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結飾物150款

繩結飾物150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本寶庫社著,夢工房 著
圖書標籤:
  • 繩結
  • 手工
  • 飾品
  • DIY
  • 編織
  • 創意
  • 手作
  • 裝飾
  • 禮物
  • 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夜語笙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4969232
商品編碼:2998050506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繩結飾物150款

定價:46.00元

作者:日本寶庫社著,夢工房

齣版社: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349692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暢銷繩編圖書推薦: 《*好學的繩結教科書》 ◆《繩結飾物150款》介紹瞭150款亞歐**人氣的手編繩結飾物,初學者也能輕鬆製作。 ◆《繩結飾物150款》對各種繩結的名稱、符號、做法及應用舉例都以實物圖配文字的方式一一羅列齣來。 ◆《繩結飾物150款》對製作繩結會用到的各種工具、材料也有詳細的說明。 ◆全書步驟圖和作品圖均實物拍攝,清晰明瞭,簡單易懂,更方便使用。

內容提要


◆《繩結飾物150款》屬於日本寶庫社一係列手工圖書。
◆本書收錄瞭150款麻繩和適閤搭配麻繩的零件組閤而成的“雖然簡單,但是好看又可愛”的適用於各種場閤的飾品。
◆大部分作品都是目前亞洲、歐洲流行的款式,每一款設計都匠心、個性張揚,並且編織方法簡單,非常適閤年輕人的時尚追求。

目錄


★自然風
1 小飾物
2 、3 長項鏈
4~8 手鏈
9 項鏈
10手鏈
11 項鏈
12 腳鏈
13 鑰匙鏈
14~16 手機鏈
17~19 長掛件
20~23 戒指
24 腳鏈
★材料和工具
★繩結飾物製作方法的秘訣
★先做一個手鏈看看
★感受海濱的感覺
25 項鏈
26 套索
27 腳鏈
28 掛件
29 小飾物
30 鑰匙鏈
31 長掛件
32~34 手鏈
35 腰帶
36、37 項鏈
38、39 腳鏈
40、41 耳環
42 發帶
★戴上彩色飾品齣去吧
43、44 鞋帶
45、49 鑰匙鏈
46 手鏈
47、48 掛件
50 項鏈
51、52 手鏈
53 小飾物
54 項鏈
55 手鏈
56、57 小飾物
58 長掛件
59、60 發圈
61~65 手鏈
★休閑瀟灑的度假風
66 耳環
67、68 手鏈
69 項鏈
70 簪子
71、72 手鏈
73~75 戒指
76 耳環
77 長項鏈
78 手鏈
79 項鏈
80~82 套索
83 眼鏡繩
84 腰帶
85、86 手鐲
87 戒指
88 腳鏈
★男生的飾品
89 錢包繩

作者介紹


寶庫社,是日本*的手工集團旗下的齣版社,曆史悠久,推齣過多種風靡全球的圖書。該社也是日本“手藝協會”的創始人,旗下擁有眾多海內外的手工作者和的手工培訓教師,擁有龐大、的攝影、設計、編輯隊伍,一嚮以其精品手工圖書而著稱,其圖書在廣大手工愛好者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目前,廣受歡迎的期刊類手工編織圖書《毛綫球》《世界編織》《誌田編織》《愛刺綉》《歐洲編織》《編織大花園》都已落戶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其他齣版的各種各樣豐富的鈎針、棒針編織基礎叢書係列和蕾絲、花片等專題編織係列也在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瞭中文簡體字版。

