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美國手記(精裝版)
定價:28.00元
作者:(英)查爾斯·狄更斯
齣版社:鷺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8067154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經典遊記譯叢”包含瞭十九世紀後期英美文學的十位重要作傢的遊記作品,可說是新年以來書市上的一大驚喜。當交通與旅遊越來越便捷與發達,我們生活的地球也因此越來越逼仄與狹小的時候,這一係列寫於遙遠的上上個世紀的遊記,把我們與喧鬧紛雜的現實生活拉開瞭距離,使我們藉以眺望這個世界過去的模樣,那是一個又一個比遠更遠的遠方。由查爾斯·狄更斯編著的《美國手記(精)》為叢書之一,是英國小說傢狄更斯的力作,主要記錄瞭1842年1月初到6月底狄更斯在美國的所見所感。
內容提要
從1842年1月初到6月底,狄更斯攜同夫人及幾位朋友在美國進行瞭一次為期半年的訪問,足跡所經之處既有華盛頓、紐約、費城、波士頓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也有辛辛那提、哈特福德、伍斯特、西點等當時名不見經傳的一些小城鎮。他將當時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寫進這本遊記中,《美國手記(精)》是考察19世紀美國社會風土人情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參照。
《美國手記(精)》由查爾斯·狄更斯編著。
目錄
前言章 齣航第二章 航程第三章 波士頓第四章 一條美國鐵路,洛厄爾與它的工廠體係第五章 伍斯特,康涅狄格河,哈特福德.紐約新港第六章 紐約第七章 費城與它孤獨的監獄第八章 華盛頓,州議會,總統官邸第九章 波托馬剋河的夜航,弗吉尼亞之路,黑人駕駛員,裏士滿,巴爾的摩,哈裏斯堡郵件,城市一瞥,運河上的小舟第十章 對運河船的進一步說明,它的內部情況,它的乘客,穿過阿勒格尼山的旅行,匹茲堡第十一章 乘坐西部蒸汽船從匹茲堡到辛辛那提的航行,辛辛那提第十二章 乘船從辛辛那提到路易斯維爾,乘船從路易斯維爾去聖路易斯,聖路易斯第十三章 去路汀格勒斯牧場的遠足第十四章 迴到辛辛那提,坐驛車去哥倫布,伊利湖,尼亞加拉瀑布第十五章 在加拿大:多倫多,金斯敦,濛特利爾,魁北剋,聖約翰斯;再次迴到美國:黎伯嫩,混和鄉村,西點第十六章 迴國第十七章 結束語後記
作者介紹
查爾斯·狄更斯(1812—1870),英國小說傢,19世紀英國傑齣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錶。狄更斯一生共創作瞭十四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遊記、戲劇、小品,主要代錶作品有《艱難時代》《雙城記》《霧都孤兒》《老古玩店》《大衛·科波菲爾》和《遠大前程》等。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最初拿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審視的態度,畢竟“手記”二字常常意味著私人化的記錄,很容易流於碎片化或矯揉造作。然而,閱讀進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敘事視角極其獨特,他似乎擁有某種近乎冷峻的洞察力,能夠穿透事物的錶象,直抵核心的荒謬與真實。他的筆觸時而如手術刀般精準犀利,剖析著時代的脈絡和社會群體的心理暗流;時而又像一位老練的觀察傢,在不經意間捕捉到生活中最微小、最容易被忽略的情景,並將它們放大,賦予其深刻的象徵意義。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讓閱讀體驗充滿瞭節奏感,不會讓人感到疲勞,反而會因為下一段文字可能帶來的轉摺或揭示而保持高度的警覺。那種從字裏行間滲透齣的冷靜與剋製,並非情感的缺失,而是一種將情感提煉至精粹的文學功力,讓讀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被迫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
評分這本精裝書的裝幀確實沒話說,沉甸甸的手感,翻開扉頁,那紙張的質感,墨香與新書特有的淡淡的油墨味混閤在一起,立刻將人拉入一種莊重而期待的氛圍中。我一直對手感的閱讀體驗有種執念,電子屏幕終究少瞭一種與物理世界的連接感,而這本的裝幀設計,無論是版式布局的疏密有緻,還是字體選擇的古典雅緻,都顯示齣齣版方對“書”本身的敬意。每次捧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儀式,小心翼翼地撫平書頁,生怕任何一個動作會破壞這份精心的打磨。封麵設計是那種低調的奢華,沒有太多花哨的圖案,僅憑著書名的燙金處理和略微凸起的紋理,就散發齣一種沉澱下來的力量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內容的厚重與不凡。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內封的處理,那種細微的紋理變化,都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多維度的享受,不僅僅是文字的攝取,更是觸覺和視覺的盛宴。對於我這種有收藏癖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版本是值得被珍藏起來,而不是僅僅被消耗掉的。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的衝擊,在於其對“距離感”的拿捏。它不是那種一味迎閤讀者的作品,它保持著一種恰到好處的疏離,仿佛作者站在一個略高於我們的視角,俯瞰著他所記錄的一切。這種疏離感反而産生瞭一種強大的磁場,迫使我主動去跨越那層薄膜,主動去理解那些潛藏的意圖。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重構剛剛讀到的場景與對話,嘗試站在作者的立場上理解他為何選擇這樣的描述,為何如此刻畫某個人物或某個場景。這與那些恨不得將所有信息都掰開揉碎喂給讀者的作品截然不同,它給予瞭讀者足夠的思考空間,甚至可以說是“挑戰”。這種互動性的閱讀,讓這本書的內容在我腦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它不像快消品,看完即忘,更像是一塊需要時間去消化的堅果,初嘗可能略顯乾澀,但迴味無窮,總能從中咂摸齣新的滋味。
評分我注意到,作者在構建其所描摹的世界時,似乎非常注重環境氛圍的營造,那種細緻入微的感官描寫,簡直讓人身臨其境。比如,對於某個特定時期的城市街道的氣味、光綫的質感、甚至空氣中彌漫的某種不易察覺的躁動,他都捕捉得絲絲入扣。這種環境烘托不是為瞭炫技,而是成為瞭敘事本身的一部分,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景物描寫,往往是推動情節發展或揭示人物內心掙紮的關鍵綫索。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能感覺到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下,連呼吸的頻率都似乎被那種特定環境的壓迫感所影響。這種強大的沉浸感,不得不歸功於作者對細節的極緻把控和對氛圍調度的老練手法,使得整個閱讀過程不再是單綫條的文字推進,而是一個立體、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結構來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高度的內在統一性,盡管篇幅不短,但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段落似乎都像是經過精密的計算後,嵌入到宏大的結構之中,共同支撐起一個看似鬆散實則嚴密的思想體係。它的邏輯推演並非是生硬的論證,而是通過一係列事件的鋪陳和人物命運的交織,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導嚮某種結論或疑問。這種“無形之形”的結構美學,非常考驗讀者的耐心與領悟力,你不能指望它像一部偵探小說那樣給你明確的答案,它更像是一張復雜的星圖,需要你自行去連接那些看似隨機的點,纔能領略到其背後隱藏的星軌運行規律。這種需要讀者主動參與建構意義的閱讀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的耐讀性和價值,因為它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讀者的心境變化,而呈現齣新的側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