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夫妇的格式
定价:29.80元
售价:12.5元,便宜17.3元,折扣41
作者:(日)桥田寿贺子 ,许晓平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70134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情感力作。日本天后级剧作家、《阿信》《冷暖人间》作者桥田寿贺子的非电视版情感力作。 *适合东方家庭的相处智慧。在高离婚率、 “女权主义”思潮高涨的当下,该如何摆正自己在婚姻中的位置?又该如何面对夫妻关系?桥田寿贺子为我们提供了*适合东方家庭的夫妻相处智慧。 亿万人受用的婚姻箴言。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作为日本**秀的剧作家,桥田多年来对于婚姻的感悟箴言,这些智慧曾触动亿万观众。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内容提要
独立、自主、刁蛮、任性,这类女人也许会有浪漫的恋情,但在婚姻中,他们注定会撞得头破血流。如何让当代女性更幸福、更优雅、更聪明的过日子?阿信、冷暖人间作者,日本天后级编剧桥田贺寿子,贡献夫妇相处的智慧与心得,这些智慧存在于荧屏至上,更潜藏于生活之中——夫妇间应有的格式。有些相处的道理,不能用男女平等来衡量。夫妻之间必须学会这些不可或缺的规则。
目录
卷头语
1 床头吵床尾和
2 男人也有话想说
3 心念一转,恶鬼也成福神
4 女人变,男人也会变
5 只有男人才不知道
6 孩子带大后要培育丈夫
7 内助之功乃女人之荣耀
8 男人绝不该下厨
9 男人的牢骚有理由
10 夫妻之间有格式
11 度量也是女人的才干之一
12 佯装不知、说话委婉
13 “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体贴妻子
14 孩子并非维系夫妻感情的纽带
15 男人应该让妻子与孩子更了解自己
16 女人的三从之德
17 夫妻乃破锅配破盖
18 侍奉公婆不自衿
19 真心尊重丈夫
20 不要先走一步
21 处理善后的方法
22 一个人,并不孤独
卷尾语
作者介绍
桥田寿贺子
日本小说家、剧作家。在前后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桥田寿贺子以女性题材为主,写下了数量惊人的电影剧本、电视刷剧本、小说以及舞台剧剧本。代表作有:电视剧《阿信》、《血疑》、《冷暖人间》、《女太合记》等;小说《结婚》、《夫妇》等;舞台剧《结婚》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其叙事结构上的大胆与创新。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小说线性叙事的固有认知,采用了碎片化、多视角的叙事手法,如同将一块巨大的、复杂的马赛克拼图拆散后,要求读者自行去寻找关联。起初,这种跳跃性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时间线索如同被打碎的玻璃,四处散落,读起来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去重构。然而,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魅力——信息如同潜流般在不同的章节间穿梭,前一章节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在后一个场景中突然爆发出惊人的解释力。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被动接收故事,不如说是一种主动参与的智力挑战。我甚至会拿起笔,在书页的空白处画下人物关系图,试图梳理出那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阅读过程,极大地提升了代入感和成就感,让我深刻体会到创作者在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它挑战了读者的耐心,但回报以更深刻、更立体的人物群像。
评分初翻开这本厚重的文集,一股扑面而来的年代气息便将我牢牢吸住。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流行读物,而是像一部老电影的胶片,每一帧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和人情的纠葛。我立刻被卷入了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世界,文字的打磨如同精雕细琢的玉器,温润而有光泽。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细腻到令人咋舌,即便是描绘一场寻常的家庭聚餐,也能从中品出不同人物微妙的心绪波动。我仿佛能闻到旧式日式庭院里青苔的味道,听到木格窗外风铃轻微的碰撞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去回味那些似乎只存在于记忆深处的场景。它探讨的议题,看似是关于个体命运的沉浮,实则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那些亘古不变的挣扎与和解。读完一部分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下,主人公们是如何维系那份脆弱而又坚韧的情感纽带的,这种探究的欲望,驱使着我一页页地往下翻,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中那个默默观察一切的旁观者,为那些未曾谋面的角色们牵肠挂肚。
评分这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是尖锐而毫不留情的,但它绝非是那种空洞的口号式批判,而是通过极其生活化的场景,将社会结构性的矛盾层层剥开。作者似乎对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阶层固化、性别权力结构有着深入的洞察和体验。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规则”所困扰,这些规则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每一个试图挣脱命运的角色。读到一些情节时,我甚至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限制的环境之中,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人物塑造成完美的英雄或彻底的恶棍,每个人物都在体制的挤压下,做出了符合其生存逻辑的选择,即便这些选择充满了道德的灰色地带。这种复杂性,远比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要深刻得多,它迫使读者去反思:在极端的生存压力下,我们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妥协?这种对人性的拷问,是这部作品长久留在我脑海中的重要原因。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克制和内敛的,这与我以往偏爱的热烈奔放的叙事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似乎非常吝啬于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专注于用最简洁、最精准的词汇去勾勒人物的内心活动。很多时候,情感的爆发点并不在于激烈的对白,而是停顿、是欲言又止,是环境的寂静。这种“留白”的艺术,反而让读者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空间。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去体会字里行间隐藏的巨大张力。例如,仅仅是对一个茶杯的描摹,就能侧面反映出人物长久压抑的情绪。这种阅读的“慢艺术”,迫使我放下了外界的喧嚣,全身心地沉浸在角色微妙的心理剧场之中。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不是外显的嘶吼,而是深藏于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沉静了许多,对人际交往中的那些“未说出口的话”有了新的理解。
评分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对“空间”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里的空间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本身就是叙事的一部分,甚至是角色的延伸。无论是拥挤逼仄的城市公寓,还是空旷寂寥的乡间小路,每一个场景都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例如,某些角色的心理防线,往往与他们所处的物理环境的封闭性或开放性直接挂钩。我仿佛能感受到建筑材料的冰冷、墙壁的厚重如何影响着人物的情绪。这种对环境的精细刻画,使得场景的切换本身就带有叙事推动的作用。读到故事的后半段,当环境的基调发生转变时,我立刻就能预感到人物关系或命运也将迎来重大的转折点。这种将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高度融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文本的密度,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行走”于作者精心构建的一个个微缩世界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