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许地山:国学与国粹
定价:25.80元
作者:许地山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8111990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粹与国学》综汇许地山在大公报相继发表的十三篇议论文章,论题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
内容提要
本书综汇作者许地山在《大公报》相继发表的十三篇议论文章,论题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国粹与国学》严厉地批评了当时中国一批以保存“国粹”为口号,而不知“国粹”为何物的文人学者。他提出“国粹”便是“一个民族在物质上、精神上与思想上对于人类,至少是本民族,有过重要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继续有功用,继续在发展”的东西。
目录
作者介绍
许地山,字地山,笔名落华生。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构建传统文化体系的宏大叙事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拘泥于某一两个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努力将诗词歌赋、建筑园林、乃至饮食礼仪都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察,试图还原一个立体的、有生命力的“中国精神”。尤其是在论述“天人合一”思想如何渗透到古代园林设计中的章节,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新颖,他将文人的情感寄托与具体的景观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读完后我再看那些山水画和古典园林时,理解的深度完全提升了一个层次。这已经超越了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具整体性和历史感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评分这真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的书。在如今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能够找到这样一部可以沉浸式阅读的著作实在不易。作者在描述那些古老的仪式和哲学思想时,用词考究,句式多变,读起来有一种古典的韵律感,仿佛能感受到文字背后承载的时光的重量。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礼”的阐释,将其从繁文缛节中剥离出来,回归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那份尊重与秩序感,这种阐释极具穿透力。合上书卷时,心中涌起的不是知识的满足感,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上的充盈,感觉自己好像和那段悠长的历史有了一次深刻的对话。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作者的文笔竟然如此流畅且富有感染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戏曲艺术和民间手工艺的部分,简直是一部微型的文化人类学报告。作者并非只是罗列技艺,而是深挖了这些“国粹”背后的社会结构和审美变迁。比如,他详细描绘了某个地方皮影戏班子在一个村落里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影响力,那种烟火气和历史的厚重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为我们正在流失的传统感到惋惜,同时也激发了强烈的保护欲。整个叙述的节奏把握得极好,张弛有度,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老者娓娓道来他毕生所学,充满了温情和敬意。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几篇关于传统文化精髓的探讨,写得深入浅出,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与古韵的时代。作者对儒释道思想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鲜活的案例,使得那些原本显得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中庸之道”的重新解读,它跳出了传统上那种“和稀泥”的刻板印象,展示了其在复杂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中的精妙平衡艺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辟的论断,然后对照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境,收获颇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用心,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排布都透着一股典雅的书卷气,让人爱不释手,很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难得的是它保持了难得的批判性思维。作者并非一味地歌颂古人,而是坦诚地指出了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性冲击时所暴露出的局限性,比如某些思想在过度僵化后如何阻碍了社会进步。这种既继承又反思的态度,使得全书的思想非常健康和富有活力。我尤其欣赏他对“士人精神”的剖析,探讨了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警醒。全书的逻辑推演严密,论证过程清晰,但其间穿插的个人感悟又让它充满了人性光辉,绝非冷冰冰的说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