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爱,才能享受爱 9787550102811 南方出版社

懂得爱,才能享受爱 9787550102811 南方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慧瑜 著
图书标签:
  • 爱情
  • 情感
  • 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自我成长
  • 幸福
  • 婚姻
  • 两性关系
  • 沟通
  • 情感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ISBN:9787550102811
商品编码:299060664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懂得爱,才能享受爱

定价:28.00元

作者:蒋慧瑜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50102811

字数: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1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是的心理治疗师,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擅长用小故事作为辅导工具,启发当事人思考。“有时候,以牙还牙只会换来重复又重复的负面情绪,让自己绝不好受。要终止痛苦和不快的感觉,就由自己主动去扭转这个局面,努力追求更快乐的人生。以牙还牙,不如以爱赢爱。”
作者从寻常琐事中寻觅爱的方法,从精致动人的故事中琢磨爱的道理。书中不但有情爱的故事,也包括亲爱、友爱、仁爱和自爱等生活例子和个案分享,它们都在给予大家一份提醒、一声祝福。故事虽短,韵味悠长,爱意浓郁。懂得爱人和被爱,自然就能享受爱!

目录


作者介绍


蒋慧瑜,香港岭南大学兼任讲师,注册社工,心理学(荣誉)学士,T-JTA性格评估执行师,NLP(身心语言程序学)高级执行师及时间线心理治疗执行师。
著有正向心理学的励志书籍《这一生,你错过了什么》、《人,一定要活得漂亮》、《懂得爱,才能享受爱》及NLP实用书籍《拾·字架寻找失落的93%说话原序》,并创办网上互动心灵杂志“心灵Bistro”,提供有关心理学、九型人格及NLP的资讯,“心灵Bistro”被香港雅虎评为100个精选之一。

文摘


没有一百分的另一半,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
爱,从不计较的付出开始。
逆境原来是化了妆的祝福。
“永远”或许不易做到,但可以问问自己能为对方付出些什么。
今天的架今天吵,不要没完没了地翻旧账。
态度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积极的态度就像香水一样,总会感染到不同的人,你是怎样的人,便会吸引到寻找相同价值观的人。
……

序言



唤醒你内心深处的爱之潜能:探索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与情感连接的深度指南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人情感困境、人际关系模式与自我接纳历程的综合性读物。它并非一本简单的“爱情速成手册”,而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踏入一场关于“爱”的内在探索之旅。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哲学思辨的多个维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更健康、更深刻的情感连接,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圆满。 第一部分:破译爱的密码——关系的基础构建 本部分聚焦于个体在建立亲密关系时常遇到的核心障碍和误区。作者首先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依恋模式(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如何无形中塑造了我们在伴侣选择、冲突处理和情感需求表达上的行为倾向。这部分内容强调,理解自己的依恋“底色”,是走向成熟关系的第一步。 书中深入探讨了“需求”与“期待”之间的微妙界限。许多关系破裂的根源,并非是缺乏爱意,而是源于对伴侣的“过度投射”和不切实际的“完美伴侣”幻想。作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工具,教导读者如何清晰、非指责性地表达自己的核心需求,同时学会分辨哪些需求必须由自己满足,哪些可以合理地向伴侣寻求支持。 一个重要的章节专门讨论了“冲突的艺术”。作者摒弃了“无冲突即是好关系”的传统观念,转而倡导“建设性冲突”。书中详细分析了四种常见的“末日四骑士”——批评、蔑视、防御和筑墙——并提供了针对性的沟通策略,例如“非暴力沟通”模型在亲密关系中的应用,旨在将争吵转化为互相理解和成长的契机。 第二部分:重塑自我——成为值得被爱的人 真正的爱,始于对自我的接纳。本部分将焦点从外部关系转向内在自我。书中强调,我们渴望从伴侣那里获得的许多特质(如肯定、安全感、价值感),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有给予自己的。 作者引入了“自卑情结”的根源分析,追溯到童年经历和早期经验对自我评价体系的深远影响。这不是简单的自我批判,而是提供了一种同情性的视角来看待过去的自己。书中设计了多个自我反思练习,引导读者辨识并挑战那些限制性的核心信念(如“我不够好”、“我注定要孤独”)。 “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是本部分的另一核心议题。它被定义为一种主动的、充满善意的自我对话方式,而非自私或放纵。通过具体的方法,读者将学习如何在失败、受伤或感到不确定时,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这种内在的稳固性,恰恰是吸引健康关系的关键磁场。 此外,书中还详细论述了“边界的艺术”。健康的边界不是拒绝他人,而是清晰地界定自己能够给予和无法给予的范围。通过设定情感、时间、物质和精神上的边界,个体得以保护自身的能量,确保给予的爱是源自“丰盛”,而非“匮乏”。 第三部分:爱的实践与延伸——从亲密到社群 在巩固了内在自我和基础亲密关系后,本书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爱”的范畴。 “去神秘化”的爱:作者挑战了浪漫文学中过度渲染的“激情期”神话。激情是暂时的燃料,而真正的长久之爱,建立在“承诺”、“欣赏”和“共同成长的愿景”之上。书中探讨了如何将初期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持久的、基于选择的、深层次的“伴侣之爱”。这包括定期的“欣赏仪式”、共同创造意义的活动,以及在生活琐事中发现“神圣感”。 爱的“给予”与“接受”的平衡:很多付出型的人难以接受爱。本书提供了接纳爱的训练,强调接受爱是一种对施予者的尊重,而非增加自身的负债感。同时,它也警示了“讨好型人格”的陷阱,指出无条件的给予往往是为隐藏自身需求而进行的伪装。 最终,本书回归到更宏大的主题:爱是一种行动,一种持续的选择和投入。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懂得爱人,更要懂得如何“被爱”以及如何“爱自己”。通过理解爱的复杂性、接纳关系的不完美性,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成长,读者将能够真正地进入一种从内心涌现、能够滋养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健康情感状态。全书旨在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富有洞察力的框架,帮助每一位读者真正“懂得爱”,从而“享受爱”所带来的生命深度与广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不是那种大白话式的“心灵鸡汤”,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哲思,但又没有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很多句子读起来,就像是被人精准地描绘出了你刚刚经历过的那种复杂心境,那种“对,我就是这样想的!”的共鸣感非常强烈。特别是关于“沟通中的非暴力表达”那几个章节,简直是实战宝典。我以前总是在争吵时陷入情绪的泥潭,说出很多事后会后悔的话。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工具和心法,教我们如何在保持情绪稳定的前提下,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指责和抱怨。这不仅适用于爱情,放在亲情、友情中同样适用。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压倒对方,而是清晰地被对方理解,而清晰的表达,是前提。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了每一个细微的、实用的互动场景中。

