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昭明文选译注(第四卷)
定价:35.00元
作者: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8052856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骚上
离骚经一首
九歌四首
骚下
九歌二首
九章一首
卜居一首
渔父一首
九辩五首
招魂一首
招隐士一首
七上
七发八首
七启八首
七命八首
诏
诏一首
贤良诏一首
册
册魏公九锡文一首
令
宣德皇后令一首
教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一首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一首
文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五首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
表
荐祢衡表一首
出师表一首
求自试表一首
求通亲亲表一首
让开府表
陈情表一首
谢平原内史表
劝进表一首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一首
让中书令表一首
荐谯元彦表一首
自解表一首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一首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一首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一首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表一首
为萧扬州荐士表一首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一首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一首
上书
启
弹事
笺
奏记
书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文选类的书籍一向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庞杂,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但是这套书的编排逻辑实在是太清晰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梳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文章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特定的主题、流派,甚至是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了精心的划分和组织。每一次翻阅,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是如何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去体会当时文人的心境和表达的侧重。特别是当几篇风格迥异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时,那种对不同时代文学风貌的把握和呈现,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种结构上的精心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文集的读者,也能迅速掌握其精髓,形成自己的理解框架,而不是被浩瀚的篇幅所淹没。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达到了一个罕见的平衡点。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它提供的详实考证和引文出处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基石,很多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体现了扎实的功底。然而,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普通爱好者的友好度。很多注释虽然深入,但表达方式却非常口语化,没有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例如,在处理一些典故时,会用现代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瞬间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常常是在通勤的碎片时间里拿出来翻阅几页,即便只是读一篇短文的选段和注释,也能感受到知识的渗透和精神的滋养。这种“雅俗共赏”的出版理念,让那些原本束之高阁的经典,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成为可以随时取用、时时品味的知识食粮,而不是只供于图书馆深处的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没得说,初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那种陈旧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页的切割边缘,那种恰到好处的粗糙感,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纹理。封面设计也很有品位,那种深沉的底色配上烫金的字体,古朴中透着一股典雅,完全没有现在很多出版物那种廉价的浮躁感。翻开内页,字体的排版布局简直是一门艺术,疏密有致,间距得当,即便是对于我们这些长时间面对屏幕的眼睛来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印刷和装帧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对于一个爱书之人来说,一本好书的物质载体同样重要,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在捧读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感受到对经典的敬畏与珍视。这种用心做书的态度,在如今的快餐文化时代,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评分每读完一个部分,我都会合上书,沉思片刻。这不是因为内容太难理解,而是因为作者在选篇上的独到眼光,总能捕捉到那些既有时代代表性,又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篇章。这些文字仿佛穿越了时空,依然能激荡起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对盛世的歌颂,还是对乱世的感慨,亦或是对友人的深情寄托,那种真挚的情感和精妙的文字组合,即便经过千年的沉淀,依然光彩夺目。阅读这些精粹,不仅仅是在学习古代的文学技巧,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对话,与那些逝去的伟大灵魂进行思想的碰撞。这种深层次的精神滋养,是任何娱乐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它让我对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强烈的自豪感。这套书,真正做到了“以文载道”,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巨大力量。
评分阅读古代经典,最怕的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注释和翻译,常常会因为一两个生僻词语或者一个典故的模糊不清,而不得不中断阅读流程,去查阅其他工具书,极大地破坏了那种一气呵成的阅读感受。然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真是无可挑剔。译注部分的处理非常得当,它没有那种生硬地逐字翻译的呆板,而是巧妙地将背景知识、词义的演变以及原作者的写作意图融会贯通,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但又丝毫不失古文的韵味。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比喻和排比句,作者的解读不仅准确到位,还常常能提供一些令人茅塞顿开的视角,让我对原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注释的深度和广度,真正体现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术精神,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非常顺畅和充实,仿佛有一位博学多识的引路人始终陪伴在侧,随时解答我的疑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