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中国美的100个地方

满28包邮 中国美的100个地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旅游
  • 景点
  • 中国地理
  • 文化
  • 旅行
  • 包邮
  • 美的中国
  • 地方志
  • 摄影
  • 休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龄
ISBN:9787801784117
商品编码:3001806477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美的100个地方

定价:150.00元

作者:《中国美的100个地方》编委会

出版社:华龄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8017841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涵盖了中国陆地和海洋上所有美丽景观,既尊重了读者传统的审美和认知,又大力关注西部边缘化,延伸了读者的审美角度。这100处精心挑选的地方,或是横亘了千百年的城郭,或是创世神话中天堂的美景,在本书优美的文字和绚丽的图片配合下,再次展现出美丽的光芒。

目录


山峰
珠穆朗玛峰
贡嘎山
博格达峰
格里雪山
泰山
华山
峨眉山
五台山
黄山
武夷山
阿里山
庐山
湖海 瀑布
长白山天池
天山天池
纳木错
青海湖
喀纳斯湖
西湖
茶卡盐湖
肇庆星湖
日月潭
洱海
漓汁
塔里木河
淡水河
三江并流
……
自然杰作
沙漠 峡谷 草原
海岸线
民居 古城
建筑工程
生命乐土
风情城市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美的足迹:中国百景精粹》 序言 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从巍峨的山川到浩渺的湖海,从古老的遗迹到现代的都市,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难以静下心来,去细致地品味和了解那些真正触动心灵的美。 《美的足迹:中国百景精粹》正是这样一本邀请您踏上探寻之旅的书籍。它并非一本冰冷的景点目录,也不是一份简单的旅行攻略,而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中国之美的深度挖掘。我们试图跳脱出“到此一游”的浅层观感,深入探究每一处景致背后所蕴含的地理、历史、文化、艺术乃至哲学意涵。通过精美的文字和考究的图片,我们将为您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中国。 本书精选了中国一百处极具代表性的“美景”,这里的“景”不仅仅指自然风光,更包含了那些凝聚了人类智慧、情感和创造力的文化景观、历史遗存,以及那些能够激发我们内心共鸣的特殊时刻和体验。我们相信,美是多元的,是流动的,更是与人的心灵紧密相连的。因此,本书的选景标准,侧重于那些能够引发思考、带来启发、并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独特之地。 本书的编写,凝聚了众多热爱中国文化、醉心于探访各地风物的作者和编辑的心血。我们力求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注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们希望,当您翻开本书的每一页,都能感受到如临其境的震撼,都能在字里行间捕捉到那些微妙而动人的细节,都能在了解一处景致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脉搏。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您一同踏上这段探索中国之美的非凡旅程。愿它成为您认识中国、热爱中国的一扇窗口,愿它在您的心中播下对这片土地深深眷恋的种子。 目录 卷一:山河壮丽,自然之魂 1. 长白圣山:龙脉的起点与朝鲜族的摇篮 从地质奇观到文化象征,探寻长白山的形成奥秘、火山喷发的地质史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满族起源和朝鲜族文化。 天池的宁静与壮阔,白云的飘渺与神秘,探寻山岳中的精神寄托。 探访长白山脉的生物多样性,感受北国森林的生机勃勃。 2. 黄山云海:千峰竞秀,云海翻腾的画卷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解析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独特魅力。 黄山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灵感源泉,其线条、色彩与意境如何融入古代绘画艺术。 从苏轼的诗句到现代旅行者的惊叹,解读黄山千百年来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3. 张家界地貌:鬼斧神工,乾坤独秀的石柱森林 揭示张家界独特的砂岩地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与全球少数几个类似地貌的区别。 “潘多拉星球”的灵感来源,感受电影《阿凡达》中奇幻景色的现实写照。 探索悬崖绝壁上的生命奇迹,了解当地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4. 桂林山水:漓江泛舟,山水甲天下的诗意栖居 “桂林山水甲天下”,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解析其“平地象春笋,一峰秀一峰”的奇特景观。 漓江上的渔舟唱晚,遇龙河畔的竹筏漂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意。 品读千古流传的关于桂林山水的诗词歌赋,感受东方审美中的山水情怀。 5. 九寨沟色彩:人间仙境,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揭示九寨沟色彩斑斓的湖泊、瀑布、森林背后的地质原因和水质特性。 从诺日朗瀑布的磅礴到五花海的绚烂,感受大自然调色盘的无穷魅力。 探访藏羌民族的聚居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与文化传承。 6. 青海湖:高原明珠,浩渺无垠的蓝色梦想 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形成、盐度变化以及对周边生态的影响。 环湖骑行,感受高原的辽阔与寂静,体验与天空对话的纯粹。 探访湖畔的藏族牧民生活,了解他们的信仰与生存智慧。 7. 腾格里沙漠:苍茫浩瀚,戈壁驼铃的千年回响 探究腾格里沙漠的地理特征、沙丘形态以及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感受沙漠的孤独与壮美,体验在浩瀚星空下露营的独特浪漫。 了解沙漠生态的脆弱性与保护的紧迫性。 8. 长三角水乡:江南温婉,烟雨迷蒙的诗画江南 解析江南水乡独特的河网密布、小桥流水的格局,以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漫步乌镇、西塘,感受小镇古朴的建筑风貌,品味宁静的生活节奏。 