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直子:一个人的小繁华2 9787550251366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高木直子:一个人的小繁华2 9787550251366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高木直子,陈孟姝 著
图书标签:
  • 高木直子
  • 日本文学
  • 散文集
  • 女性视角
  • 生活感悟
  • 治愈
  • 情感
  • 一人生活
  • 随笔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1366
商品编码:3014191195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高木直子:一个人的小繁华2

定价:39.90元

作者: 高木直子,陈孟姝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50251366

字数:

页码:1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n

  

n

  ★全世界暖心的治愈绘本天后高木直子力作《一个人的小繁华2》纪念在东京打拼的精彩而难忘的生活。
  ★没有工作、家人、金钱的东京生活。扛着梦想,握着招聘杂志,心有不安地度日、屡屡受挫的那段“泡沫时期”,通通收录在本书中。
  ★高木直子再度呈现东京打拼记,送给曾经漂泊或者正在漂泊的你,在酸涩的日子里活出自己的小繁华。

内容提要


  《一个人的小繁华2》曾用书名《一个人漂泊的日子》
  ……我每天都被打工追着跑……呜呜呜~~~好凌乱
  暗淡无光的日子既苦闷又不安,让我忧郁、哭泣……还好结交了些朋友帮我加油打气,有温暖屋子可以继续画图,有家人的问候……可未来难料,与其哭哭啼啼还不如振作精神,要实现梦想,活出自己的小繁华,我还是想大喊:梦想~~万~~岁~~就是要当插画家,决心拼了!!!

目录


第14回 开始当女服务员/001
第15回 甜美的陷阱/011
第16回 原来很多人和我一样,为梦想坚持着/017
第17回 兼顾“工作”和“快乐”真的不容易/026
第18回 要靠真手艺吃饭/036
第19回 逛画廊,为自己打气/046
第20回 家人是上天赐予的宝贝/052
第21回 身边的人不断变化,自己却一成不变/062
第22回 我人生中的泡沫时期/073
第23回 开东京个展/083
第24回 回到久违的老家/098
第25回 终于等到这一天……/112
第26回 东京的樱花让人迷恋/121
后 记 这世界总有一个地方,适合自己/131

作者介绍


  高木直子,1974年出生于日本三重县,插画家,中国读者喜欢的漫画绘本作者。
  小时候也和许多女孩一样,说“想开花店”“想开面包店”一类的话。但上了初中之后,开始觉得自己还蛮喜欢画画的。
  高中时代憧憬成为漫画家,之后便以插画家为理想,1998年以成为自由插画家为目标,一个人来到东京。
  2003年以《150cm Life》一炮而红。
  后来出版的“一个人”系列漫画,凭借“含着眼泪笑出来”的诙谐幽默、励志感人等风格受到热烈欢迎。在她的漫画绘本里,我们能看到那个既熟悉又被遗忘的自己。
  主要作品有:《一个人住第9年》《一个人住第5年》《一个人的小繁华1》《一个人的小繁华2》《第1次一个人旅行》《一个人旅行2》等。

  陈孟姝,别名Julia,雌性人类,双鱼日座,目前从事危害地球森林的职业。草食性,每日需睡满六小时,可食蛋奶,但为身材着想,请勿随便喂食。个性好逸恶劳,却会去健身房自虐,充分发挥双鱼的矛盾性格。译作有大江健三郎《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梦枕貘《鸟葬山》、小栗左多里《达令是外国人》等书。

文摘


序言


  ★高木直子的魅力在哪?只要是高木直子,日常生活里所有细枝末节、鸡毛蒜皮立刻变得妙趣横生。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恐怕除了日本怪老头妹尾河童,就属她了吧。高木直子让我们用一种认真、仔细的方式来看世界,这想必正是她风靡亚洲的重要原因吧。
  ——搜狐动漫

  ★只用了几年时间,身高150公分的日本小女人高木直子凭借简简单单的线条完成了对东亚绘本市场的占领。抛弃了之前流行绘本作品的唯美浪漫,高木直子用自己的私人体验和日常生活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私绘本。
  ——中国网

  ★夜深人静时,当你辗转反侧、孤独忧伤时,翻开高木直子的绘本,看着她所画的单身女孩的平凡生活,“一个人”的无奈和精彩……会让人重新变得柔软温暖,进入甜美的梦乡。高木直子,简直是漂泊者和“剩女”们的疗伤圣品。
  ——环球人物杂志

