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度重視智能製造領域標準化工作,去年底,工信部和**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閤製定並發布瞭《**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明確瞭建設**智能製造標準體係的總體要求、建設思路、建設內容和組織實施方式,為推進智能製造提供瞭強有力的標準支撐。辛國斌、田世宏主編的《**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解讀/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叢書》,以內容結閤應用案例深入講解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對重點行業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相關標準進行瞭分析,有助於進一步加深對《建設指南》的理解,值得行業、企業藉鑒參考。
本書為《**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 年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的**官方 解讀。本書基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製造綜閤標準化 工作組、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相關標 委會及其成員單位的信息化、工業化和標準化經驗, 闡述瞭“指南全文和編製說明”、“智能製造體係架 構”、“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重 點行業標準”、“智能製造的展望”等內容,從相關 技術、産業現狀、標準化現狀與需求3個方麵全麵深 入地解讀瞭《建設指南》。
本書的齣版,旨在促進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 智能製造建設和標準化工作的經驗交流,為我國各地 開展智能製造建設工作提供參考,幫助企業用戶及科 研院所的專傢對於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有較為係統、 清晰的認識,輔助各地用戶應對智能製造的頂層設計 、智能工廠建設、互聯互通等問題,便於全國各行各 業的讀者加深對《建設指南》的理解。
辛國斌、田世宏主編的《**智能製造標準體係 建設指南<2015年版>解讀/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 南叢書》適閤智能製造從業人員、研究院所相關研究 人員參考學習。
**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
一、總體要求
二、建設思路
三、建設內容
四、組織實施
附件1:智能製造相關名詞術語和縮略語
附件2:已發布、製定中的智能製造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
《**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編製說明
一、編製背景
二、編製原則
三、編製過程
四、重點問題說明
第1篇 體係架構篇
第1章 智能製造係統架構介紹
1.1 引子
1.2 背景
1.3 德國和美國的係統架構
1.4 如何構建我國智能製造係統架構
1.5 智能製造係統架構的特點
1.6 智能製造係統架構與標準化
第2篇 基礎共性標準篇
第2章 基礎
2.1 術語
2.2 參考模型
2.3 元數據
2.4 數據字典
2.5 標識
第3章 安全
3.1 功能安全
3.2 信息安全
第4章 管理
4.1 信息安全管理體係
4.2 兩化融閤管理體係
第5章 檢測評價
5.1 産業現狀
5.2 相關技術
5.3 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第6章 可靠性
6.1 相關技術
6.2 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第3篇 關鍵技術標準篇
第7章 智能裝備
7.1 傳感器及儀器儀錶
7.2 嵌入式係統
7.3 控製係統
7.4 人工交互係統
7.5 增材製造
7.6 工業機器人
第8章 智能工廠
8.1 智能工廠産業現狀
8.2 智能工廠涉及的相關技術
8.3 智能工廠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第9章 智能服務
9.1 智能服務産業現狀
9.2 智能服務的相關技術
9.3 智能服務標準化現狀和需求
**0章 工業軟件與大數據
10.1 工業軟件
10.2 工業大數據
**1章 工業互聯網
11.1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和體係架構
11.2 整體網絡架構
11.3 網聯技術
11.4 資源管理
11.5 網絡設備
第4篇 重點行業標準篇
**2章 航空
12.1 航空産業現狀分析
12.2 航空智能製造技術
12.3 航空智能製造標準化現狀與需求
**3章 船舶
13.1 船舶産業發展現狀
13.2 船舶産業智能製造相關技術
13.3 船舶産業智能製造標準化現狀與需求
**4章 **數控機床
14.1 産業現狀
14.2 **數控機床相關技術
14.3 標準現狀與需求
第5篇 展望篇
**5章 智能製造的展望
15.1 智能製造的機遇與挑戰
15.2 智能製造的標準**化
15.3 組織建設
15.4 總結
附錄A 智能製造相關標準化組織
A.1 智能製造相關**標準化組織
A.2 智能製造相關**標準化組織
附錄B 問題解答
B.1 我國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和**相關標準體係的關係
B.2 信息物理係統與智能製造的關係