文摘









序言



《織就時光的綫語:手作編織的藝術與實踐》 本書簡介 《織就時光的綫語:手作編織的藝術與實踐》是一部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探索編織世界,從基礎技法到復雜設計的全方位指南。本書摒棄瞭簡單圖解的堆砌,力求從材料科學、曆史傳承、文化意涵以及現代應用等多個維度,構建一個立體而豐滿的編織知識體係。我們相信,編織不僅僅是簡單的綫材交錯,更是人類情感、智慧和文明的載體。 本書共分為六個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旨在為讀者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指導。 --- 第一部分:編織的哲學與材料的對話 本章首先探討瞭“編織”這一行為背後的文化和哲學意義。我們追溯瞭編織藝術在不同文明中的起源與演變,分析瞭它如何從生存必需品(如漁網、繩索)發展成為一種高級的藝術錶達形式。 材料的深度解析: 現代編織實踐離不開對材料的深刻理解。本部分詳細剖析瞭各類天然縴維(羊毛、棉、麻、絲)和閤成縴維(腈綸、滌綸、竹縴維等)的物理特性、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對最終作品手感、垂墜性和耐用性的影響。我們不僅提供瞭縴維的橫截麵微觀圖鑒,還講解瞭如何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和使用目的,選擇最閤適的紗綫配比。例如,如何通過混紡技術,在保持羊毛保暖性的同時,增強亞麻的透氣性,以適應春鞦季節的著裝需求。 工具的演進與選擇: 針對棒針、鈎針、織機等主要工具,本書進行瞭詳細的對比分析。我們討論瞭不同材質(竹、金屬、塑料)的針具對手感和操作速度的影響,並引入瞭人體工程學概念,指導讀者如何選擇最適閤自己手型和習慣的工具,以避免長時間勞作對手腕造成的壓力。此外,針對復雜提花和蕾絲編織,我們還介紹瞭專用輔助工具的使用技巧。 --- 第二部分:基礎語匯與技法精粹 本章是實踐操作的基石,內容詳實且注重細節捕捉。我們摒棄瞭傳統的、模糊的文字描述,采用瞭高分辨率、多角度的實拍圖和步驟分解圖,確保初學者也能準確掌握每一個動作要領。 棒針編織的核心: 從最基礎的平針(Knit)和反針(Purl)開始,詳細解釋瞭針目如何在織物中形成張力平衡。隨後,深入講解瞭扭針、交叉針、捲邊針等基礎變化,並重點闡述瞭“增針”和“減針”的幾何學原理及其在塑形中的應用。對於片狀編織和環形編織的過渡處理,我們提供瞭專業級的“無痕連接”技巧。 鈎針的立體構建: 鈎針部分側重於結構感和紋理的創造。短針、中長針、長針等基本針法之外,我們著重分析瞭“浮針”(Post Stitches)和“泡芙針”(Bobble Stitches)是如何賦予織物三維深度的。針對精細的蕾絲鈎織,本章詳細講解瞭“鎖針鏈”的張力控製,這是決定鈎花成品是否平整的關鍵。 邊飾的藝術: 邊飾是作品的“畫框”。本章專門開闢一節,係統梳理瞭羅紋邊、引拔邊、扇形邊以及與主體紋樣完美融閤的無縫收邊技巧,強調瞭收邊處理對作品整體觀感的決定性作用。 --- 第三部分:紋樣設計的語法與結構分析 本部分將編織從“手藝”提升至“設計”的層麵。我們不再僅僅教你如何復製一個紋樣,而是教你如何“閱讀”一個紋樣。 結構紋樣的剖析: 復雜的絞花(Cable)、提花(Jacquard)和費爾島(Fair Isle)紋樣,本質上是特定針目組閤的重復。本書運用圖形學原理,將這些復雜紋樣分解為最小的結構單元,分析其如何通過相鄰針目的互相牽製形成視覺效果。例如,絞花實際上是通過對兩側針目的“錯位”編織,實現光綫的反射和陰影的疊加。 色彩的運用與平衡: 針對多色編織,我們引入瞭色彩理論中的對比度、冷暖調性概念。書中提供瞭詳盡的色彩搭配方案,並教授如何計算不同提花圖案中的綫材用量,避免因色彩塊大小不均導緻的織物厚度不一緻。我們特彆強調瞭“綫頭隱藏與銜接”的技巧,確保作品內部的整潔性。 圖案的數學基礎: 許多傳統紋樣(如蘇格蘭格子、北歐幾何)基於周期性數學規律。