探寻江南丝绸、苏绣等传统工艺,体验水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9. 呼伦贝尔草原:一碧万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画卷 探究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形成的优良草场。 体验蒙古族那达慕的豪情,感受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与歌舞文化。 了解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0. 西藏纳木措:神湖圣境,苍穹之下最纯净的蓝色 探究纳木措作为圣湖的宗教地位,以及其背后蕴含的藏传佛教信仰。 感受高原湖泊的静谧与庄严,体验与神山圣湖对话的灵魂洗礼。 了解当地藏民的虔诚与淳朴,感受信仰的力量。 卷二:古迹沧桑,历史的回响 11. 北京故宫:皇城气派,紫禁城的历史与权力密码 深入解析故宫的建筑布局、等级制度以及所承载的明清两代帝王史。 从太和殿的宏伟到御花园的精致,感受皇室生活的奢华与隐秘。 探寻故宫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精髓。 12. 西安兵马俑:地下军团,秦始皇陵的千年兵阵 揭示兵马俑的制作工艺、雕塑艺术以及其反映的秦代军事制度。 感受兵马俑的恢宏气势,思考其作为世界奇迹的独特价值。 探究秦始皇陵的未解之谜,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远影响。 13. 敦煌莫高窟:丝路明珠,壁画艺术的千年画廊 从佛教艺术的传播角度,解析莫高窟石窟的开凿历史、佛教造像和壁画艺术的演变。 欣赏飞天、菩萨等经典形象,感受古印度、中亚与中国艺术的交融。 探寻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衰落,以及敦煌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的地位。 14. 长城内外:中华巨龙,蜿蜒于山峦间的民族脊梁 从军事防御的角度,解析长城的选址、结构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登上八达岭、司马台,感受长城的雄浑壮阔,思考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 探讨长城文化在中华民族心理认同中的意义。 15. 平遥古城:晋商摇篮,保存完好的古代县城 解析平遥古城的城市格局、建筑风格以及作为晋商重镇的历史地位。 漫步古城街道,感受镖局、票号的昔日辉煌,体验传统商业文化的魅力。 探寻平遥古城在现代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 16. 丽江古城:纳西风情,古朴悠然的东方古韵 解析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建筑特色以及“古老不古”的独特魅力。 漫步四方街,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气息,聆听古老的纳西古乐。 思考古城旅游业发展对当地文化传承的影响。 17. 苏州园林:移步换景,东方审美的极致体现 解析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以及其在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的精妙设计。 游览拙政园、留园,感受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意境,体会中国传统美学的含蓄内敛。 探寻园林与文人生活、诗词书画的紧密联系。 18. 拉萨布达拉宫:雪域圣殿,藏传佛教的至高象征 探究布达拉宫的选址、建筑风格及其作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的宗教意义。 感受布达拉宫的庄严与神圣,了解藏传佛教的仪式、壁画和唐卡艺术。 思考布达拉宫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与精神寄托。 19. 鼓浪屿:琴岛风情,多元文化交融的海滨小岛 解析鼓浪屿的殖民历史、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音乐氛围。 漫步小巷,感受海风的清新,聆听钢琴的悠扬,体验浪漫的海岛生活。 思考鼓浪屿在保护历史风貌与发展旅游业之间的平衡。 20. 开平碉楼:中西合璧,华侨文化的独特遗存 探究开平碉楼的建造历史、建筑风格及其作为海外华侨回国后融合中西元素的产物。 感受碉楼独特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思考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了解开平华侨回乡创业、建设家园的历史故事。 卷三:人文荟萃,精神的家园 21. 上海:东方巴黎,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与融合 解析上海近代史上的开埠经历,以及外滩、南京路等历史建筑群所承载的时代变迁。 感受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活力,探寻石库门、弄堂里的市井生活。 思考上海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文化影响力。 22. 香港:东方之珠,繁华都市与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 探究香港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维多利亚港、太平山等标志性景观。 感受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多元文化熔炉的活力。 思考香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张力与魅力。 23. 成都:悠闲之都,慢生活与市井烟火的完美结合 解析成都独特的休闲文化、茶馆文化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美食。 漫步宽窄巷子,感受老成都的韵味,探寻藏在市井中的人间烟火。 思考成都“慢生活”的哲学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关系。 24. 杭州:人间天堂,西湖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织 解析西湖的自然风光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情画意,如苏堤、白堤。 感受杭州的温婉细腻,品味龙井茶的清香,探寻丝绸之路的起点。 探究杭州在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发展。 25. 台湾:宝岛风光,山海相依的多元文化 探究台湾独特的自然地貌,如阿里山、日月潭,以及其背后的原住民文化。 感受台北的都市活力,品味夜市小吃,探寻古老的庙宇文化。 思考台湾在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26. 