  ★琐琐碎碎的生活细节,变作笔下图文并茂的绘本,本本畅销。这个拥有神奇魔力的人就是被称为“成人版樱桃小丸子”的日本“人气绘本天后”高木直子。
  ——中国女性杂志


书籍简介:追寻生活的诗意与真实 书名: 独行者的四季物语:在日常的缝隙中捕捉光影 作者: 季风 出版社: 晨曦文化 ISBN: 9787550289123 字数: 约 1500 字 --- 扉页:致那些在喧嚣中寻找宁静的灵魂 我们常常在追逐宏大的叙事,却忽略了脚下的泥土,头顶的微光。本书并非一部宏伟的史诗,而是一本关于“在场”的生活手记。它记录了作者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穿梭的脚步,在独处与交流的张力中打磨出的心境。它关注的是那些细微到几乎被忽略的瞬间: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百叶窗的角度,雨后泥土散发出的特有气息,以及与陌生人萍水相逢时眼神交汇的短暂共鸣。 第一辑:城市的肌理与孤独的呼吸(约 400 字) 章节核心: 观察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疏离感与个体如何与之共存。 现代都市是一座巨大的、由钢筋水泥构筑的迷宫,它高效、精密,却也冰冷。本书开篇便将镜头聚焦于这座城市肌理的褶皱之处。作者并未热衷于描绘摩天大楼的辉煌,而是深入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深夜营业的便利店,永远在等待修缮的老式电梯,以及在通勤地铁上戴着耳机、眼神却望向远方的通勤者群像。 我们探讨了“在人群中的孤独”这一悖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的连接似乎从未如此便捷,但真正的深度交流却日益稀缺。作者以散文的形式,解构了自己如何与这种常态和解。他描绘了在拥挤的咖啡馆里,如何通过专注阅读一本旧书来建立起一个临时的“精神堡垒”;如何将通勤时间转化为观察他人行为模式的“人类学田野调查”。 例如,其中一篇《三号线上的背影研究》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不同年龄层乘客的肢体语言,他们如何通过站姿、手持物品的习惯,无声地宣告自己的身份与心境。这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带着温和善意的理解——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消化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最终,孤独不再是一种需要被治愈的病症,而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空间,是自我反思与精神重塑的必要土壤。 第二辑:乡野的季节变奏与慢下来的哲学(约 550 字) 章节核心: 从自然界的节律中汲取智慧,重新校准生命的时钟。 厌倦了城市的机械节奏后,作者选择将时间交付给乡村。这一部分是全书的转折点,重点在于展现“慢”如何转化为一种丰沛的力量。作者在偏远山区的木屋里度过了一整年,细致记录了四季的更迭如何影响着他的感知和劳作。 春: 记录了播种前的土地翻整,那种带着湿气和原始生命力的气息如何渗透进皮肤。作者不再急于看到结果,而是沉浸于泥土松软的触感中。他描绘了初春时节,溪水解冻时发出的轻微“咔嚓”声,以及如何在等待嫩芽破土而出时,学会了与“不确定性”和平共处。 夏: 盛夏是关于光影与汗水的季节。书中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了傍晚时分,田埂上的蝉鸣如何构成一种单调却令人安心的背景音。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动手修葺老旧的篱笆,每一次钉子的敲击,都是对自身动手能力的一次确认。在夏夜的星空下,他感悟到人类的渺小与宇宙的宏大并非是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 秋: 秋天是收获与沉淀的季节。不同于城市里色彩斑斓的商业化“赏秋”,这里的秋天是关于成熟的重量与枯萎的坦然。作者详细记载了他学习制作传统腌菜的过程,腌渍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对时间精确的把握——盐分、湿度、温度的微小偏差都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如同人生的选择,每一步都无法回头,但每一步都塑造了最终的滋味。 冬: 冬日的叙事变得内敛而克制。炉火的噼啪声成为主要旋律。在万物沉寂之时,作者开始梳理脑中的思绪,整理那些在忙碌中被搁置的阅读与思考。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整理”,无论是物理空间的清扫,还是精神世界的归档。他发现,真正的丰富并非外在堆积,而是内里清晰。 第三辑:微物世界的无限可能(约 350 字) 章节核心: 重新审视日常用品和身边的小生命,从中发现哲理的线索。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无用”的细节。这部分是对细微之物的一种致敬。 他花了大量篇幅去观察一只蚂蚁搬家的艰难历程,分析它们群体协作的无言逻辑;他研究了一枚磨损的硬币,思考它在不同人手中流转所承载的价值变迁;甚至细致描摹了阳光穿过玻璃杯中剩余半杯水的折射轨迹,计算出其中色彩的微妙变化。 这种对“小”的执着,源于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宏大叙事往往充满谎言和夸张,但微观世界却是诚实且遵循规律的。通过研究一根晾晒的旧绳索如何因为日晒雨淋而自然断裂,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损耗”与“存在”的关系。 书中强调,学会欣赏这些微小事物的存在,是避免陷入“意义焦虑”的有效途径。当你能为窗台上那株不知名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而感动时,你便真正拥有了对抗平庸的力量。 结语:一次未完成的旅行 (约 200 字) 本书并非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提问的方式。作者在行文的最后,坦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仍在持续建构之中,所有的观察与记录,都只是一个路人的临时标记。 “独行者的四季物语”所描绘的,不是逃离世界,而是更深入地“进入”世界——以一种更为敏感、更为个人化的方式。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拿起属于自己的放大镜,去重新审视自己门前的那片草地,去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回响。生活不是一场必须到达的目的地,而是一段充满光影变化的、值得反复品味的旅程。这本书,正是这场旅程中的一站休息,一盏侧灯。

