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恭王府手绘图
定价:10.00元
作者:北京通典图书有限公司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085330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府是仅次于皇宫的建筑群,是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所遗留下来的较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之一。清代自皇太极开始,即对宗室进行分封,但清廷采用的是“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的原则,诸王没有封地,不外出就藩,只受封吉祥的名号,获赐在京城建府邸居住。据统计,从顺治至嘉庆朝,京城共有王公府邸89所。一至2006年底,北京有府址可寻的王公府邸共46座,恭王府是现存王府中保存完整的一处,其建筑质量之精,后花园景物之幽美,在晚清王府中是比较突出的。今虽历经沧桑,其风貌犹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画册,初拿到手时,那种装帧的质感就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厚度、纹理,都透着一股子沉稳和典雅,完全不是那种廉价印刷品能比拟的。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毕竟“恭王府手绘图”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那种老一套的旅游纪念品图集。可一旦翻开,那种细腻的笔触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它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到此一游”式的写生,而是真正倾注了作者对建筑细节的理解和热爱。比如,光是看那几张描绘后罩厅檐角琉璃瓦的特写,就能感受到工匠手艺的精湛,每一片瓦的弧度、每一块砖的颜色过渡,都处理得极其到位。尤其欣赏作者在光影处理上的功力,在不同的时间段,光线是如何穿过垂花门,洒在院落青石板上的那种斑驳感,简直栩栩如生。读着每一幅图,我仿佛能闻到老宅里特有的那种历史沉淀下来的木香和泥土气息。它更像是一部无声的建筑史诗,通过视觉的语言,讲述着一座王府从鼎盛到沉寂的漫长时光。如果说文字有局限,那么这套画作就是用色彩和线条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密室。
评分我是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现代化的CAD图纸和三维建模。坦率地说,我对传统的手绘作品,尤其是这种针对特定历史建筑的深度描绘,一直抱有很高的敬意,但也难免会带着一些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其准确性。这本《恭王府手绘图》,在我看来,几乎达到了“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完美平衡点。它的线条精准到几乎可以作为测绘的辅助参考,每一个斗拱的层级、每一道花窗的纹样,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描摹。但同时,它又没有落入那种匠气过重的陷阱,那种刻意去“美化”或“过度写实”的痕迹在书中几乎找不到。它呈现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客观”——既尊重历史事实,又通过作者的审美滤镜,将其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对比许多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而牺牲细节准确性的当代速写集,这本画册的严谨性令人信服。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手绘”,是建立在深厚知识积累之上的自由表达,而不是随意的涂鸦,这本书绝对值得所有对中国传统营造学有兴趣的人收藏和研读。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恭王府的印象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那种标准化的介绍上,觉得它无非就是另一个保留下来的王府而已。然而,这本画册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更是关于“生活”的痕迹。最让我动容的是那几张描绘王府生活场景的“侧影”。比如,一位老仆人提着食盒穿过游廊的背影,或者在角落里修补器物的工匠侧脸。这些人物的出现,瞬间让冰冷的石头和木头活了起来,赋予了这座府邸呼吸和故事。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把人物画得过于突出而喧宾夺主,而是像镜头拉远后捕捉到的瞬间,自然地融入环境,却又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日常节奏。这让我开始思考,在这些宏伟的殿宇之下,曾经发生过多少或喜或悲的微小瞬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共情”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深处的脉搏,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的建筑研究。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品应该拥有时间沉淀的厚重感,而不是一时的潮流跟风。这套手绘图集恰恰具备了这种特质。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描绘季节更迭中王府面貌的组图。比如,描绘冬日雪后初霁的场景,那种墨色晕染出的天空的清冷感,与白雪覆盖下朱红宫墙的厚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面情绪饱满,极具张力。与之相对的,还有几幅夏日浓荫蔽日的内院图,竹影婆娑,光线被树叶切割得支离破碎,营造出一种夏日的宁静与疏离。这种对氛围的精准拿捏,不是靠电脑特效能达到的,它需要画家对自然光影的长期观察和深刻理解。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创作时,似乎有意保留了手绘特有的那种“拙趣”——不是贬义的,而是指笔触下流露出的生命力和不完美性,这使得整个系列作品充满了人情味,而不是冰冷的建筑模型复制品。这让我联想到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计白当黑”的写意手法,在描绘具体建筑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写意精神,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评分坦白说,我最近迷恋上研究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尤其是清代王府的形制,但网上的资料大多是冰冷枯燥的平面图和文字描述,缺乏直观的感受。这本画集,简直是为我这种“视觉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救星。它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描绘宏大的全景上,而是深入到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比如那几张描绘“流杯池”的侧视图,水面的动态感捕捉得极好,让人几乎能听到潺潺水声。还有几幅表现王府内戏楼布景的场景,那些繁复的戏服纹样、木雕的细节,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我对比了多方资料,发现作者对“礼制”在建筑中的体现把握得非常精准,比如不同等级的门槛高度、台基的形制差异,都通过绘画这种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看画,不如说是一次沉浸式的府邸漫游,每翻一页,都是一次空间上的精确导航。对于想深入了解清代王府规制和审美情趣的人来说,这本图册的价值,远超其标价所能衡量的范围,它提供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在场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