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撒鷹日記:西藏自駕遊記
定價:35.98元
作者:沒兔子就撒鷹 執筆
齣版社:山東電子
齣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8949175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本日記講述瞭幾個普通的年輕人駕駛愛車徵服雪域高原的麯摺經曆,這是一本對進藏朋友非常有幫助的實用手冊,這是愛卡(XCAR)車友會捷達論壇裏人氣*旺的精華帖,2000幅精美風景人文照片嚮你展示一個真實而又神秘的西藏。
內容提要
産生開車去西藏的想法已經不隻一年兩年瞭,一直關注著各類汽車論壇裏去西藏的帖子和若乾關於西藏的BLOG。青藏公路現在越修越好瞭,但自己總是不著急,覺得路況還是不夠好,曾經策劃過從川藏進、從新藏齣的“大瘋子路綫”。為此,專門和一個兄弟買瞭一輛二手的北京吉普2020,但他時間總是不閤適,慢慢地……去西藏的事情就放瞭下來。有時間的時候偶爾在網上看看彆人開車去西藏的故事過過癮。西藏還總是那樣遙遠而又虛擬地浮在我的腦子裏。
目錄
序1
序2
Day 1:
9月1 9日,2005
Day 2:
9月20日,2005
Day 3:
9月21日,2005
Day 4:
9月22日,2005
Day 5:
9月23日,2005
Day 6:
9月24日,2005
Day 7:
9月25日,2005
Day 8:
9月26日,2005
DAX 9:
9月27日,2005
DAY 10:
9月28日,2005
DAY 11:
9月2 9日,2005
DAY 12:
9月30日,2005
Day 13:
10月1日,2005
Day 14:
10月2日,2005
……
後記
作者介紹
沒兔子就撒鷹,男,35歲,從事電腦網絡工作,成長生活於北京。平時喜歡研究曆史和地理,酷愛旅遊和戶外運動,曾多次自助遊內濛、雲南、江蘇、浙江.,在2000年和2001年兩次自助遊曆歐洲,足跡遍布西歐、南歐、北歐共16個國傢。2002年購買捷達轎車,開始瞭自駕旅遊的徵程,已經駕車旅行瞭15個省市和自治區。2005年9月次駕車進西藏。
文摘
序言
這本關於西藏自駕的遊記,光是書名就帶有一種野性和自由的氣息,“撒鷹”二字,讓人立刻聯想到廣袤的青藏高原上空盤鏇的雄鷹,以及一種追逐自由、無拘無束的旅行態度。我一直對那種深入人心的、不加修飾的旅行記錄非常著迷,它不同於那些經過精心包裝的旅遊手冊,而是更接近於一種靈魂的自白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領略的,不僅僅是布達拉宮的宏偉或是納木錯的聖潔,而是那些在路上,車輛偶爾拋錨時司機嘴裏冒齣的藏語俚語,是夜晚宿在偏遠客棧裏,與當地牧民圍著火爐烤著酥油茶的真實瞬間。我希望作者能將那種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那種在無人區迷失方嚮的焦慮,以及最終剋服睏難後的巨大成就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來。畢竟,真正的旅行體驗,往往藏在那些不那麼光鮮亮麗的細節之中。這不隻是一次地理上的位移,更應該是一次對自我極限的探尋與超越。如果能捕捉到那種西藏特有的,關於時間流逝變慢、心靈得以淨化的獨特氛圍,那這本書無疑就成功瞭。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粗糲感和直接性,非常貼閤“撒鷹”這個主題所暗示的豪邁。它不是那種雕琢辭藻的文學腔調,而是更接近於日常對話的質感,充滿瞭個性和鮮活的生命力。這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非常私密的、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深夜裏分享秘密旅程的體驗。我感覺作者沒有戴著任何“遊客”的濾鏡去審視西藏,而是用一種近乎平等的姿態去接觸那片土地及其居民。從文字中,我捕捉到瞭一種對既定規則的挑戰欲,這正是許多嚮往西藏的人內心深處的渴望——逃離城市化帶來的束縛,找迴最本真的自我。例如,他對某些傳統旅遊地點的描述,可能不會使用華麗的形容詞,而是著重於講述他在那裏遇到的一個具體人物,或是一段突發的、改變瞭行程的對話。這種聚焦於“人”與“事件”的敘事策略,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評分讀罷初章,我立刻被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和近乎莽撞的勇氣所吸引。作者的敘事節奏非常快,仿佛他連一個停頓都覺得多餘,急切地想將眼前的景象一股腦地傾倒給讀者。這種“一氣嗬成”的寫作風格,很適閤錶現自駕遊那種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旅途體驗。我特彆欣賞那種不避諱談論現實睏難的態度。很多遊記美化瞭旅途的艱辛,但這本書似乎更願意直麵高原氣候的殘酷、路況的惡劣,以及長途跋涉帶來的精神疲憊。這種坦誠,讓讀者更容易代入,仿佛自己也坐在那輛車裏,感受著發動機的轟鳴和塵土飛揚。它不是那種“歲月靜好”的風景攝影集,更像是一份戰地報道,記錄著人類在麵對自然偉力時,那種既渺小又堅韌的掙紮。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這種強烈的冒險精神和對人文的觀察的?是完全沉浸在駕駛的刺激中,還是偶爾停下來,像一個人類學傢一樣,去觀察那些在世界屋脊上世代生存的人們的生活智慧?這種動靜結閤的筆法,是衡量一本優秀遊記的重要標準。
評分整體來看,我非常贊賞這本書在視覺想象力上的構建能力。雖然我沒有看到任何圖片,但通過作者的文字,那些畫麵感卻異常清晰和立體。無論是清晨拉薩街道上彌漫的檀香味,還是阿裏地區戈壁灘上被風蝕的怪石,都仿佛被清晰地投射在我的腦海裏。這說明作者擁有極強的感官捕捉能力,他不僅用眼睛看,還用皮膚去感受寒冷,用耳朵去聆聽風聲,用味蕾去記憶食物的味道。這種全方位的感官描摹,使得讀者在閱讀時産生瞭一種近乎“沉浸式體驗”的效果。這種敘述方式,對於想通過文字來體驗西藏的讀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打破瞭媒介的限製,讓“紙上自駕”成為可能,成功地將那種高原特有的、帶著凜冽氣息的空氣,帶到瞭我的閱讀空間中。
評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注意到作者在描繪自然景觀時,那種近乎哲學層麵的思考。他似乎不滿足於記錄“看到瞭什麼”,而是追問“這讓我明白瞭什麼”。當他描述抬頭望見星空時,那種宇宙的浩瀚感是如何衝擊瞭他對自身存在的認知的?當他麵對那些海拔極高的山口時,那種對生命脆弱性的深刻體悟,是如何重塑瞭他對“成功”與“失敗”的定義?這種深度的內省,將一本普通的旅行記錄,提升到瞭個人成長史的高度。我尤其期待他如何處理那些“未完成”的部分——是不是有些地方,因為天氣原因、身體原因或是心理原因,最終沒有到達?而作者又是如何與這些“遺憾”和解的?因為真正的成長,往往不是來自於一帆風順的抵達,而是來自於對途中彎路的釋懷和接納。如果這本書能將西藏之旅塑造成一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那麼它就超越瞭地理範疇的限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