用户评价

评分

(三)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它没有明确的教诲,也没有强制的引导,而是通过一幅幅细腻的画作,和一些简短而意味深长的文字,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的情绪和思考。我常常会在通勤的路上,或者午休的片刻,抽出时间来翻阅。那些关于旅行的片段,关于一个人的漫步,关于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一家咖啡馆的惊喜,都让我觉得,原来生活可以有如此多的可能性,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如此精彩。她捕捉到的细节,比如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街角盛开的不知名的小花,或者是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都充满了诗意。这些画面,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乐观、并且懂得欣赏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态度。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风景,更加珍惜独处的时光。这种“一个人”的状态,不再是无奈的孤单,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享受自由,享受与自我对话的宝贵机会。

评分

(一) 最近翻开一本画册,仿佛瞬间穿越到了那个有点熟悉的、又有点陌生的时空。画面里的人物,总是带着一点点居家的小慵懒,一点点对生活的热爱,还有那种若有似无的、属于自己的小确幸。看着她一个人坐在窗边,阳光洒在她身上,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一本翻开的书,那种宁静得仿佛能凝固的时光,让人心生向往。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需要被谁来点亮的人生,而是细水长流,在日常的点滴里,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闪光。就像小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堆积木,享受那种完全属于自己的创造和满足。又或者,在某个下雨的午后,窝在沙发里,听着雨声,什么都不做,只是放空,却感觉内心无比充实。这种“一个人”的状态,不是孤单,而是一种独立,一种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并从中汲取能量的智慧。她笔下的那些场景,总是那么不经意地触碰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回忆起自己那些同样平凡却又珍贵的瞬间。那些细小的喜悦,那些不为人知的坚持,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支撑着我们前行的力量,都在这些画作中找到了共鸣。这是一种治愈,一种提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

(四)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无为而治”。它不会告诉你“你应该怎样”,而是通过展示“我就是这样”,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我喜欢她画中那种不急不躁的节奏,那种慢悠悠的生活状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期望裹挟,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们得以放慢脚步,回归内心。那些关于阅读、关于音乐、关于简单的日常家务的描绘,都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她似乎总能找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重要的生活细节,并将它们以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她笔下人物的那种坦然,那种接受自己,并且安于现状的姿态。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懂得在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小繁华”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一种即使身处喧嚣,也能保持内心宁静的能力。它提醒我们,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角落,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评分

(二) 这本画册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静静地诉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字字句句都带着真诚和温度。我尤其喜欢她描绘的那些关于“吃”的画面,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吃的过程,那种享受食物带来的纯粹快乐。无论是街边小店的一碗热汤面,还是独自在家精心准备的一顿晚餐,都被她画得那么有滋味,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一起品尝。她笔下的人物,表情总是那么生动,有时是满足的惬意,有时是小小的失落,有时又是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些表情,仿佛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真实的、不加修饰的自己。我经常会在疲惫的时候翻开它,看着那些温暖的画面,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她教会我们,生活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的成就,那些平凡的日常,那些属于自己的小坚持,小爱好,小满足,同样能够构筑起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世界。这种“小繁华”,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精神的丰盈,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自我的关怀,一种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内心平静的能力。

评分

(五) 阅读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它没有给我任何强制性的信息,却在我的潜意识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发现自己开始更加享受那些“一个人”的时光,不再将独处视为一种负担,反而从中找到了乐趣。她笔下那些关于工作、关于学习、关于自我提升的描绘,也并非是那种刻苦铭心的奋斗,而是带着一种轻松和自觉,仿佛是在享受这个过程。这种“一个人”的努力,是一种内在的驱动,一种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一种不求回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心意。她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总是那么到位,让人觉得亲切而熟悉。无论是清晨一杯咖啡的仪式感,还是夜晚睡前翻几页书的习惯,都被她描绘得充满情趣。这种“小繁华”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活出自我精彩的能力。它让我更加明白,生活不是一场比赛,而是属于自己的旅程,而在这个旅程中,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并从中汲取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