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学续编 9787515306810 中国青年出版社

趣味物理学续编 9787515306810 中国青年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别莱利曼,刘玉中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科普
  • 趣味物理
  • 科学普及
  • 青少年
  • 实验
  • 思考
  • 知识
  • 教育
  • 中国青年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06810
商品编码:299200399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物理学续编

定价:25元

作者:(俄)别莱利曼,刘玉中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5306810

字数:160000

页码:332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趣味物理学》(续编)是俄岁斯科普作家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之一。作为《趣味物理学》的后续篇,《趣味物理学》(续编)继续讨论了《趣味物理学》中还未涉及到的“力学、热、功、磁、电”等方面的话题:大力士斯维亚托戈尔是怎么死的?没有支撑物可以运动吗?为什么火箭会飞?乌贼是怎么运动的?蛋壳容易破碎吗?

内容提要


《趣味物理学》(续编)是俄岁斯科普作家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之一。作为《趣味物理学》的后续篇,《趣味物理学》(续编)继续讨论了《趣味物理学》中还未涉及到的“力学、热、功、磁、电”等方面的话题。这本书跟其他同一类书籍有很大不同,作者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也就是说.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他在物理学方面已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并且能够活学活用。书中回避了枯燥的说教.而是与读者分享一些神奇的故事、有趣的难题、各种奇谈怪论,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作者在本书中所做的所有尝试与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他相信读者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加倍注意.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

目录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不是一个可以用“学者”这个词的本意来形容的学者。他没有过科学发现,没有过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还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后奉献。在德国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完美地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能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1957年苏联发射了颗人造地球卫星。1959年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航天学史上张月球背面照片,其中拍到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后来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用以纪念这位的科普大师。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专注于探索经典力学、电磁学与热力学领域基础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书简介,旨在为物理学爱好者和初学者提供一个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 --- 书名:《微观世界的奇妙旅程:从原子结构到量子纠缠》 内容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深入探索构成我们世界的最小单元——微观粒子,并揭示宏观现象背后的深层物理原理。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探索之旅,旨在让复杂晦涩的现代物理概念变得清晰、直观且充满趣味。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出发,自然过渡到二十世纪以来物理学最伟大的革命——量子力学的诞生与发展。我们不仅会回顾那些奠基性的实验,如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还将深入剖析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分子的形成及其性质。 第一部分:揭开物质的“幕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本部分聚焦于我们熟悉的物质是如何构成的。我们从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开始,追溯到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直至薛定谔方程所描绘的电子云。读者将了解到,电子并非绕着原子核做行星运动,而是以概率波的形式存在。我们将详细解释量子数如何决定了电子的能量层级和轨道形状,以及这些结构如何直接决定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的化学性质。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读者将明白,我们所见的万物差异,皆源于原子内部微小粒子的排布差异。 此外,本部分还将探讨核物理的基石。从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到质子和中子的构成,再到描述原子核稳定性的强大核力的作用机制。我们不仅会讨论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核反应堆和太阳内部的能量来源),还会介绍中子活化分析等前沿技术在材料科学和考古学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波粒的辩证统一——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解析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核心支柱,其反直觉的特性常常令人生畏。本书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比喻,拆解这些核心概念。我们将详细阐述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光既是粒子又是波,物质粒子(如电子)也同样具备波动性。通过对德布罗意波长的讨论,我们理解为何宏观物体难以观察到其波动性,而微观粒子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重中之重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深入探讨。这不是测量工具的精度问题,而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我们无法同时精确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本书将通过思想实验,展示这一原理对我们理解世界所带来的深刻哲学影响。 此外,我们将详细解释量子叠加态的概念。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状态的叠加,直到被观测。这不仅是量子计算的基础,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实在性”的理解。通过对著名的“双缝实验”的再现与分析,读者将直观感受到量子世界的奇特魅力。 第三部分:超越经典——量子纠缠与信息时代的曙光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入量子力学中最迷人也最神秘的领域——量子纠缠。我们将解释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现象:两个或多个粒子即使相隔遥远,它们的状态依然是相互关联的。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瞬间确定,速度似乎超越光速。我们将追溯贝尔不等式实验的历程,用严谨的逻辑证明这种关联的非定域性。 量子纠缠的发现,开启了信息技术的新纪元。我们将展望量子计算的潜力,解释量子比特(Qubit)如何利用叠加态和纠缠态,实现超越经典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尤其是在大数分解、材料模拟和药物研发方面的突破性应用。同时,量子加密(如BB84协议)的原理也将被清晰阐述,它如何利用物理定律提供理论上不可破解的通信安全保障。 第四部分:从量子场论到标准模型初探 为了将微观物理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本部分将简要介绍量子场论的初步概念。我们将解释,在现代物理的视角下,粒子不再是永恒不变的实体,而是场的激发态。这种视角将电磁场、弱核力和强核力统一起来,构成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框架。读者将了解到夸克、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如光子、W和Z玻色子)的“家族谱系”,以及希格斯玻色子如何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机制。 结语:持续的探索与未解之谜 本书的结尾部分将回顾人类在微观世界探索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展望当前物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例如如何调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寻求“万有理论”的可能性,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获得一套坚实的现代物理学知识体系,不仅能理解新闻中报道的那些高深物理发现,更能培养起用更深层次的、基于概率和场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独特视角。本书旨在激发新一代的科学探索者,去解开隐藏在更深层次的自然奥秘。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入手的是《趣味物理学续编》,出版社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书号是9787515306810。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物理这门学科,一旦脱离了课本上那些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就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迷人面貌。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晨曦中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到夜晚仰望星空时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星系,都蕴藏着令人着迷的物理原理。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唤醒我对物理探索热情,又能轻松读懂的书。市面上有很多号称“趣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读起来还是觉得有些生涩,或者过于浅显,无法满足我深入了解的愿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趣味物理学”这个概念有了新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引人入胜的探险故事,带领我穿越那些看似枯燥的物理世界,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奇妙规律和智慧。我期待书中能够讲解一些我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然后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学原理,让我能够恍然大悟,甚至能用它去解释一些新的观察。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让我对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理现象产生新的思考,激发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我购买《趣味物理学续编》是抱着一种“填补空白”的心态。之前我接触过一些物理学入门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侧重历史,要么过于侧重某一个分支,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我尤其期待它能够将一些我曾经在其他地方零散接触到的物理概念,通过一个更加系统和连贯的方式串联起来。比如,我一直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概念很感兴趣,但往往觉得它们太过高深莫测,难以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亲民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为我打开通往这些前沿物理学领域的大门。我希望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比喻和类比,帮助我理解这些看似“反直觉”的理论,让我不再感到束手无策。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介绍,让我对这个学科的演进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通往物理学殿堂的一块坚实的垫脚石,为我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评分

