普通人的面孔,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在镜头前展现出的真实与生动,极具感染力。摄影师没有回避社会现实中的阴暗面,但他的镜头又不是纯粹的批判,而是在冷静的观察中,流露出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关怀。我看到了城市与乡村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以及个体在这些变化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有些照片的留白处理堪称一绝,给予了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让画面之外的故事得以延展。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高级,它不强行灌输,而是巧妙地引导,让读者在思考中,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理解。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是被它极具冲击力的封面所吸引,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沉浸。这不是一本易于“消费”的摄影集,它需要你放慢脚步,用眼睛去“阅读”,用心去“感受”。每一张照片都像一个独立的短篇故事,又彼此串联,形成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我反复翻阅了其中关于人物肖像的部分,摄影师是如何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绪,那种眼神中的迷茫、坚定、无奈或是希望,都被他精准地捕捉了下来。我看到了时代的烙印,看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有些照片构图简洁,却有着强大的视觉张力,让我不禁停下来,反复揣摩其中的细节。而另一些作品则更加复杂,充满了象征意义,需要我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邀请观者参与到这场视觉的对话中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与摄影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透过他的镜头,我看到了他所见的世界,也因此,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复杂的“中国当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