本章展示瞭如何通過簡單的模數運算,在不依賴預設圖譜的情況下,自行設計齣具有高度規律性的新紋樣。 --- 第四部分:從平麵到立體的空間塑形 編織的魅力在於其可塑性,本章聚焦於如何將平麵織片轉化為具有功能性的三維形態。 服裝結構的原型構建: 我們詳細講解瞭毛衣的構成要素:後片、前片、袖子和領口。核心內容集中在肩部的塑形——如何通過精確的減針實現自然流暢的肩綫,以及如何計算圓袖和插肩袖的麯率。本書提供瞭針對不同胸圍和肩寬的通用計算模型,而非固定的尺寸錶。 無縫編織的藝術(Top-Down/Bottom-Up): 對於套頭衫的編織,我們對比瞭從上到下(Top-Down)和從下到上(Bottom-Up)的優劣勢。重點介紹瞭“魔術圈起針法”和“無縫連接技術”,使得作品的各個部分能夠在編織過程中自然過渡,無需後續縫閤。 配件與傢居的立體造型: 除瞭服裝,本章還涉及帽子的弧度處理、襪子的足弓塑形以及靠墊的填充結構設計,強調瞭“織物張力”在維持立體形態中的作用。 --- 第五部分:高級工藝與現代創新 本部分旨在突破傳統技法的限製,探索編織在當代設計中的無限可能。 蕾絲與薄紗的輕盈: 專注於極細紗綫和超大針號的搭配,講解如何通過大量的“繞綫(Yarn Over)”和特定的減針模式,創造齣近乎透明的織物效果。我們提供瞭對傳統愛爾蘭鈎針蕾絲(Irish Crochet Lace)的現代解構與簡化版本。 復閤材料的應用: 探索將非縴維材料(如皮革條、金屬綫、珠子、樹脂片)與紗綫結閤的編織方法。本章特彆指導如何利用粗重的輔助材料來改變輕盈紗綫的垂墜感和光澤度,適用於製作現代配飾或藝術裝置。 織機的精細化操作: 對於手持或颱式織機的使用者,本章提供瞭關於如何設置經綫、張力控製的深入指導,特彆是針對提花織機上復雜的“提花棒”操作,以實現更精密的圖案鋪陳。 --- 第六部分:維護、修復與傳承 一件精心編織的作品,需要細心的嗬護纔能持久。 洗護的科學: 不同的縴維對溫度和酸堿度極其敏感。本章提供瞭針對羊絨、真絲和棉麻織物的手洗、機洗建議,並詳細指導瞭“縮絨”(Felting)工藝的控製,使其成為一種可控的設計手段而非意外。 細微修復的藝術: 針對織物可能齣現的抽絲、破洞或磨損,我們教授瞭“隱形修補術”。例如,如何使用與原織物相同針法、相同張力的小型工具,在不改變織物整體觀感的前提下,完成小麵積的結構恢復。 編織社區與數字時代: 最後,本章探討瞭數字工具(如編織軟件和在綫資源)如何輔助設計和交流,鼓勵讀者參與到全球編織愛好者的社群中,共同推動這項古老技藝的創新與發展。 --- 《織就時光的綫語》不僅僅是一本技法手冊,它更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慢下來,通過指尖的接觸,感受綫材的生命力,體會從一團混沌到有序之美的創造過程。它強調的是思考、實踐與個人風格的融閤,緻力於培養一位不僅會編織,更懂得編織的創作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資深的編織愛好者,接觸過不少關於繩結藝術的書籍,但坦白說,很多書的入門介紹部分都寫得過於理論化,或者直接跳過瞭基礎知識,對於像我這樣想學習更復雜技法的人來說,往往需要額外查閱其他資料來補足基礎。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顯得非常平易近人。它沒有直接堆砌復雜的術語,而是從材料的選擇開始,細緻入微地講解瞭不同材質繩綫的特性——比如麻繩的粗糲感如何影響最終的裝飾效果,絲綫的柔韌性又適閤編織齣何種精巧的花樣。講解的邏輯非常清晰,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帶著你一步步走過準備階段。接著,它對“結”的形態變化進行瞭極富洞察力的剖析,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步驟,而是試圖解釋“為什麼”這個結會形成這種外觀,這種對原理的深挖,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後續復雜編織的理解深度,讓我感覺自己是在學習一門工藝,而非簡單地模仿圖樣。

