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学生如何使用这本书
致老师你会在新版中看到哪些新内容
第01章 心理、行为与心理科学
本章问题心理学家如何检验吃糖会造成孩子过度活跃的说法?
1.1什么是心理学,什么不是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1.2心理学有哪6个主要视角?
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专业
1.3心理学家如何发展新知识?
生活中的心理学:伪心理学的危害
应用批判性思维辅助沟通训练
第02章 生物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类天性
本章问题泰勒的经历让我们对大脑的组织方式以及它惊人的适应能力有了哪些了解?
2.1基因与行为存在怎样的联系?
生活中的心理学:选择你孩子的基因
2.2身体如何进行内部沟通?
生活中的心理学:精神药物对神经系统有什么影响
2.3大脑如何产生行为与心理过程?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应用批判性思维左脑与右脑
第03章 感觉和知觉
本章问题有没有方法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在脑海中所“看见”的世界是否跟真实的外部世界相同?以及,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否跟别人看到的一样?
3.1刺激是如何变成感觉的?
生活中的心理学:感觉适应
3.2各感觉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差异?
生活中的心理学:疼痛的感觉和体验
3.3感觉和知觉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应用批判性思维阈下知觉和阈下说服
第04章 学习与人的后天教养
本章问题假如害怕坐飞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反应,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学习来治疗这种障碍?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
4.1经典条件作用解释了哪种学习?
生活中的心理学:味觉厌恶与化疗
4.2我们如何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来学习新行为?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4.3认知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学习的?
生活中的心理学:再次探讨害怕坐飞机
应用批判性思维不同的人是否有不同的“学习风格”
第05章 记忆
本章问题我们关于记忆的知识会如何帮助我们评估记忆恢复这一说法?
5.1什么是记忆?
生活中的心理学:你想拥有“照相式”记忆吗
5.2我们如何形成记忆?
生活中的心理学:“闪光灯”记忆:当……发生的时候你在哪里
5.3我们如何提取记忆?
生活中的心理学:话到嘴边
5.4为什么记忆有时会出现差错?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应用批判性思维关于记忆恢复的争议
第06章 思维和智力
本章问题“天才”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何种程度上区别于常人?
6.1思维有哪些组成部分?
生活中的心理学:图式和脚本能帮助你预料将会发生什么
6.2善于思考的人都具有哪些能力?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6.3智力如何测量?
生活中的心理学:对于智力水平不在正常范围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
6.4智力是一种还是多种能力?
生活中的心理学:测试得分与自我实现的预言
6.5心理学家如何解释不同群体的智商差异?
生活中的心理学:刻板印象威胁
应用批判性思维性别差异问题
第07章 毕生发展
本章问题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之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一现象是否表明我们的发展主要是遗传的结果?还是说遗传与环境会在个体毕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7.1婴儿具备哪些先天能力?
生活中的心理学:不仅是娱乐和游戏:儿童游戏在人生成就方面发挥的作用
7.2儿童期的发展任务是什么?
生活中的心理学: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谜题
7.3个体发展过渡到青春期的标志性变化是什么?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7.4成年人面临的发展挑战是什么?
生活中的心理学:回顾双胞胎吉姆兄弟以及你自身的发展
应用批判性思维莫扎应
第08章 意识状态
本章问题心理学家如何对梦境及其他主观心理状态进行客观检验?
8.1意识与其他心理过程有何关联?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8.2意识状态每天按照怎样的周期循环?
生活中的心理学:睡眠障碍
8.3意识还有哪些其他的形式?
生活中的心理学:依赖和成瘾
应用批判性思维重新审视无意识
第09章 动机与情绪
本章问题动机主要是一个内在和主观的过程,我们应该如何确定是什么因素激励了兰斯·阿姆斯特朗那样的人,让他们努力达到某个领域的世界*尖水平的?
9.1什么激励我们行动?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9.2我们如何决定动机的优先级?
生活中的心理学:确定激励他人因素
9.3饥饿和性位于动机层次的什么位置?
生活中的心理学:性取向的定义和成因
9.4情绪如何激励我们?
生活中的心理学:取决于生理与文化因素的情绪性别差异
9.5我们的情绪由什么机制控制?
生活中的心理学:检测欺骗行为
应用批判性思维测谎仪真的可以探测谎言吗
第10章 人格:全人理论
本章问题是什么影响因素在发挥作用,造就了我们在玛丽·卡尔金斯的人格中所看到的独特行为模式、高成就动机,以及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10.1是什么力量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生活中的心理学:解释与众不同的人与行为
10.2人格中有哪些持久模式或特性?
