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美的100个地方
定价:150.00元
作者:《中国美的100个地方》编委会
出版社:华龄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8017841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涵盖了中国陆地和海洋上所有美丽景观,既尊重了读者传统的审美和认知,又大力关注西部边缘化,延伸了读者的审美角度。这100处精心挑选的地方,或是横亘了千百年的城郭,或是创世神话中天堂的美景,在本书优美的文字和绚丽的图片配合下,再次展现出美丽的光芒。
目录
山峰
珠穆朗玛峰
贡嘎山
博格达峰
格里雪山
泰山
华山
峨眉山
五台山
黄山
武夷山
阿里山
庐山
湖海 瀑布
长白山天池
天山天池
纳木错
青海湖
喀纳斯湖
西湖
茶卡盐湖
肇庆星湖
日月潭
洱海
漓汁
塔里木河
淡水河
三江并流
……
自然杰作
沙漠 峡谷 草原
海岸线
民居 古城
建筑工程
生命乐土
风情城市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目录上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得有些跳跃,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来串联起这“100个地方”。我尝试着去寻找一种逻辑,比如是按地理方位划分,从东到西,或者从南到北;再比如是按美学主题划分,如自然奇观、人文遗迹、市井生活等。但读起来总感觉像是在一个偌大的博物馆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时不时地被某个展品吸引,但很快又被带到了另一个毫不相关的主题面前。这使得阅读体验不够连贯和系统化。例如,前一章还在细致入微地剖析某个古镇的榫卯结构,下一章可能就直接跳跃到了某个现代建筑的艺术理念,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平滑的过渡。我个人是更倾向于那种有清晰脉络引导的书籍,这样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对中国地域文化和审美体系的整体认知框架。现在这种感觉就像是品尝了一桌子精美的点心,每一样都很美味,但缺乏一道主菜来奠定整桌宴席的基调,让人在合上书本时,难以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层次的记忆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典雅,可以说是“文气十足”,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充满了书卷气。对于那些喜欢古典文学和传统美学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作者大量运用了典故和成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对于现代读者,特别是那些期待快速获取信息、或者对当代中国面貌更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种过于雕琢的文风可能会成为一种阅读障碍。我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个长句的真正含义,仿佛在进行一场文字破译工作,而不是轻松地享受旅途的描绘。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平衡传统与现代,既能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也能捕捉到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美”。比如,那些充满活力的创意园区、令人惊叹的现代工程奇迹,或者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这些“新美学”元素在书中几乎找不到踪影。这使得这本书的视角显得略微偏向怀旧和传统,少了一份对当下鲜活生命力的关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确实没得说,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收藏的价值。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视觉盛宴,毕竟介绍“美的地方”,没有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支撑,总觉得少了点说服力。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它对图片的运用似乎有些保守,或者说,很多地方的描述主要依赖于文字的堆砌,而非视觉冲击。比如,在描述一处雄伟的山川时,文字描述得非常到位,什么“云雾缭绕”、“气势磅礴”,但如果能配上一张震撼人心的高清大图,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立刻被放大十倍。我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文字功底是扎实的,遣词造句功力深厚,但这种过于依赖文学渲染的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似乎少了一点直观和效率。我更期待的是,当提到“奇特的岩石地貌”时,能立刻看到一幅令人惊叹的实景照片,而不是需要我花费大量精力去想象那文字描绘出的抽象形态。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深闺中的诗集,美则美矣,却少了些面向大众的开放性和即时感染力。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浓郁的中国风情一下子就扑面而来,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赶紧翻开扉页,想看看这位作者是如何带领我们领略“美的100个地方”的。然而,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发现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某一个特定领域或地域的深度挖掘,而不是那种广撒网式的、囊括了全国各地风貌的百科全书式的介绍。比如,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江南水乡的建筑细节,那种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的韵味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连雨后石板路上的苔藓颜色都仿佛能透过文字跃然纸上。但是,对于我个人更感兴趣的西北大漠的苍凉壮美,或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绚烂多彩的服饰文化,这本书的着墨就显得有些笔墨不足了。我原本以为它会像一本精美的旅行指南,事无巨细地罗列出值得一去的景点,并附上实用的游览贴士,比如最佳季节、交通方式等等。结果,它更像是一部散文集,充满了作者个人主观的情感抒发和对某些场景的艺术化提炼,这当然有其独到之处,但对于寻求全面了解中国美景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意犹未尽,期待的“100个地方”的广度和多样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感觉像是只领略了十几个精选的“心头好”,而非一场全面的盛宴。
评分关于“包邮”这个促销信息,虽然理解商家是为了吸引顾客,但在内容本身上,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某个小众圈子的鉴赏手册,而非面向广大旅游爱好者或文化普及读者的入门读物。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地方的描述过于专业化和精英化,涉及到一些地域文化的小众知识点,如果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铺垫,读者很容易感到困惑或疏离。比如,书中深入探讨了某个特定时期某个地区特有的祭祀仪式或民间戏曲的流派特点,这些内容虽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对于只想“看个热闹”或者了解大概风貌的普通读者来说,会显得过于晦涩和沉重。我期待的是一种更具亲和力的叙述方式,能够用更平易近人的语言,将这些精髓之处提炼出来,让门外汉也能感受到其魅力所在。这本书的“门槛”设置得稍高了一些,更像是一本送给“行家”的私藏版图册,而不是一本人人都能轻松打开、爱不释手的“中国美景速览”。它的深度毋庸置疑,但广度与易读性上的取舍,使得它在更广泛的市场中可能会稍显受众局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