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文化一本通
定價:39.80元
作者:石曉娜
齣版社:朝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541747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全麵瞭解中國文化,迅速提升文化素養!本書通俗易懂,現查現用,是讀者瞭解和掌握中國文化的實用案頭必備書。
內容提要
本書從文學、藝術、宗敬、哲學、政治、教育、習俗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十五個方麵入手,選擇人們喜聞樂見,又具有中國文化代錶性的主題,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全麵地介紹瞭中國文化的基本知識。本書涉及的知識麵廣,是讀者瞭解和掌握中國文化的實用案頭必備書。
目錄
一 文學
詩
楚辭
諸子散文
賦
駢文
古體詩
律詩
絕句
打油詩
詞
麯
小說
諺語
小品文
經史子集
類書
司馬遷與《史記》
“三曹”
陶淵明
王維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白居易
郊寒島瘦
陸遊
唐宋八大傢
《詩經》
四書五經
《爾雅》
《說文解字》
《唐詩三百首》
《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
《辭海》
二 藝術
書法
文房四寶
甲骨文書法
金文書法
石鼓文書法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宋四傢
岩畫
潑墨畫
工筆畫
寫意畫
國畫
漫畫
年畫
畫聖吳道子
張擇端
篆刻
四大石窟
雕塑
兵馬傭的藝術
編鍾
師曠
五音十二律
《春江花月夜》
《霓裳羽衣麯》
《十麵埋伏》
《漢宮鞦月》
《高山流水》
《二泉映月》
五大名瓷
四大名綉
景泰藍
梨園
京劇
三 宗教
佛教與禪宗
大乘與小乘
佛
菩薩
羅漢與四大天王
佛傢四眾
大藏經
佛塔
佛教四大名山
受戒
道教
五鬥米道
太平道
三清尊神
玉皇大帝
道教四大名山
四禦與六禦
八仙
關聖帝君
基督教
《聖經》
伊斯蘭教
《古蘭經》
四 哲學
儒傢
《易經》
太極八卦
獨尊儒術
道傢
與《道德經》
黃老之學
墨傢與《墨子》
法傢
縱橫傢
玄學
程硃理學
陸王心學
性善論與性惡論
陰陽五行說
“白馬非馬”論
民貴君輕
莊周夢蝶
河圖洛書
範縝與《神滅論》
王充與《論衡》
《黃帝內經》的哲學思想
五 政治
皇帝
皇後
太上皇
丞相
三公
九卿
郡縣製
三省六部
禦史颱
樞密院
翰林院
軍機大臣
士大夫
節度使
單乾與可汗
八旗製度
內務府
“知縣”的由來
“使節”釋源
巡撫與總督
垂簾聽政
宦官
烏紗帽
六 經濟
貨幣
刀幣
五銖錢
元寶
銀元
銅元
孔方兄
鈔票
票號
財政
賦稅
重農抑商
一條鞭法
漕運
商標
商人的由來
七 軍事
兵傢始祖薑子牙
《六韜》
《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三十六計》
《武經總要》
《武備誌》
兵符
軍旗的由來
三軍
大將軍
娘子軍的由來
十八般兵器
冷兵器
戰車
長城
假途滅虢
八 法律
《法經》
商鞅變法
王安石變法
監獄
鞦審
大赦
五刑
車裂
淩遲
刺配
連坐
十惡
廠衛
“簽字畫押”的由來
“六扇門”與“開後門”
尚方寶劍
“明鏡高懸”的由來
九 科技
造紙術
印刷術
指南針
地動儀
渾天儀
漏刻
圭錶
日晷
僧一行測子午綫
郭守敬與《授時曆》
陶器
瓷器
絲綢
琉璃的起源
祖衝之與圓周率
算盤
針灸的起源
十 教育
古代學校
稷下學官
科舉製度
國子監
書院
八股文
私塾
濛學
《韆字文》
《三字經》
《百傢姓》
秀纔
“桃李滿天下”的由來
“小學”的由來
“老師”的由來
密封考捲的由來
武舉
十一 體育
蹴鞫
投壺
擊鞠
遊泳溯源
拔河
武術
摔跤
劍與劍術
太極拳
少林拳
圍棋
中國象棋
跳繩
踢毽子
賽龍舟
舞龍獅
扭秧歌
十二 宗法
三綱五常
三從四德
孝悌忠信
傢譜
宗祠
族規
君統與宗統
大宗與小宗
九族
望族
郡望
堂號
門閥
嶽父與泰山
親屬
廟號
謚號
十三 衣食住行
漢服
補服
藏袍
裙子
長袍
馬褂
旗袍
中山裝
肚兜
“石榴裙”
八大菜係
孔府宴
山珍海味
饅頭
小籠包
窩窩頭
筷子
火鍋
茶道
碧螺春
窯洞
吊腳樓
四閤院
轎子
黃包車
獨輪車
十四 風俗
元旦
春節
除夕守歲
拜年
壓歲錢
貼春聯和門神
元宵節
端午節
中鞦節
頓首與稽首
傢宴
座次
齋戒
諱稱
“結發”與“閤髻”
那達慕大會
百傢衣
長命鎖
十二生肖
八字
拜把子
拜堂
鬧洞房
東道主
趕集
廟會
壽誕習俗
婚嫁習俗
喪葬禮俗
祭祀禮俗
生育習俗
十五 文化拾趣
龍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
謙辭
尊稱
玄奘與《西遊記》
天文四象
三教九流
博士
考勤的由來
紀年法
八仙桌
太師椅
扳指
鼻煙與鼻煙壺
撥浪鼓
彈弓
文言與白話
方言與普通話
六書
倉頡造字
結繩記事
年齡的稱謂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開這本《中國文化一本通》,就有一種被厚重曆史感包裹的感覺。書的裝幀大氣,紙張也很有質感,拿在手裏就讓人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著作。我一直對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往往因為信息碎片化,或是過於專業的術語,難以形成一個整體的認知。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它並沒有急於拋齣復雜的理論,而是從最基礎、最生活化的角度切入,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例如,在介紹傳統節日時,它不僅僅羅列瞭節日的名稱和日期,更深入地挖掘瞭每個節日背後的曆史淵源、民俗活動,甚至是與之相關的詩詞歌賦。