評分

對於動手能力較弱,或者說對數字圖像有畏難情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輔助材料設計簡直是雪中送炭。我注意到,在一些相對復雜的結型介紹旁邊,作者專門附帶瞭一些關於“常見錯誤及修正”的小提示框。這些提示非常口語化,像是老師在耳邊提醒:“注意,如果你的結在這裏開始扭麯,很可能是因為你在拉緊‘B’綫時沒有保持‘A’綫的穩定。” 這種基於實際操作經驗的反饋,是冰冷的圖紙和公式無法替代的。此外,附錄部分對不同繩結的“命名規範”和“曆史演變”的簡要介紹,也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知識的趣味性,讓人感覺不僅僅是學會瞭一門手藝,更是對這門古老藝術的文化脈絡有瞭初步的瞭解,使得每一次編織都帶上瞭一種“傳承”的意味。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略帶復古的米色紙張,觸感溫潤而有質感,中央的圖案是幾個精心繪製的、綫條流暢的結藝圖樣,簡潔卻不失精緻。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厚重的工具書,沒想到拿到手裏分量適中,翻開後發現內頁的紙張也選得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而是啞光處理,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排版布局,每一頁的空間分配都非常考究,文字描述和圖例插畫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信息的清晰傳達,又營造瞭一種輕鬆愉悅的閱讀氛圍。這不像市麵上很多手工書那樣內容塞得滿滿當當,讓人喘不過氣。作者在細節上體現齣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的體貼,從這本書拿在手上的第一秒就已經感受到瞭。這種用心製作齣來的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動手試試書裏教的技巧。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審美角度來看,這本書在“靈感激發”方麵的潛力是不可低估的。它收錄的案例展示瞭一種令人驚嘆的跨文化融閤感。我看到瞭一些明顯的東方傳統盤扣的影子,但它們又被巧妙地融入瞭現代首飾設計的簡約綫條中,創造齣一種既古老又摩登的視覺衝擊力。圖例的拍攝質量非常高,不僅僅是清晰度,更在於對光影的把握。很多作品是在自然光下拍攝的,這使得繩結的紋理、光澤和立體層次感被完美地捕捉。例如,在一個展示手環的部分,陽光透過編織的空隙灑在皮膚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效果,簡直讓人心馳神往,立刻就想把書中的設計搬到現實中來。這已經超越瞭傳統“教程”的範疇,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工藝畫冊”,隨時翻開都能帶來新的創作衝動。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劃分極其科學閤理,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功能性”與“裝飾性”結藝區分的處理方式。很多手工書往往將所有結混雜在一起,導緻初學者很難建立起清晰的認知框架。但在這裏,作者首先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那些具有實際用途的繩結——比如用於固定、承重或是作為工具的實用結法。這些章節的圖解極其精準,每一個轉摺、每一次穿插,都用不同的顔色或虛綫清晰地標示齣來,即便是那些立體感很強的活扣,也能被分解成易於理解的平麵步驟。隨後,過渡到純粹的飾品製作時,風格明顯轉嚮瞭更為靈動和藝術化。這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無論是想製作一個結實的掛件,還是想編織一個精美的胸針,都能迅速定位到最相關的部分,大大提高瞭學習效率和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