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库报告:北部之光——加拿大智库概览
定价:80.00元
作者:唐纳德·E.埃布尔森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202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智库经常被认为是美国的现象。虽然智库在美国*为集中,但它们实际上存在于每一个国家。加拿大智库群体尽管并不引人瞩目,却代表着一批高度多样化且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政策研究机构,例如加拿大另类政策中心、贺维学会、弗雷泽研究所、及莫厄特中心等。本书集中介绍了加拿大智库的发展概况。
内容提要
《北部之光——加拿大智库概览》探讨了智库在加拿大的兴起,论述了许多*常见的问题,即智库以何种方式、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影响公共舆论和公共政策。作者分析了加拿大智库通常在哪些情形下会更加重视政治倡导而非政策研究本身,也力求说明为何智库机构*适合且*有能力进行有关重要政策议题的话语构建。
作为首部对加拿大智库进行综合性考察的著作,本书对于希望了解政策制定过程中智库的角色与职能的人而言,是一本入门之作;而对于加拿大的*政策研究机构而言,也是一本指导手册。目录
致谢
译丛总序
译者序
缩略词表
引言
章 什么是智库?什么不是?
一、五种鉴别智库的方法
二、什么不是智库?
第二章 所有的智库都如出一辙吗?
一、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智库的分类
二、再思考: 智库分类的局限性
三、回溯: 美国和加拿大智库的演化
第三章 智库的角色是如何转变的?
一、精英理论
二、将智库看作政策精英
三、多元传统: 众多声音中的一个
四、为了国家利益: 国家主义方法
五、不同的智库,不同的优先事项: 一种机构主义的方法
六、政策周期和政策影响: 一种整体研究方法
第四章 智库的职能是什么?它们如何履职?
一、有序的多重品格: 智库的多面性
二、阅读、写作、算数以及其他
三、沟通、沟通、沟通
四、参与: 智库及其网络
五、作为政策倡导者的智库
第五章 智库与谁沟通?
一、检视(Stakeout): 智库及其利益相关者
二、非组织、智库及其同行者
第六章 加拿大智库和美国智库的异同
一、美国和加拿大智库的机遇
二、束缚思想: 加拿大和美国的智库面临相似的约束吗?
三、探索动机: 为什么政策制定者求助于智库?
第七章 智库如何评估其影响?我们为什么应该心存疑虑?
一、赢家是谁
二、为什么对智库而言,衡量其影响力如此重要?
三、排名和其他绩效指标告诉和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四、智库是否如同它们所宣称的那样有影响力?
五、双管齐下的方法
第八章 结语: 追溯与展望: 加拿大智库的未来
第九章 加拿大智库简介
一、对智库简介的一些说明
二、加拿大亚太基金会
三、大西洋市场研究所
四、贺维学会
五、卡利登社会政策研究所
六、加拿大西部基金会
七、加拿大另类政策中心
八、加拿大社会发展学会
九、加拿大国防与外交事务研究所/加拿大全球事务研究所
十、加拿大国际理事会
十一、国际治理创新中心
十二、加拿大咨询局
十三、弗雷泽研究所
十四、前沿公共政策中心
十五、公共政策研究所
十六、治理研究所
十七、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十八、麦克唐纳-劳里埃公共政策研究所
十九、蒙特利尔经济研究所
二十、莫厄特中心
二十一、帕克兰研究所
二十二、彭比纳研究所
二十三、公共政策论坛
二十四、凡尼尔家庭研究所 /
二十五、韦斯利研究所
附录1 加拿大部分智库被全国媒体援引的情况(2000—2015年)
附录2 加拿大部分智库向议会委员会的陈述统计(1999—2015年)
附录3 加拿大部分智库在议会中被援引的情况(1994—2015年)作者介绍
唐纳德·E.埃布尔森(Donald E. Abelson),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政治学教授,同时担任该校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系主任以及加拿大美国研究所的创始主任。埃布尔森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和文章,讨论美国和加拿大智库对公共政策与外交政策的影响。在加拿大和美国,他被称为“智库的高”,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针对该领域发表评论。代表作包括:《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影响力之评估》《国会理念:智库和美国外交政策》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淡蓝色的背景上,一抹极具象征意义的“北部之光” Aurora Borealis 柔和地铺展开来,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为我们揭示一个充满智慧与洞见的未知领域。书名“智库报告”几个字,透露出其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深度分析的特质,而“北部之光”则赋予了它一种诗意和启发性,让我联想到加拿大这个遥远却又充满活力的国度,以及那里可能孕育出的独特思想和创新力量。我对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智库运作模式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往往是政策制定、社会发展乃至全球议题的关键驱动力。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它会如何梳理加拿大智库的脉络?又会如何解读“北部之光”所代表的加拿大精神与智库发展之间的联系?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我理解加拿大智库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加拿大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从书名和编码来看,这似乎是一本比较专业的学术或研究性质的读物,我希望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能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其内容,让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知识。
