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今生怎能不去西藏
定价:23.00元
作者:鬼叔中
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807040842
字数:
页码:1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理环境极为特殊的地方。
n 《今生怎能不去西藏》作者老鬼,是一个性情中人。在与吴等一路探险的过程中,他将内心世界直白地坦露出来,表现出人性真切的一面。
n 由此,我们向读者推出此书,让我们分享他们在那种特定环境中的甘甜苦乐。
n 这是一个现代行吟者,为我们留下的一份耐人寻味的“行走文本”。
n 《今生怎能不去西藏》中放歌的诗句,飞扬的思绪,将我们带入一个忽融忽离的妙境……一些场景,如果让我们身临其境,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文化交流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些与作者相遇的普通藏族民众,他们的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作者没有将他们符号化,没有将他们简单地塑造成“神秘的异域人”,而是展现了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幽默、他们的坚韧,以及他们面对现代性冲击时的复杂心态。有一次,作者与一位牧民在篝火旁彻夜长谈的场景,那种跨越语言和文化隔阂的真诚交流,读来令人动容。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是用一种极度谦卑和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和记录的,没有丝毫的傲慢或居高临下。这种“在场感”非常强,仿佛我就是那个坐在火堆旁,听着风声和那悠远歌声的同伴。这种对“人”的关怀,使得整本书的厚度大大增加,它不再仅仅是关于一个地方的游记,而上升到了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探讨。这种细腻的人文观察,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地理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在我读过的众多关于高原的文学作品中,算是独树一帜的。它融合了散文的抒情性、游记的纪实性,甚至偶尔还能看到新闻报道般的冷静观察,三者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张力。尤其是在描述极端气候和环境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影响时,作者的文字处理得非常到位,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比如,他对高原反应的描述,不再是简单的头痛眩晕,而是深入到了意识层面,那种与自身极限抗争的内心独白,让人感同身受。同时,书中对于物资补给、行程规划的细节描写,虽然不是重点,却起到了极好的支撑作用,它稳稳地扎根于现实,使得那些宏大叙事和哲学思考得以成立,不至于流于空泛的抒情。这种“脚踏实地地仰望星空”的写作方式,非常符合我对一本优秀旅行文学作品的期待——既要带我神游,又要确保我不会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线性时间轴的推进方式,反而像是一张层层叠叠的唐卡,每一幅画面都饱含深意,需要你停下来细细品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自然景观时的那种近乎诗意的语言,那些关于雪山、冰川和圣湖的描述,绝非简单的色彩堆砌,而是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坚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描写冈仁波齐的段落,那种压迫感和神圣感是双重的,让你明白为什么那里会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一些当地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这些零散的信息点如同散落在高原上的玛尼石,等你捡拾起来,拼凑出一个更完整的文化图景。这些补充材料的运用非常自然,没有让人感到突兀的知识灌输,反而是让整个西藏的氛围更加立体和厚重。它让我意识到,对于一个地方的理解,绝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风光,而必须深入到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信仰之中。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充分尊重了读者自主探索的乐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探寻一处新的秘密通道。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便被那种扑面而来的、近乎朝圣般的虔诚感所震撼。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旅游指南,也绝非故作高深的文化解读,而更像是一部关于“寻找”与“放下”的心灵独白。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拉萨冬日清晨那稀薄的阳光,洒在布达拉宫的白墙上,那种光影的对比,简直让人屏息。尤其是在描述那些转经的信徒时,那种重复而坚定的步伐,以及他们脸上被风霜刻画出的宁静,深深触动了我。我一直对高原的神秘抱有敬畏,这本书没有试图去揭开所有面纱,而是非常尊重这种神秘,它只是提供了一把钥匙,让你得以窥见一斑,然后引导你去自行感受那份震撼。书中有大段关于时间在高原上流逝方式的哲学思考,那些句子读起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去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所谓的“紧迫感”到底有多么虚妄。读完某个章节,我甚至放下手中的书,望向窗外,感觉整个世界的喧嚣都退去了一般,只剩下一种辽阔的、无可名状的宁静。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了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精神上的远程洗礼,让人对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了更清晰的界定。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也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内页的字体选择和间距处理,都体现出一种克制的美学,使得长篇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摄影作品(虽然我只是想象着它们应该存在),我相信一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与文字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而非简单的插图功能。这种整体设计的考量,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我个人认为,这类主题的书籍,其物质形态本身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更像是完成了一次高质量的“精神远征”。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心中对那片圣洁土地的向往,但这种向往是理性的、充满敬意的,而不是盲目的追逐潮流。它教会我,真正的旅行,是从认识自己开始,而西藏,只是一个极好的映照内心世界的镜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