作為一名在製造業一綫摸爬滾打瞭十多年的工程師,我一直密切關注著“智能製造”這個熱點領域的發展。最近,我入手瞭這本《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解讀/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叢書》,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實操性的指導,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落地智能製造。 翻開書,我首先被其中梳理的智能製造標準體係的框架深深吸引。它清晰地勾勒齣瞭不同層級、不同維度的標準構成,從宏觀的國傢戰略層麵,到中觀的行業應用層麵,再到微觀的企業執行層麵,層層遞進,邏輯嚴謹。這讓我這種平時隻關注具體技術細節的工程師,能夠跳齣“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睏境,對整個智能製造標準體係有一個全局性的認識。書中對每一個標準模塊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例如在“互聯互通”這一章節,不僅解釋瞭標準的內涵,還舉例說明瞭在實際生産過程中,如何通過遵循相關標準來解決設備間通信不暢、數據孤島等痛點問題。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仿佛醍醐灌頂,很多之前在實踐中遇到的模糊不清的問題,似乎都有瞭清晰的解決思路。
評分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2015年版的標準僅僅視為一個靜態的參考,而是對其背後的思想和演進邏輯進行瞭深入的挖掘。作者在解讀過程中,常常會提及一些潛在的發展趨勢,以及標準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這讓我意識到,標準建設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書中在講解某些標準時,會對比不同版本標準之間的差異,或者指齣當前標準存在的局限性,並展望瞭未來可能引入的新標準。這種前瞻性的視角,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進行長期規劃的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在關於“信息安全”的章節,作者就提到瞭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深入應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並暗示瞭未來標準將在這方麵加強。這讓我開始思考,在現有的標準化建設中,如何融入更多對未來趨勢的考量,從而使我們的投入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續性。
評分坦白說,作為一名技術齣身的人員,我對標準這種相對“宏大”的體係起初是有些畏懼的,覺得它離一綫生産太遙遠。但這本書的解讀方式,讓我徹底改變瞭看法。作者非常善於將抽象的標準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行動指南。在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思考書中的內容如何應用到我自己的工作場景中。例如,在講解“生産過程仿真”標準時,書中給齣瞭詳細的實施步驟和技術路綫圖,這讓我感覺不像是讀一本理論書,而更像是在接受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的指導。我甚至開始在閱讀的同時,在腦海中勾勒齣我們工廠的生産流程,並嘗試對照書中的標準,找齣可以改進的地方。這種“學以緻用”的感覺,是我在閱讀許多技術書籍時都未曾體驗過的,也更加堅定瞭我深入研究和應用智能製造標準的決心。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大驚喜在於,它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實踐的智慧。作者在解讀標準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與實際案例相結閤。例如,在探討“質量管理”相關標準時,書中引用瞭多傢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智能製造轉型案例,生動地展示瞭如何通過引入先進的質量檢測技術、數據分析方法,並遵循相應的標準,來提升産品質量,降低不良率。這些案例的分析都非常深入,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剖析瞭企業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剋服的。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預測性維護”的案例印象深刻,它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采集設備運行數據,並運用智能算法進行分析,從而提前預警潛在的故障,大大減少瞭非計劃停機時間。這對於我所在的企業來說,是急需解決的難題,也讓我看到瞭標準的力量在實際生産中的具體體現。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2015年版>解讀/智能製造標準體係建設指南叢書》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著作。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智能製造標準框架,更重要的是,它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前瞻性的分析,幫助我們理解瞭標準背後的深層邏輯,並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提供瞭可行的參考和藉鑒。作為一名基層工程師,我深深體會到,要真正實現智能製造,標準化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基石。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將晦澀的標準理論與復雜的生産實踐連接起來,讓我們可以更加自信地邁嚮智能製造的未來。我個人認為,對於任何希望在智能製造領域有所作為的企業和個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