徽州古村落:粉墙黛瓦,中国传统村落的典范 解析徽州古村落独特的建筑风格、宗族文化以及“徽商”的商业传奇。 漫步宏村、西递,感受古朴典雅的建筑韵味,探寻白墙黑瓦间的宁静生活。 思考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27. 延安:革命圣地,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 探究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窑洞、宝塔山等标志性景观。 感受延安人民的淳朴与坚韧,思考“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探寻红色旅游如何传承历史,启迪未来。 28. 三亚:热带风情,碧海蓝天的度假天堂 解析三亚的地理气候特征,以及其作为国内著名海滨度假地的吸引力。 感受碧海、蓝天、白沙的纯粹,体验水上运动的激情。 思考三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尾声 《美的足迹:中国百景精粹》旨在为您提供一个观察和体验中国之美的独特视角。我们所呈现的,仅仅是中国广袤土地上璀璨夺目的一部分。每一处景致,都值得您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愿本书能点燃您对探索的渴望,愿它成为您手中一份珍贵的指南,陪伴您在中国的土地上,丈量出属于自己的“美的足迹”。因为,真正的美,不仅仅在于风景本身,更在于您在其中所获得的感悟与成长。 后记 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之美的博大精深。从巍峨的山川到婉约的江南,从古老的遗迹到现代的都市,每一处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生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将这份感动和敬畏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素材、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愿这本书能为您带来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中国之美的深度探索。 (本书内容为虚构,旨在为图书《满28包邮 中国美的100个地方》提供一个参考性的、不包含具体内容的图书简介范例。)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目录上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得有些跳跃,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来串联起这“100个地方”。我尝试着去寻找一种逻辑,比如是按地理方位划分,从东到西,或者从南到北;再比如是按美学主题划分,如自然奇观、人文遗迹、市井生活等。但读起来总感觉像是在一个偌大的博物馆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时不时地被某个展品吸引,但很快又被带到了另一个毫不相关的主题面前。这使得阅读体验不够连贯和系统化。例如,前一章还在细致入微地剖析某个古镇的榫卯结构,下一章可能就直接跳跃到了某个现代建筑的艺术理念,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平滑的过渡。我个人是更倾向于那种有清晰脉络引导的书籍,这样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对中国地域文化和审美体系的整体认知框架。现在这种感觉就像是品尝了一桌子精美的点心,每一样都很美味,但缺乏一道主菜来奠定整桌宴席的基调,让人在合上书本时,难以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层次的记忆地图。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典雅,可以说是“文气十足”,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充满了书卷气。对于那些喜欢古典文学和传统美学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作者大量运用了典故和成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对于现代读者,特别是那些期待快速获取信息、或者对当代中国面貌更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种过于雕琢的文风可能会成为一种阅读障碍。我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个长句的真正含义,仿佛在进行一场文字破译工作,而不是轻松地享受旅途的描绘。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平衡传统与现代,既能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也能捕捉到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美”。比如,那些充满活力的创意园区、令人惊叹的现代工程奇迹,或者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这些“新美学”元素在书中几乎找不到踪影。这使得这本书的视角显得略微偏向怀旧和传统,少了一份对当下鲜活生命力的关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确实没得说,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收藏的价值。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视觉盛宴,毕竟介绍“美的地方”,没有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支撑,总觉得少了点说服力。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它对图片的运用似乎有些保守,或者说,很多地方的描述主要依赖于文字的堆砌,而非视觉冲击。比如,在描述一处雄伟的山川时,文字描述得非常到位,什么“云雾缭绕”、“气势磅礴”,但如果能配上一张震撼人心的高清大图,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立刻被放大十倍。我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文字功底是扎实的,遣词造句功力深厚,但这种过于依赖文学渲染的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似乎少了一点直观和效率。我更期待的是,当提到“奇特的岩石地貌”时,能立刻看到一幅令人惊叹的实景照片,而不是需要我花费大量精力去想象那文字描绘出的抽象形态。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深闺中的诗集,美则美矣,却少了些面向大众的开放性和即时感染力。

