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台版 北欧人的舒适小家设计 畅销新封面版 室内设计书籍 | |
| 出版单位: | 麦浩斯 | |
| 作 者: | 盧俞如 著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11月19日 | |
| 语 言: | 繁体中文 | |
| I S B N : | 4717702091231 | |
| 图书定价: | 115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平装 1/16开本 222×171(mm) 219页 0.6KG/本 |
这本关于居住美学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居家环境有着莫名的执着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梦想着拥有一个既温馨又充满设计感的空间,但往往在实践中寸步难行。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设计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北欧风”进行了拆解和重构。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光线的处理,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最大化自然光、利用不同材质反射光线的实例,这对我家那个朝向不太理想的客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以前总觉得光线是靠运气决定的,但读完后才明白,原来光线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更是可以学习的技巧。而且,它不只是教你怎么“看”设计,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做”。里面提到的一些软装搭配的原则,比如色彩的层次感、纹理的对比,让我豁然开朗。我现在看着自己房间里的那些小物件,都有了新的组合思路。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灵感,更像是一个耐心的私人家居顾问,引导你一步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舒适角落。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时间感”的叙述。北欧设计常常与现代、简洁联系在一起,但这本书却巧妙地融入了对传统和永恒的尊重。它谈到了如何选择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家具和装饰品,而不是追逐短暂的潮流。书中提到的一些经典设计单品,以及如何将它们融入现代生活,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它鼓励我们投资于那些会随着使用而产生独特光泽和痕迹的物品,让家随着居住者的生命轨迹而共同成长。这种“长久主义”的视角,让我对“装修”这件事有了更长远的规划。不再是每年都要翻新一次,而是期待着与这个空间一起慢慢变老,让它承载更多的回忆和故事。这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设计书了,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优雅地生活的哲学读本。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市面上那些“XX风设计”的书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总觉得来来去去都是那几样东西堆砌,缺乏灵魂。但这本读起来,感觉很不一样。它传递的不是一种僵硬的风格模板,而是一种对“慢生活”和“人与空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材质选择上的细致入微。比如,它会花大篇幅去讨论不同木材的纹理和触感,以及羊毛、亚麻这些天然纤维在地板上带来的温度感。这种对细节的偏执,恰恰是营造“舒适感”的关键所在。我是一个对触觉非常敏感的人,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让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柔软的织物和温润的木材。它让我意识到,家不仅仅是用来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能滋养心灵的容器。读完之后,我不再盲目地追求“网红爆款”,而是开始审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质地和氛围,这是一种非常内化的转变。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摄影功力简直是一绝。我拿在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厚度和油墨的质感就让人心情愉悦,这本身就是对“设计”的一种尊重。更不用说那些图片了,它们拍得不像冰冷的样板房,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你会看到阳光下洒落的微尘,不经意间散落在沙发上的毯子,甚至是厨房里刚刚切好的水果。这些“不完美”的瞬间,反而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我不是设计师,很多设计书籍里的图册我只能“看懂”,但这本书我能“感受到”。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被精心设计的空间之中,亲自去体验那种放松和宁静。对于我这种视觉驱动型的人来说,这种高质量的视觉呈现,是激发行动力的最佳催化剂。
评分我是一个极简主义的信奉者,但常常陷入“空旷”和“冷清”的陷阱。这本书在“少即是多”的原则上,加入了一种温暖的哲学。它展示了如何在保持空间清爽整洁的同时,注入属于居住者的个性和故事感。比如,它介绍了一些如何巧妙地利用开放式收纳来展示个人收藏品的方法,既不显得杂乱,又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我以前总觉得收藏品是负担,需要藏起来,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让它们成为装饰的一部分,前提是你得用对“度”。书中对“留白”的探讨也很有启发性,它不是指物理上的空白,而是心理上的喘息空间。它教导我们,即便是最紧凑的小户型,也要为心灵留出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区域。这种对空间心理学的把握,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家居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