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小窗幽記 外二種
定價:20.80元
作者: 陳繼儒 等
齣版社:萬捲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47035573
字數:
頁碼:2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小窗幽記 外二種》被譽為處世格言書,曆來為有識之士所青睞。書中幾乎每一句話均可視為警世、醒世之名言,蘊含著博大深遂的人生哲理,極富人生真昧;於微言中總結瞭坎坷人生的諸般經驗.如何免遭災禍,如何規範行止;生活的方法,處世的良策,均有詳盡論述。《小窗幽記 外二種》將其精華之語結閤經典事例,對其涵蓋的立德、修身、讀書、為學、立業等人生話題作瞭精闢闡釋和論述,堪稱現代人的人生指南,為人處世的寶典。
目錄
小窗幽記
序
捲一 集醒
捲二 集情
捲三 集峭
捲四 集靈
捲五 集素
捲六 集景
捲七 集韻
捲八 集奇
捲九 集綺
捲十 集豪
捲十一 集法
捲十二 集倩
幽夢影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跋
幽夢續影
序
跋
作者介紹
文摘
《小窗幽記 外二種》:
捲一 集醒 食中山之酒,一醉韆日(語齣《搜神記》“狄希,中山人也,能造韆日酒,飲之韆日醉。”)。今世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酲,集醒。
倚纔高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麵前恐有照膽之鏡(《西京雜記》載秦宮有方鏡,人有邪心,照之見膽張心動)。怪小人之顛倒豪傑,不知慣顛倒方為小人;惜吾輩之受世摺磨,不知惟摺磨乃見吾輩。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纔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澹泊(清靜寡欲,不追名逐利)之守,須從穠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嚮紛紜境上勘過。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使人有麵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過高,當原其可從。
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遇嘿嘿(默默)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結纓整冠之態,勿以施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勿以用之救死扶傷之日。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過分謙虛,語齣《論語·公治長》:“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為麯謹,多齣機心。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彼無望德,此無示恩,窮交所以能長;望不勝奢,欲不胖饜,利交所以必忤。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澹泊之士,必為穠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必為放肆者所忌。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纔是生成的德量。
好辯以招尤,不若切默(語言謹慎)以怡性;廣交以延譽,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費以多營,不若省事以守儉;逞能以受妒,不若韜精以示拙。費韆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構韆楹而招徠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論多寡,當厄的壺漿(語齣《左傳·宣公二年》:晉靈輒餓於翳桑,趙盾見而賜以飲食。後靈輒為晉靈公甲士.靈公欲殺趙盾,靈輒倒戈相衛,趙盾得脫。),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淺深,傷心的杯羹,(語齣《左傳·宣公日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傢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傢日‘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廈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
公問之,子傢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
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齣,公怒,欲殺子公,子公遂與子傢謀先。……弑靈公。”)召之禍。
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勢之念白輕;世途雖紛華,常思泉下的光景,則利欲之心自淡。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摺未摺,切忌再加一搦。瞭心自瞭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還集。
情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纔子安心草捨者,足登玉堂;佳人適意蓬門者,堪貯金屋。喜傳語者,不可與語。好議事者,不可圖事。甘人之語,多不論其是非;激人之語,多不顧其利害。
……
序言
這本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所蘊含的那種“不閤時宜”的堅持。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和快速反饋的時代,這種慢節奏、重細節的文字,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像許多當代讀物那樣,急於給齣結論或提供明確的指導,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體會、去感悟。我發現,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年少時讀,或許隻覺得文字華麗,意境朦朧;而如今再翻閱,便能品齣其中對世事人情的洞察與淡然。那些看似閑筆的敘述,實則暗藏著對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隻是一層薄紗輕輕覆蓋,需要用心去揭開。這是一種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書,它的價值在於沉澱,而非即時的衝擊力。
評分讀罷此書,我有一種被帶入瞭一個極其清幽、遠離塵囂的精神世界的奇妙體驗。書中描繪的那些場景,無論是竹影搖曳的庭院,還是月色下的空山,都像是經過瞭精心提純的意象,它們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作者內心深處對“雅”的極緻追求的物化。文字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不像是在宣講,更像是在耳邊低語,將那些哲理與情趣,不著痕跡地滲透進讀者的心底。讀到那些關於園林布置、案頭清供的記述時,我甚至能聞到空氣中似乎彌漫著淡淡的墨香和茶韻,讓人不禁放下手中的俗務,去審視自己生活中的“真趣”所在。它提供瞭一種對抗現代生活浮躁的良藥,讓人學會在瑣碎中尋找那份獨屬於文人的靜謐與超脫。
評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像是一本被精心整理過的“生活美學手冊”,但它高明之處在於,它從不直接“教”你如何生活,而是通過展示一種高雅的生活範本,讓你心悅誠服地去模仿和嚮往。書中對器物、花卉、乃至四季更迭的觀察,細緻入微,透露齣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比如對一盆蘭花擺放位置的斟酌,對窗外光綫角度的把玩,無不體現齣一種將日常瑣事提升到審美層麵的能力。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周圍的環境,思考如何通過微小的調整,來優化自己的精神居所。這種由內而外的審美熏陶,遠比任何生硬的教條來得有效和持久。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首先就給我一種撲麵而來的古樸之感,那種微微泛黃的紙張,帶著時光沉澱下來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輕輕翻閱。內頁的排版也頗為講究,字裏行間留有的空白,使得閱讀過程絲毫不覺擁擠,反而有種疏朗的意境。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扉頁上的題字,那種帶著灑脫勁兒的筆觸,仿佛能將人一下子拉迴到那個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年代。書中的插圖,雖然是摹印的古畫,但綫條的遒勁和意境的深遠,與文字內容相得益彰,它們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對文字意境的延伸和注解。拿在手裏,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這絕非尋常的印刷品可比擬,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把玩之間,就能感受到製作者的匠心獨運和對經典的敬畏。
評分整體閱讀體驗下來,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種“共鳴”而非“學習”。作者的情感錶達是如此的真摯而含蓄,它描繪的那些情緒——或微醺的喜悅,或對往昔的追憶,或對自然萬物的眷戀——都像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曾經體驗過,卻不曾完美錶達的情感。這種“不言自明”的溝通方式,構建瞭一種跨越時空的默契。它不是一本需要趕進度的書,而是可以隨時翻開,隨意停駐的“精神茶室”。在任何感到心神不寜的時刻,抽齣它來,指尖觸碰到粗糲的紙張,眼前浮現那些清麗的文字,便能迅速找到一個可以安放思緒的角落。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精神富足,是與外界的喧囂保持距離,而與內心的澄澈相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