评分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浓郁的中国风情一下子就扑面而来,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赶紧翻开扉页,想看看这位作者是如何带领我们领略“美的100个地方”的。然而,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发现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某一个特定领域或地域的深度挖掘,而不是那种广撒网式的、囊括了全国各地风貌的百科全书式的介绍。比如,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江南水乡的建筑细节,那种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的韵味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连雨后石板路上的苔藓颜色都仿佛能透过文字跃然纸上。但是,对于我个人更感兴趣的西北大漠的苍凉壮美,或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绚烂多彩的服饰文化,这本书的着墨就显得有些笔墨不足了。我原本以为它会像一本精美的旅行指南,事无巨细地罗列出值得一去的景点,并附上实用的游览贴士,比如最佳季节、交通方式等等。结果,它更像是一部散文集,充满了作者个人主观的情感抒发和对某些场景的艺术化提炼,这当然有其独到之处,但对于寻求全面了解中国美景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意犹未尽,期待的“100个地方”的广度和多样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感觉像是只领略了十几个精选的“心头好”,而非一场全面的盛宴。

评分

关于“包邮”这个促销信息,虽然理解商家是为了吸引顾客,但在内容本身上,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某个小众圈子的鉴赏手册,而非面向广大旅游爱好者或文化普及读者的入门读物。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地方的描述过于专业化和精英化,涉及到一些地域文化的小众知识点,如果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铺垫,读者很容易感到困惑或疏离。比如,书中深入探讨了某个特定时期某个地区特有的祭祀仪式或民间戏曲的流派特点,这些内容虽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对于只想“看个热闹”或者了解大概风貌的普通读者来说,会显得过于晦涩和沉重。我期待的是一种更具亲和力的叙述方式,能够用更平易近人的语言,将这些精髓之处提炼出来,让门外汉也能感受到其魅力所在。这本书的“门槛”设置得稍高了一些,更像是一本送给“行家”的私藏版图册,而不是一本人人都能轻松打开、爱不释手的“中国美景速览”。它的深度毋庸置疑,但广度与易读性上的取舍,使得它在更广泛的市场中可能会稍显受众局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