评分拿到这本《智库报告:北部之光——加拿大智库概览》后,我首先被它朴实却又不失厚重的装帧所吸引。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但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显得十分考究,这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书名中的“智库报告”这几个字,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让我预感到其中会包含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观点。而“北部之光”这个富有诗意的副标题,则为整本书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和期待感。我一直对加拿大这个国家有着朦胧的好感,觉得它是一个多元、包容且充满活力的社会。在我的认知里,智库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连接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重要桥梁。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想要深入了解加拿大智库运作机制和思想贡献的愿望。我很好奇,加拿大作为一个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其智库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会与我们熟知的其他国家有何不同?“北部之光”又是否象征着某种独特的加拿大式智慧,或者是一种前瞻性的、能够照亮未来的思想火花?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惊喜。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深入剖析社会现象、提供前瞻性洞见的智库报告都情有独钟。偶然间看到《智库报告:北部之光——加拿大智库概览》这本书,立刻被它吸引了。加拿大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多元、包容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国家,而“北部之光”这个名字,更是赋予了这本书一种神秘而又温暖的色彩,仿佛预示着它将为我们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洞见。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罗列一些数据和研究成果,而是会更深入地探讨加拿大智库的运作模式、研究方法以及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政策创新方面的具体作用。我很想知道,在加拿大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下,其智库的关注点和研究方向会与我们熟悉的欧美国家有何不同?“北部之光”是否也象征着一种独特的、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对智库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评分从目录上看,这本书似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加拿大智库生态图景。我注意到其中包含了对不同类型智库的介绍,无论是专注于经济、科技,还是社会政策、国际关系,相信这本书都会有涉及。这种全面性的梳理,对于想要快速了解加拿大智库全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书名中的“概览”二字,也说明了这本书的宗旨在于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把握加拿大智库的发展脉络和整体特征。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分析加拿大智库在国家政策制定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研究成果来影响公众舆论和决策过程。毕竟,智库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对现实社会的贡献上。副标题“北部之光”则让我产生了一种联想,它是否暗示着加拿大智库在某些领域具有独特的原创性或前沿性?就像北极光一样,虽然遥远,却散发着令人惊叹的光芒。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能从中提炼出加拿大智库的精髓和独到之处,带给我一些启发性的思考。
评分说实话,我第一次接触“智库”这个概念,是在阅读一些关于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的书籍时。当时就觉得,这些“幕后军师”的观点和分析,往往能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而当我在书店看到《智库报告:北部之光——加拿大智库概览》这本书时,内心就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加拿大,这个遥远的北方国度,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独特魅力的存在。我很好奇,在这样的土地上,会孕育出怎样的思想火花?“北部之光”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那种在黑暗中闪耀、令人心生敬畏的自然现象,也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加拿大智库中那些同样具有智慧和启迪性的观点。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加拿大主要的智库机构?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研究领域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与政府、企业和社会进行互动,从而发挥其影响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探索这个我一直以来都充满好奇的领域,去感受那股来自北方的智慧之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