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面对面的距离——中欧文化高峰对话(辑)
定价:49.00元
作者:黄平,赵汀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97523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连续出版物项目,以每年举行的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中外专家的发言稿为主,补录这方面相关领域国内外有建树的文章,突出思想深度和可读性。辑系整理之前历届的发言稿,中方主要专家的文章出自崔之元、黄平、韩少功、王绍光、赵汀阳、周弘等均作了重要发言,对了解欧洲社会文化及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目录
全球化:差距、熔炉还是新游戏?【翁贝托艾柯】
与尼采【裘锡圭】
世界观:不同的世界观【埃沃儒安让】
世界观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周 弘】
从个人主义方法论到关系主义方法论【赵汀阳】
多元现代性的形成与反思【尤恩维特洛克】
中国曾经的世界语梦想及激进主义传统【陆建德】
美的概念【让马克泰哈斯】
文字与“中国方法”的关系【徐 冰】
17世纪中欧绘画理论比较【文森波马海德】
文明对话的言语、具象与实践【韩少功】
美的结构【菲沃斯-安杰洛斯科里阿斯】
卢浮宫【朱青生】
建筑师的作品和立场【莱姆库哈斯】
西柏坡与后现代【崔之元】
欧洲:陷入危机的模式?【阿尔瓦罗希尔-罗布勒斯】
信任、文化价值和经济危机:来自欧洲和中国的教训【皮奥特斯通姆帕】
当代中华体制【潘 维】
现代化与现代性跨文化因素【莱纳胡德曼】
跨文化与跨主体性【阿兰李比雄】
多重现代性:跨文化的视角【黄 平】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面对面的距离——中欧文化高峰对话(辑)》,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但同时又带着一种难得的真诚和温度。我最被打动的是,作者们并没有将中欧文化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而是深入探讨了其间存在的微妙之处,那种既亲近又疏远的“面对面的距离”。这让我联想到,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身边的朋友、家人,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细枝末节而产生隔阂,更何况是跨越了语言、历史和价值观的两个文明体呢?书中对于“对话”的意义,我理解得尤为深刻。它不是单向的宣讲,也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过程。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经典的文化交流案例,那些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探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下,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视角,学会如何在差异中共存,显得尤为重要。这让我对书中那些参与对话的学者和思想家们充满了敬意,他们敢于直面现实的复杂性,并试图在理性的光辉下寻找沟通的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面对面的距离——中欧文化高峰对话(辑)》,书号是9787509752333,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这次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这本《面对面的距离——中欧文化高峰对话(辑)》,虽然我并不是一名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沉甸甸的思索和跨越地域的对话,还是深深吸引了我。我尤其关注的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不同文明之间的张力与融合是如何被细腻地捕捉和探讨的。书中那些关于“距离”的隐喻,从地理上的遥远,到心理上的隔阂,再到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都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他者”的认知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坐在一起,放下彼此的刻板印象,真心倾听对方的声音时,究竟能激荡出怎样的火花?是误解的加深,还是理解的萌芽?我想,这本书正是尝试去描绘这样一种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进程。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视角,一种促使读者主动去思考“我们”与“他们”之间关系的视角。我感觉,作者们并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更倾向于展示对话本身的过程,那种在不同思想碰撞中逐渐显现的复杂性,才是最值得玩味的。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看到《面对面的距离——中欧文化高峰对话(辑)》这本书时,就立刻被它吸引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遥远而又神秘的中欧文化之间,是如何通过思想的交流来拉近距离的。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那些关于“误解”与“理解”的探讨,总能引发我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我们常常以为自己了解某个文化,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只是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真正的理解,需要耐心,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高峰对话”中,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面对彼此的文化符号、历史叙事,甚至是价值观念时,他们是如何保持尊重的,又是如何超越语言障碍,去触及更深层次的共鸣?这让我感觉到,这本书所揭示的,是一种关于“如何对话”的智慧,一种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点的艺术。
评分我购买《面对面的距离——中欧文化高峰对话(辑)》这本书,是源于一种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强烈好奇心。我总觉得,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不同文明的视角时,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这本书的书名就点出了一个核心的议题:中欧之间既存在着“面对面”的可能,也存在着难以忽视的“距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去探索这些“距离”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通过有效的对话来弥合。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文化误读”的分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会因为片面的信息而对其他文化产生刻板印象,而这种误读,恰恰是阻碍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我猜想,书中那些“高峰对话”,一定包含了许多关于如何避免误读,如何建立真正理解的宝贵经验。它可能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实践的分享。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化交流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不断挑战我们的固有认知,并促使我们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多元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面对面的距离——中欧文化高峰对话(辑)》就充满了哲学意味,让我一开始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文化之间的交流,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无形的“距离”阻碍着彼此的靠近。而这本书,似乎就是试图去剖析这些“距离”的本质,并探索如何通过“面对面”的对话来跨越它们。我特别好奇书中对于“文化认同”的讨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又能包容和接纳其他文化?这似乎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所提供的,可能是一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家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见解。我设想,那些“高峰对话”,一定充满了思想的火花,也一定伴随着一些不同意见的碰撞。而正是这种碰撞,才使得对话更加富有价值,更加贴近现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化交流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愿意放下身段,真诚沟通,就能在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也丰富我们自身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