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清代藩属体系研究
定价:59.00元
作者:柳岳武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0101626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柳岳武编写的《清代藩属体系研究》以清代藩部、属国两大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这两大体系在有清一代确立、演变至解体的过程,厘清了清朝中央与各主要藩部、属国之间关系的差别和具体发展变化,对清代藩属体系所包括的王朝藩部和外部属国在内的整体结构、以清廷为中心的多层次藩属体系及其对近代中部多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外部平等外交关系建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满28包邮 清代藩属体系研究》的过程,就像是在品鉴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作者不仅仅依赖传统的文本分析,还融入了地理、经济、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力图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藩属体系图景。例如,书中在分析某个藩属国的形成和演变时,会同时考虑其地理位置的优势、经济资源的禀赋、内部的社会结构以及与清朝的互动模式。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使得对藩属体系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非均质性”的强调,即清朝与不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细致的区分,避免了简单化的归类,让我看到了清朝统治的灵活性和策略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扎实的学术专著,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清代历史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满28包邮 清代藩属体系研究》虽然名字里带“包邮”,但内容却着实让我惊艳。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和藩属制度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要么过于细节堆砌。这本书则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作者非常细致地梳理了清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的藩属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隶属,更深入地探讨了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层面的互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比如对琉球、安南、廓尔喀等地的考察,通过史料的钩沉和解读,生动地再现了这些藩属国在清朝统治下的独特处境和发展轨迹。书中对“朝贡”这一概念的界定和演变也有独到的见解,不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单向的朝拜,而是揭示了其中复杂的利益交换和协商过程。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王朝更迭、民族交融的时代,对清朝的统治智慧和周边国家的战略选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国度,在清朝的体系下,也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被书名里的“满28包邮”吸引了,觉得或许会是一本轻松易读的科普读物。然而,《满28包邮 清代藩属体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显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梳理和解读浩如烟海的史料,包括清朝官方档案、地方志、使臣的记录,乃至一些藩属国自身的文献。这些史料的运用使得全书的论证都非常有说服力,不似某些观点流于表面。书中对清朝与各藩属国之间复杂的外交辞令、礼仪规矩以及利益博弈的描述,都细致入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天朝上国”心理以及清朝统治者如何看待和处理与这些“蛮夷”的关系的分析很感兴趣,这部分内容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思维模式和战略意图。这本书对于理解清朝的对外政策、民族政策乃至其“大一统”理念的形成,都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研究的深度往往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之中。
评分《满28包邮 清代藩属体系研究》这本书,让我对“藩属”这个词的理解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过去,我总觉得藩属国就是完全被宗主国控制的附庸,缺乏自主性。但这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让我看到了藩属关系中更加 nuanced 的一面。作者并没有回避清朝统治的强势之处,但同时也强调了藩属国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所拥有的协商空间和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比如,书中关于“朝贡贸易”的论述,就揭示了这其中蕴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考量,藩属国通过朝贡不仅能获得宗主国的赏赐,还能以此为契机进行贸易,获得急需的物资。而清朝方面,也并非一味地施舍,而是通过朝贡来彰显其天朝上国的威严,并实现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控。这种双向互动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动态和真实的藩属体系,它不是僵化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这本书的文字也很有感染力,读起来并不枯燥,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娓娓道来。
评分读完《满28包邮 清代藩属体系研究》,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庞大的历史迷宫,而这本书就是我手中那张精密的地图。作者在构建清代藩属体系时,展现了非凡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他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地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四面八方,从东北的索伦、科尔沁,到西南的土司、苗疆,再到西北的准噶尔、回部,甚至远至东南亚的各个王国,都纳入了其研究视野。这种全局性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清朝统治者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段,因地制宜地维系和管理其庞大的附属体系。书中对于“羁縻”与“直接统治”的区分,以及不同统治策略背后的考量,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改土归流”政策的讨论,以及其长远影响,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中央政府的治理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框架,帮助我理解了清朝如何通过这样一个复杂的藩属体系,巩固其统治,维护边疆稳定,并塑造了东亚乃至更广阔区域的政治格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