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阿达里的多元情爱:两史
定价:59.00元
作者: 雅克·阿加利, 斯特凡妮·邦维西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5973879
字数:
页码:1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阿达里的多元情爱:两史》在这一神奇的和不稳定的历史中徜徉,这里有中国的一妻多夫部落和新几内亚的同性恋仪式;有阿拉伯后宫的女人、美洲和日本艺妓;有印度性爱大师和刚果的群婚;有资产者家庭和双性恋三人组;有让人产生快感的机器和爱情幻想。所有这一切都蕴藏着人类事实上革命性的大野心:超过自我以实现理想,这一理想就是取悦别人以获得自我满足。就是为了被爱。
内容提要
《阿达里的多元情爱:两史》由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秘书雅克· 阿加利撰写。
从原始人类至现代人类的动物本能、生产分工、理性特点等方面论述了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制的优劣。从当今不同国家的婚姻制度分析了夫妻关系和婚姻关系的本质,得出与主流社会完全不同的结论。
作者知识渊博,文笔精妙,论述谐趣,使得《阿达里的多元情爱:两史》做为大众读物在法国有不俗的,并迅速被美、英、德、日等国出版。
目录
我们将谈论爱情
Part 1
动物的爱情
Part 2
爱之初
Part 3
一妻多夫制
Part 4
一夫多妻制
Part 5
一夫多妻制的发明
Part 6
爱情在西方萌生(11—15世纪)
Part 7
赞美爱情(15—18世纪)
Part 8
婚姻的末日(19—20世纪)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多变,几乎每隔几章就能感受到一种风格的转换,这可能对某些偏爱单一叙事视角的读者来说是个挑战,但对我而言,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字盛宴。它既有古典文学中那种对意象的精雕细琢,注重词藻的华丽与韵律感,仿佛在阅读一首被拆解重组的长诗;同时,它又夹杂着非常现代、近乎口语化的对白,甚至偶尔出现的意识流的描写,将人物内心最原始、最未经修饰的想法直接抛给读者。这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混搭,非但没有造成割裂感,反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统一性,暗示着人性的某些核心困境是永恒不变的,只是被不同的时代语境所包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环境和场景的描绘,那些景物描写绝非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与人物的心理状态紧密耦合,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使得整个故事的质感异常丰厚、立体。
评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关系”的探讨,达到了一个近乎哲学思辨的高度。它不是那种直白的爱情故事或者简单的权力斗争,而更像是一系列关于连接与断裂的精妙实验。每一对出现的人物,他们的互动都充满了张力,那种你拉我扯、彼此依存又互相伤害的微妙平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时候,你会觉得作者是在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目光审视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我们究竟是在寻找慰藉,还是在寻求某种形式的自我确认?文字的节奏变化非常抓人,某些段落的语言密度极高,像是一团紧缩的能量球,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妙的语意转折;而另一些地方,笔锋又突然变得舒缓开阔,如同夏日午后的微风,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惆怅。这种节奏上的起伏,完美地映射了书中角色们跌宕起伏的命运,让人在沉浸阅读的同时,也经历了一场情绪上的过山车,非常考验读者的耐心与共情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初看之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那种色彩的堆叠和字体的处理,既有古典的韵味,又透着一股现代的疏离感。我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抱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心理翻开的。我本以为会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史诗巨著,充满了宏大的叙事和清晰的脉络,但很快我就发现,作者的笔触是极其细腻且富有实验性的。他似乎对时间这个概念有着独特的理解,叙事线索像一张被精心编织的网,时而紧密缠绕,时而又突然散开,让读者不得不放慢速度,去捕捉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波动。特别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下人物内心挣扎的描摹,简直是入木三分,让人感觉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空气中弥漫的尘埃和不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克制与大胆并存,他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明确的道德评判,而是让角色的复杂性在多重事件的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深度,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不能从那种复杂的历史氛围中抽离出来,需要时间去梳理那些纷繁的思绪。
评分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消耗心神的阅读体验,但也是一次无比值得的智力冒险。它要求你付出极大的专注力去跟随作者构建的复杂逻辑迷宫,你不能指望轻松地翻阅过去,因为每一个段落都可能蕴含着下一段情节的关键线索,或者是一个深刻的隐喻。有那么几次,我不得不停下来,回去重读前几章,才能真正理解某个看似突兀的转折背后的深层含义。这本书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折射出的光影是多维度的,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理解。它不是那种读完会让你感到愉悦或者被治愈的作品,相反,它会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关于存在本身的困惑和思索。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这种对读者心智的深度要求,使得它在众多阅读体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部真正能够带来思想震颤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处理历史叙事的方式。它似乎避开了所有耳熟能详的重大事件,而是将镜头聚焦在那些被宏大历史洪流所淹没的、微小的个体命运之上。作者展示了一种对“非中心化”叙事的执着,那些在主流记载中被一笔带过的小人物,在这里却成为了撬动整个世界观的关键支点。这种叙事策略迫使读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对“历史”的既有认知,意识到所谓的“真实”往往是由无数个被选择和被遗忘的碎片构成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我不是在读一个被讲述的故事,而是在亲身经历一场漫长而复杂的个人觉醒过程。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反而抛出了更多更深刻的问题,关于自由意志、关于责任的边界、关于记忆的可靠性,这些议题的探讨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小说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带有强烈自省色彩的文化反思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