拿到《趣味物理学续编》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深入浅出的叙事风格。读一本关于科学的书,最怕的就是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艰深的教科书,充斥着令人望而生畏的术语和复杂的数学推导。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漫步在物理学的世界里,不急不躁,循序渐进。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经典物理现象时,那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比如,当讲到惯性的时候,它并没有直接抛出“牛顿第一定律”,而是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出发,比如汽车突然刹车时身体前倾的感受,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其核心要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如此轻松愉快,仿佛在与一位博学的朋友交流,而不是在接受枯燥的知识灌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风格,继续为我揭示更多物理学中的奥秘,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充满物理规律的世界,不再对那些“为什么”感到困惑。

评分

对于《趣味物理学续编》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超越简单的科普,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介绍物理现象和原理,更能引导我思考这些原理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例如,当书中介绍到“时间膨胀”或者“空间扭曲”的概念时,我希望它能让我不仅仅是了解这个概念本身,更能思考这些概念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所带来的冲击。我喜欢那些能够激发我批判性思维的书籍,让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分析、去质疑、去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让我能够对周围的世界保持一颗好奇而敏锐的心。或许,它能够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发现其中蕴含的哲学意味。我期待的,是一次智识上的启迪,一次对科学理解的升华,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叠加。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如何点燃读者的好奇心有着独到的见解。我翻阅《趣味物理学续编》的时候,常常会被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所吸引,然后作者就能够从这些细节中抽丝剥茧,引出深奥的物理学原理。例如,书中关于“声音传播”的部分,可能就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回声,或者乐器演奏的声音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讲起,然后逐渐深入到声波的振动、频率、振幅等概念。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更复杂的物理概念时,所采用的“可视化”解释方法。他们会借助一些生动的图示、形象的类比,甚至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趣味故事,来帮助读者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降低理解的门槛,更能让知识在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期待在后续的阅读中,能够继续体验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乐趣,发现更多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物理学智慧,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惊喜的发现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