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春節的描寫,從“年獸”的傳說到鞭炮的習俗,再到傢宴的溫馨,每一個細節都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畫麵,讓我仿佛能聞到年夜飯的香氣,聽到親人的歡聲笑語。書中的配圖也十分精美,無論是古建築的渲染圖,還是傳統服飾的細節描繪,都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集,而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科技和發明非常感興趣,總覺得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古人能創造齣如此璀璨的文明,實在令人欽佩。《中國文化一本通》在這方麵的內容,給瞭我很多驚喜。它不僅提到瞭四大發明,還深入挖掘瞭許多鮮為人知的精妙設計和實用技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古代天文、曆法、以及水利工程的介紹,書中通過清晰的圖解和詳實的文字,展示瞭古人如何憑藉智慧和觀察,理解天象、規劃農業,甚至構建齣宏偉的建築。例如,書中對都江堰的介紹,讓我驚嘆於古人對水利工程的深刻理解和超前思維。它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展示,更融入瞭人文關懷和對自然和諧的追求。這種對中國古代智慧的細緻呈現,讓我對祖先的創造力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激起瞭我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評分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從小在城市長大,對傳統文化瞭解不深的人來說,《中國文化一本通》簡直就是一本“救星”。我一直覺得,瞭解自己的文化根基,對於理解當下、認識自我至關重要,但常常不知從何下手。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指明瞭方嚮。它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漢字、語言入手,到後來的哲學思想、藝術形式,再到社會習俗、生活方式,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一些抽象概念時,運用瞭大量的生動比喻和實際案例。比如,在講解“道傢”思想時,書中並沒有直接引用晦澀的《道德經》段落,而是通過描繪一幅田園牧歌的景象,或是講述一些古人的生活哲學,來闡釋“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理念。這種方式讓我這種“文化小白”也能輕鬆理解,並且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而且,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很親切,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朋友間的交流,讓人感到十分舒服。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從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入手。《中國文化一本通》正是抓住瞭這一點,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現瞭中華文化的精髓。書中關於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麵的描述,都充滿瞭濃厚的生活氣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茶道、書法、以及傳統禮儀的講解,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非常獨特且富有魅力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普及,更是一種對生活美學的引導。通過閱讀,我仿佛置身於古色古香的庭院,感受著中國式的寜靜與雅緻。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文化不僅僅是博物館裏的展品,更是流淌在日常生活的血液之中,是一種活生生的體驗。
評分購買《中國文化一本通》,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種係統性的、全麵的中國文化概覽,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將中國文化的不同側麵,如文學、藝術、哲學、曆史、民俗等,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文學作品時,不僅僅分析其藝術價值,更會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曆史背景下,探討其思想內涵和文化意義。例如,在介紹唐詩宋詞時,書中不僅列舉瞭經典的篇章,還詳細闡述瞭不同時期詩詞的特點,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曆對其創作的影響。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學的魅力,也能從作品中感受到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