评分

坦白讲,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待值并没有特别高,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了。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俗套的陷阱。它没有宣扬那种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浪漫关系,而是非常坦诚地展示了爱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平衡感”。它既肯定了情感连接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个体边界的维护;它既鼓励我们勇敢去爱,也教导我们如何优雅地放手和疗愈。读完之后,我没有感到被“灌输”了某种标准,反而像是被赋予了一套更加成熟、更具弹性的情感应对框架。它让我意识到,爱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流畅而深刻的,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找到爱”,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配得上去爱,并能持续给予爱的人”。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

天哪,最近读完的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像是给我的情感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爱”这件事已经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毕竟生活了几十年,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细腻、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将那些我曾经模糊感知却无法言说的情感脉络一一梳理了出来。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反而是通过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场景和微妙的心理描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如何去爱,以及我所期待的“被爱”又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书中对于“付出与索取”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爱就是要无私奉献,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过度消耗自己去爱,最终只会让关系变得失衡,甚至窒息。它引导我看到,真正的爱,是建立在两个完整独立的个体之上的,需要互相尊重对方的空间和自我成长的需求。这本书的文字很有力量,读起来毫不费力,但每读完一章,都得停下来好好消化一下,那种被触动的感觉,真是久违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非常深入的自我对话,但这次对话不再是孤独的、充满自我怀疑的,而是有了一个清晰、智慧的向导。我发现,我们总是在外面寻找“完美伴侣”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却很少有人真正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爱自己的能力够吗?书中关于“自我接纳”和“内在丰盈”的论述,真是让人醍醐灌顶。它没有鼓吹过度聚焦于伴侣,而是强调了“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这种观点对我触动很大,因为它将焦点从外在的寻找,拉回到了内在的建设。当我开始更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更珍视自己的感受时,我发现看待伴侣的目光也变得柔和、宽容了许多。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反而是一种温和的、持续的启发。每次翻开它,都能找到一些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真是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宝典。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情感指导类”书籍的预期。我之前也看过不少类似的书籍,大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过于偏重理论,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但这一本,完全是另外一种体验。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但又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她似乎能轻易地洞察到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隐秘的部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原生家庭影响”的分析,那一段写得极其精准到位,让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自己总会在亲密关系中不自觉地重复某些模式。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但很多时候,我们爱的模式和恐惧,都深深地烙印着童年的印记。这本书没有急着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自己的“情绪地图”,去理解这些模式的起源,这才是真正有建设性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过去的一些不愉快经历,多了一份理解和释怀,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