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牛图书专营店
说实话,一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被它的“法式严谨”给吓住了。那些密密麻麻的记号,各种细微的表情术语,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随着我耐下心来,逐一攻克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练习后,我才体会到亨利·雷蒙恩和卡卢利老先生的良苦用心。这套教材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渐进性,它不会让你一下子接触到让你崩溃的难度,而是像攀登一座设计精良的阶梯,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支撑点。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一个跨越了两个八度的大跳音程感到非常吃力,但翻到后面的章节,发现作者巧妙地用一个包含类似音程的小调练习作为铺垫,等你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那个“难点”的内在逻辑时,再回头看最初的那个大跳,竟也不觉得那么遥不可及了。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方式,远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唱准一个音,更是一种面对技术难题时,应该如何分解、如何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本书,简直是一套音乐思维的训练手册。
评分作为一套经典的教材,其选材的独到之处是无法被轻易复制的。这套分册中的曲目选择,无疑体现了法式音乐教育的深厚底蕴。我注意到,很多练习曲的旋律线条都带有一种特有的优雅和内敛,即使是那些纯粹的技巧练习,听起来也不会显得单调乏味,反而像是一段段被简化和提炼过的艺术片段。这跟一些侧重于快速、炫技的教材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的重点似乎更倾向于音准的绝对精准性,以及在不同音区之间转换时的平滑过渡。我个人觉得,对于培养对音色的敏感度和对和声细微差别的分辨能力,这套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能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需要反复摩挲、在不同人生阶段去重新理解和体会的“音乐伙伴”。每一次拿起它,都能从中发现一些初次练习时遗漏掉的、极其精妙的细节。
评分我之前用过几本不同国家的视唱教材,总觉得某些体系过于强调节奏的“整齐划一”,而忽略了音乐应有的呼吸感和线条美。但这本法国的教材,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慢板或者带有歌唱性的练习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心动的“歌唱性”。它似乎在引导你,即使是简单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也需要像演唱咏叹调一样去处理。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连音线”和“气息控制”的提示,它们不是冷冰冰的物理说明,而是充满了对音乐呼吸的细腻描绘。例如,书中对“legato”的解释,就远远超出了“连贯地唱”这个简单的定义,它涉及到胸腔的支撑、喉咙的放松以及气流的均匀释放,将声乐技巧融入了视唱训练之中。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视唱练习直接转化为舞台表现力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让“看谱唱歌”这个过程,真正地变成了一种“音乐表达”的练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设计,虽然朴实,但处处透露着一种专业和对知识的尊重。作为中央出版的发行版本,纸张的耐用度和油墨的清晰度都非常出色,这对于需要频繁翻阅和标记的练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经常需要用铅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发声感受、节奏难点,这本教材的纸面完全经得起反复擦改,而且字体的排布逻辑清晰,不会因为页面的拥挤感而让人感到焦虑。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从第一分册到这本第二分册(1B),结构上的层层递进,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它让我感到,自己正在跟随一套经过时间考验的、成熟的教学体系在稳步前行。这不仅仅是一本练习册,它更像是一份承诺——只要你投入足够的精力和专注,它就一定会为你铺就一条通往更高音乐素养的坚实道路。
评分这本厚厚的乐谱集入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熟悉的、带着年代感的纸张质地,让人一下子沉浸到古典音乐的氛围里。我本来是抱着学习基础乐理和视唱技巧的目的来的,但翻阅之后,发现它的内容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型的设计,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打磨的艺术品。特别是那些需要快速切换调性和复杂节拍的部分,光是看着谱子上的标记,就能想象出在课堂上老师一遍遍纠正我们发声位置的场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和声进行的处理,虽然是视唱练耳的基础教程,但它没有流于表面的机械练习,而是巧妙地将听觉训练与和声逻辑结合起来,让你在唱准音高的同时,也能“听”出和声的色彩变化。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又想深入理解法式音乐风格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扎实的框架,它不是那种囫囵吞枣的速成秘籍,而是一砖一瓦构建知识大厦的蓝图。光是那些前言和导读部分,对视唱在整个音乐教育中的地位都有独到的见解,让人在练习枯燥的音阶时,也能保持对音乐的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