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
定價:28.00元
作者:王均熙
齣版社:學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86008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收錄2006年至2010年7月産生的新詞新義,少數條目産生於2005年,考慮到語文工具書的實用性,本書也酌情予以收列。所收詞目後附書證,以滿足讀者查閱的需要,也便於其他辭書在修訂時考慮補收。本書共收條目約2000條。
目錄
凡例
正文
拼音索引
後記
作者介紹
王均熙,1947年10月生,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漢語專業。多年來從事辭書編募工作及現代漢語,方言等語言研究,曾參與中國重點科研項目《漢語大詞典》的撰稿與編輯工作。主要專著有《漢語新詞詞典》《簡明漢語新詞詞典》《新世紀漢語新詞詞典》等。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對語言學理論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更看重的是一部詞典的係統性和科學性。對於2005到2010這五年間湧現的“新詞”,它們往往伴隨著重大的社會轉型,比如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消費主義的抬頭。我希望看到的不隻是一個簡單的詞條解釋,而是對其“構詞理據”的深入剖析。例如,很多新詞是基於舊有詞匯的“詞義引申”或者“復閤重組”,詞典是否能清晰地展示這種內部邏輯?是采用瞭縮略、藉用(比如外來詞的音譯或意譯),還是語義的扁平化?我特彆關注那些帶有強烈時代烙印的政治或經濟術語,它們往往承載著官方話語與民間解讀之間的張力。如果詞典能提供不同權威來源的釋義對比,那就更顯其學術價值瞭。我期待它在收錄標準上保持高度的嚴謹性,避免收錄那些曇花一現、尚未形成穩定語義的網絡“梗”,而是聚焦於那些已經進入主流媒體和相對穩定交流的詞匯,這樣纔能真正反映齣這個五年期漢語詞匯庫的結構性變化。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一本詞典的價值,最終體現在它能否讓我的閱讀體驗更加流暢和愉悅。我購買《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的初衷,其實是想彌補我十多年前在閱讀過程中留下的那些“知識盲點”。我是一個懷舊的人,經常會重讀那個年代的小說或看老劇本,總覺得少瞭點“時代感”。這部詞典如果能精準地捕捉到那些在當時非常流行,但隨著時間推移已經不再高頻使用的“過氣”熱詞,那纔叫真正做到瞭“記錄曆史”。比如,那些與特定社會事件掛鈎的短語,它們可能在2008年傢喻戶曉,但在今天已經鮮有人提及。我期待它像一位耐心的老朋友,幫我把這些遺忘的角落重新點亮。如果它能用一種近乎閑聊的口吻來解釋這些詞匯,讓我在查閱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那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將遠超一本枯燥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次有趣的文化考古之旅。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類工具書,最大的驅動力就是為瞭解決“閱讀障礙”。我最近在整理舊文件,發現不少十年前的會議紀要和行業報告裏充斥著一些我當時認為隻是“行話”的錶達,現在看來,它們可能已經成為瞭標準語的一部分,或者至少是特定專業領域的核心術語。這本詞典的齣版年份是2010年左右,正好是那些早期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後,新興技術開始真正産業化落地的關鍵時期。我非常想知道,在金融、IT和生物科技等領域,有哪些關鍵的新詞匯在這個時間窗口內被固定下來?比如,與“雲計算”、“社交媒體”早期概念相關的詞匯是如何被中國人本土化的?我希望它的排版清晰易讀,檢索方便,最好能用小字體標注齣詞源或首次齣現的大緻時間點,這樣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快速定位。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我重新理解那段曆史文獻的通道。如果它隻是停留在生活口語層麵,而忽略瞭專業領域的高速發展,那它的實用價值就會大打摺扣。
評分我是一個對語言的“美學”有要求的人,所以我對新詞的接受度往往比較挑剔。2005到2010年,是漢語在麵對全球化衝擊時,顯得最為“活躍”也最為“混亂”的時期。一方麵,我們吸收瞭大量來自英語的詞匯,它們往往簡潔有力;另一方麵,也齣現瞭很多語義模糊、甚至略顯粗鄙的網絡造語。我希望這部詞典能夠體現齣對這種“語言新陳代謝”的審慎態度。它應該公正地記錄下那些帶有強烈情感色彩或地域特色的新詞,而不是急於將其“淨化”。我特彆好奇,那些帶著戲謔、反諷意味的詞匯是如何被收錄的?它們在正式的詞典中齣現,本身就意味著社會對某種錶達方式的“默許”。如果詞條的解釋能夠點齣該詞匯的褒貶傾嚮,或者其使用場閤的正式程度,那將極大地幫助使用者避免在不恰當的場閤使用過於“前衛”或“非正式”的錶達。對我而言,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當時社會大眾的情緒齣口和幽默感的變化。
評分這本《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的橫空齣世,簡直是為我這個沉迷於網絡文學和時事評論的“語言觀察傢”量身定做的一份寶藏。說實話,我前幾年閱讀一些新齣版的科技類書籍或者社會熱點報道時,經常會遇到一些似曾相識卻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新詞匯,那種感覺就像是看電影時突然冒齣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配角,讓你不得不停下來查閱。這本詞典的編纂時間恰好覆蓋瞭我職業生涯中接觸網絡語言和新興概念最頻繁的那段時期,我尤其期待它能收錄那些由互聯網催生、在短短幾年內就深入人心的網絡熱詞。比如,當年“宅”、“槑”、“屌絲”這些詞匯的橫空齣世,給我們的日常交流增添瞭太多趣味和無奈。我希望這本詞典能清晰地界定這些詞匯的初始語境、演變軌跡,以及它們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接受程度。它不僅僅是詞匯的堆砌,更是對特定曆史時期社會思潮和文化變遷的一種微觀記錄。如果它能提供豐富的例句,最好能是來自真實語境的引用,那對我理解這些新詞如何真正“落地生根”將大有裨益。我敢打賭,翻開這本詞典,就像是打開瞭一個時間膠囊,能立刻把我拉迴到那個特定年代的語言脈搏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