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非淘勿扰:台北
定价:32.00元
作者:耐看文化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3242618
字数: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淘物
淘遍台北个性小店,感受不一样的创意与时尚气息。
淘吃
搜寻极具特色的主题夜市,品尝台北地道的精致小吃,让你一次吃得过瘾!
淘景点
寻访台北有名的旅游景点,拍摄浪漫婚纱照、情侣照,微笑单车游台北……逐一逛遍热门观光地。
内容提要
《非淘勿扰:台北》汇集台北各式特色小吃、百年;网罗台北潮、时尚的个性小店、品牌荟萃的百货商场。体验地道的台湾生活!
目录
Part 1 目的地介绍
1.概况+生活信息
2.机场+签注+入境手续+机场交通
3.台北当地交通
4.旅游咨询
5.游客注意
6.台湾旅游Tips
7.建议行程
Part 2 淘物
(品牌+时尚潮品+知名商场)
台北市内
忠孝敦化
台北中山纪念馆
忠孝复兴+忠孝新生
信义区
台北车站
中山站
西门町
永康街
中正纪念堂
师大+台电
圆山+剑潭+士林
台北近郊
莺歌
Part 3 淘吃
(特色餐厅+小吃+附近景点)
台北市内
忠孝敦化
台北中山纪念馆
忠孝复兴+忠孝新生
信义区
台北车站
中山站
西门町
永康街
南路
中正纪念堂
师大+台电
圆山+剑潭+士林
台北近郊
北投
阳明山
淡水
八里
基隆
朱铭美术馆
野柳
木栅动物园
Part 4 淘住
1.酒店旅馆推荐
2.台北市区特色民宿推介
Part 5 淘超市
1.台北2大人气超市
2.必买商品
Part 6 淘二手货
1.特色市集
2.Outlet
Part 7 主题乐淘淘
1.台北7大夜市攻略
2.台北10大伴手礼
3.10大婚纱照、情侣照取景地
4.YOUBIKE微笑单车
5.台湾人气化妆品
6.便利店必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很吸引人,带着一种都市的疏离感和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的审视。我拿到它的时候,首先被封面的设计风格吸引了,那种带着复古气息的色彩搭配和略显疏离的排版,让人联想到八九十年代的港台电影镜头,充满了故事感。翻开内页,文字的排版很舒服,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不累眼。我一直对台北这座城市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既有我们熟悉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融合了独特的日式美学和现代的市井气息。这本书,从我初步的感受来看,似乎并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观光介绍,而是试图深入到那些被游客忽略的角落,去捕捉这座城市脉搏中那些细微的、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的韵律。我期待它能带我领略的,是那种藏在老式杂货店的角落里,或是某个深夜仍在营业的独立书店里散发出来的,独属于台北的“烟火气”与“文艺腔”的奇妙平衡。那种感觉,就像是去拜访一位你只在信件中了解过的、品味极佳的老友,希望能透过文字的镜头,真正看清他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而不是被精心包装的旅游手册所蒙蔽。这本书的调性似乎是拒绝被轻易定义的,它更像是一份私人日记,记录着作者在城市中每一次不期而遇的心灵触动,这远比一板一眼的景点攻略来得诱人。
评分从出版社信息来看,这是一本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发行的书籍,这通常意味着它在信息准确性和覆盖面上是有一定保障的,但我的好奇点在于,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它如何能提供“非淘勿扰”的独特价值?“非淘”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筛选意味,它暗示着过滤掉了市场上那些过度曝光、人尽皆知的选项。我推测这本书可能更侧重于“生活美学”和“慢旅行”的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观光路线。它会不会探讨台北的“第三空间”?比如那些社区里的小公园、不对外开放的大学庭院,或者仅仅是一张老旧的公车票所承载的意义。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可复刻的慢生活体验”,而不是一次性的视觉冲击。例如,教读者如何找到一家真正好的、只有当地人知道的茶馆,并且在那儿坐一个下午,不看手机,只是观察周围的人群流动。这本书如果能引导我们去放慢脚步,去真正感受那份被现代都市生活挤压的“闲适”,那么它无疑就是一本成功的、具有持久阅读价值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从我粗略翻阅的几页来看,透露出一种不动声色的细腻和一种近乎偏执的观察力。它不像那些旅游指南那样,上来就给你泼洒一堆热情洋溢的形容词,反而更像是一位老派的散文家,用沉静的笔触描摹着光影、气味和声音的交织。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光线”的描写,台北的午后阳光穿过老旧的骑楼时,那种带着湿气和尘埃颗粒感的金色,是不是被作者捕捉到了?这本书似乎并不急于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塞给你,它更像是留白,让你自己去填补那些想象的空间。比如,当提到某个特定区域的早市时,我能感受到那种混合了鱼腥、咖啡香和摩托车尾气的独特气味,这是一种极难用文字精准捕捉的感官体验,但优秀的作者总能找到那个关键的“锚点”。如果这本书能够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将台北从一个地理名词,转化为一种可感、可触、可呼吸的生命体,那么它就超越了普通游记的范畴。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反向”的导览,告诉我们哪些地方是“可以不去”的,因为真正的精华往往藏在那些不被主流推崇的“闲置空间”之中,等待着具有同频共振心灵的访客去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一种很强的“私人物品”感,仿佛是从作者的行李箱里随意抽出来的一本笔记。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暗示了内容的非功利性。我最怕那种过度美化、矫揉造作的“网红打卡指南”,它们把旅行异化成了一场场为了拍照而进行的任务。而这本书,似乎是在邀请读者加入一场私密的、甚至有些“任性”的探索之旅。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作者独有的“怪癖”和“执念”,比如对某种特定类型街角的迷恋,或是对某些老式建筑细节的反复描摹。这种个人化的视角,才是构建独特体验的基石。读这样的书,就像是收到了一封写给你的、关于台北的信,信中洋溢着只有你们俩才懂的“梗”和心领神会的默契。如果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在旅行中遇到的、略带尴尬或尴尬但却充满温情的“意外时刻”,那会大大增加这本书的真实可信度。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当地生活节奏的理解和尊重,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城市书写,本质上是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和对抗。台北的城市发展速度极快,新旧交替的景象每天都在上演。这本书的名字带有一种“暂停”或“拒绝跟随潮流”的意味,这让我非常好奇它如何处理这种时间上的张力。它是批判性的,还是沉溺于怀旧的感伤之中?我更倾向于前者,即一种清醒的、带着距离感的审视。想象一下,在忠孝东路的高楼大厦旁,还保留着一间仍在用老式收银机算账的杂货铺,这种对比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这本书如果能捕捉到这些“时间断层”之间的对话,那就太精彩了。我期望它不仅仅是介绍“去哪里吃”,而是“为什么这里的食物味道能被保留下来”,背后的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才是构成一座城市灵魂的关键。作者是否深入访谈了那些坚守传统手艺的老匠人?他们面对租金上涨和时代变迁时的无奈、坚持或释然,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好的旅游文学,最终写出来的不是景点,而是“人”的故事,是城市与个体生命在历史洪流中的相互塑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