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套利与市场均衡:对证券市场失衡的套利分析:an arbitrage analysis on the disequilibrium of securities market | 作者 | 吴志峰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14188783 | 出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套利是证券市场价格形成的微观机制,是市场制度建设依赖的微观依据。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运用规范和实证结合、归纳与演绎统一的研究方法,并一般性的运用博弈论原理来阐述问题,大量运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1)从套利概念的本原出发并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套利作为一种价格形成机制来看待,提出了在进行市场制度建设时应考虑套利机制的观点;(2)系统总结了套利技术,有助于套利技术在中国的应用;(3)提出了“垄断性套利”的概念,为香港干预市场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4)开创性地将外生的制度安排引入套利与市场均衡关系的研究中,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失衡和无效做出了套利解释,为转型经济证券市场制度建设提供了微观依据。 |
| 作者简介 | |
| 吴志峰 男,1971年生,湖南涟源人,现在招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分别在吉林大学、暨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5到8月被选派参与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重大课题《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系两位研究者之一。研究领域主要为激励理论、公司治理、微观金融与资本市场等,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和主持多个课题研究,其中近一年内参与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银监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开发银行四项课题,在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组织结构、长期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银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 目录 | |
| 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l 1.2理论文献及评述/3 1.3结构与内容安排/7 1.4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9 第2章套利引论 2.1狭义的套利/ll 2.2广义的套利/l2 2.3套利分类/13 2.4套利要素分析/18 2.5概念区分:套利、对冲与投机/l9 2.6无套利与资本市场理论/2l 2.7套利行业简介/23 2.8 本章小结/24 第3章套利技术与应用 3.1套利技术基础/26 3.2 汇率套利与利率套利/34 3.3可转换证券套利/36 3.4期货与指数套利/39 3.5 并购与风险套利/43 3.6宏观套利/51 3.7本章小结/55 第4章套利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4.1 新古典理论中的套利与市场均衡/59 4.2理性预期理论中的套利与市场均衡/61 4.3 有效市场理论中的套利与市场均衡/63 4·4 套利的有限性:委托代理关系对套利与市场均衡关系的影响 4-5套利的无效性:意见分歧、一致行动与泡沫的持续和破灭/ 4.6本章小结/80 第5章对冲基金:套利技术的应用与市场冲击 5.1对冲基金概论/82 5.2对冲基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87 5.3 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套利技术运用/90 5.4对冲基金与市场冲击/l05 5.5 垄断性套利: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及理论解释/lll 5.6对对冲基金垄断性套利的防范/ll5 5.7本章小结/119 第6章中国证券市场失衡的套利分析 6.I 转型经济条件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失衡与无效/l2l 6·2一般性分析:制度安排对套利与市场均衡关系的影响/l26 6.3 实证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套利机会与套利模式/l35 6.4对中国股市泡沫及其破灭的套利解释/159 6.5完善套利的制度安排、促进市场的均衡与效/168 6.6本章小结/171 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泛泛而谈市场预测,而是聚焦于“失衡”这个关键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构建了一套深入的市场分析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套利机会时所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被市场暂时忽视的价值洼地,并解释这些洼地是如何产生的,又将如何被修复。这种“找茬”式的分析方法,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于风险的评估和控制的论述,也相当到位。套利并非没有风险,任何投资都伴随着不确定性。作者在介绍各种套利策略的同时,也详细阐述了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来规避损失。这使得整本书的分析既具有前瞻性,又充满现实意义。我曾尝试过一些简单的套利操作,但常常因为对风险的判断不足而得不偿失。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在追求收益的同时,风险控制才是基石。作者对于不同市场环境下套利机会的变迁,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让我认识到,市场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套利者的任务,就是在这种变化中寻找机会。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了证券市场错综复杂的“失衡”图景。在我翻阅的初期,我被作者那种严谨的逻辑和层层递进的分析所吸引。书中对“套利”的定义和应用,并非简单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晦涩难懂的市场现象,在作者的笔下,仿佛被剥去了迷雾,露出了其内在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关于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价格偏差,以及聪明资金如何抓住这些短暂机会的文章,让我对市场的效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曾以为套利只是少数高频交易者的专属游戏,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套利的原理,即使是普通投资者,也能从中获得启示,从而更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避免盲目跟风。书中对不同类型套利机会的分类,比如统计套利、事件驱动套利等,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过于生僻的术语,而是尽量将复杂的金融理论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于我这样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场深度对话,受益匪浅,也更加期待书中对“市场均衡”的深入探讨。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枯燥公式和复杂图表的学术著作,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在撰写此书时,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平衡理论的深度和内容的易读性。他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套利”这个概念解释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市场无效性”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市场并非总是高效的,以及在哪些情况下,价格可能会偏离其内在价值。这种对市场本质的深刻剖析,让我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有了新的审视角度。书中关于“市场均衡”的论述,更是将“套利”这一概念提升到了更高的哲学层面。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赚钱,更是关于市场如何自我调节,以及价格是如何最终回归均衡的。作者通过分析市场失衡的根源,探讨了价格发现的过程,以及套利行为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式,让我对整个证券市场的运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套利”,更是让我理解了“套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市场逻辑。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对“市场失衡”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在证券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搜寻那些微小的、被忽略的“线索”。他不仅指出了市场的“错误”所在,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错误”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套利者又是如何利用这些“错误”来实现盈利的。书中对不同类型套利策略的介绍,涵盖了从简单的价格差异到复杂的衍生品套利,让我对套利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如何催生套利机会的章节印象深刻,这让我认识到,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在套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套利并非“无风险”的,并详细探讨了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这使得我对套利的认识更加立体和成熟,不再是简单的“低买高卖”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术”,更重要的是阐述了“道”,即套利背后的市场逻辑和经济原理。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将“套利”这一略显专业的金融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极具启发性。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亲切,他没有使用高高在上的语气,而是仿佛一位朋友在与我分享他对证券市场的独到见解。我非常喜欢书中对“市场效率假说”的批判性分析,它解释了为什么完全有效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以及套利行为恰恰是市场趋向效率的一种体现。书中对各种现实中的套利案例的细致描述,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套利者的思维过程和操作细节。从商品期货的跨期套利,到股票市场的合并套利,再到外汇市场的利率平价套利,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分析了其中的逻辑和风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短期失衡”和“长期均衡”的讨论印象深刻,它让我认识到,套利机会往往是短暂的,需要敏锐的观察和快速的反应。同时,这本书也并非仅仅停留在“如何寻找套利机会”的层面,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套利行为对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套利策略的演变和创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实操性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证券市场的运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