生活中的心理学:测量你的人格类型
10.3心理过程能否帮助我们塑造人格?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10.4人们运用什么“理论”来理解自我与他人?
生活中的心理学:时间人格
应用批判性思维人格﹣情境争论
第11章 社会心理学
本章问题普通人为什么会伤害别人,正如在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中被试所做的那样?
11.1社会情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生活中的心理学:穿得像个耶鲁人
11.2构建社会现实:什么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评判?
生活中的心理学:刻板印象提升与肯售价值观
11.3系统如何形成了影响行为的情境?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应用批判性思维恐怖主义是“狂热分子做出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吗
第12章 心理障碍
本章问题有可能区分心理障碍与反常行为吗?也就是说,是否有指示心理障碍的明确症状?
12.1什么是心理障碍?
生活中的心理学:精神失常辩护
12.2《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对心理障碍是如何分类的?
生活中的心理学:害羞
12.3给人贴标签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应用批判性思维重访疯狂之地——重新审视罗森汉的研究
第13章 心理障碍的治疗
本章问题治疗德里克的抑郁症的zui佳方法是什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还是两者相结合?推广开来,这个问题就是:对于任意一种心理障碍,我们如何从已有的治疗方法中进行选择?
13.1什么是心理障碍的治疗?
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治疗辅助人员也可以进行治疗
13.2心理学家如何治疗心理障碍?
生活中的心理学:大多数人在哪里获得帮助
13.3如何运用生物医学方法治疗心理障碍?
生活中的心理学:你会推荐哪种疗法
13.4如何比较心理疗法与生物医学疗法?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应用批判性思维循证实践
第14章 从压力到健康、幸福
本章问题“9·11”事件中消防员和其他人的反应与感受是人们在应激情境中的典型反应与感受吗?哪些因素能够解释人们对压力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
14.1是什么导致了痛苦?
生活中的心理学:学生的压力
14.2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生活中的心理学:对模糊威胁的认知评估
14.3谁zui容易受到压力的伤害?
生活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
14.4如何将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生活策略?
生活中的心理学:行为医学与健康心理学
应用批判性思维生活变化真的对你的健康有害吗
术语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照片版权信息
译者后记
l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2017修订)》是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与生活》作者之一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全书分为14个专题,涵盖了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每个专题都由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起,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引领读者进行深入剖析。第7版还在每章末尾新增了批判性思维版块,指导读者对14个遭到广泛误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l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2017修订)》由心理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津巴多教授主笔,其余两位作者罗伯特·约翰逊与薇薇安·麦卡恩教授均从事了多年的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l 作为心理学学习的导论教材,《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2017修订)》能够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走入心理学的殿堂,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既可以作为心理学初学者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心理学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l 享誉的心理学大师、“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菲利普·津巴多主笔,凝聚作者50多年*手教育经验。
l 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名师联袂推荐。清华大学普通心理学主讲钱静倾情翻译。
l 自从2008 年前一版《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文版出版以来,心理学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从前一版教材到现在的第7版,津巴多教授历时8年做出了近60%的更新,加入了大量新的研究发展以及全新的案例。
l 以问题串联概念,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让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帮助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爱上心理学。
l 强调批判性思维。总结6大批判性思维技能,引领读者深入思考14个富有争议性的心理学问题,不仅介绍心理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心理学的思维方式。
l 参与性强。设有“自实践”“生活中的心理学”等富有参与性的专栏,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
(美)菲利普.津巴多
美国心理学家。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曾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现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誉退休教授。
除了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之外,津巴多还致力于寻找利用心理学帮助人们的途径,研究涉及害羞、时间观念、日常生活中的英雄、男性问题等领域。
他出版了《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等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教材,并参与制作了《探索心理学》系列节目,被称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和声音”。
由于他数十年来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协会为他颁发了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
(美)罗伯特.约翰逊
美国心理学家,在安普夸社区学院教授普通心理学长达28年,成立了西北太平洋教师研讨会并担任主席职务。他还是社区学院心理学教师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2004年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他获得了心理学教学学会颁发的两年评选一次的大学教育奖。
(美)薇薇安.麦卡恩
美国心理学家,波特兰社区学院心理学系教师,教授各种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人际关系、密关系和社会心理学。她曾在社区学院心理学教师委员会中担任职务,也是西部心理学协会和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中的活跃成员。她还著有《人际关系:建立有效关系的艺术与科学》。
[译者简介]
钱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心理学和决策心理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课程主讲。
l 享誉的心理学大师、“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菲利普·津巴多主笔,凝聚作者50多年*手教育经验。
l 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名师联袂推荐。清华大学普通心理学主讲钱静倾情翻译。
l 自从2008 年前一版《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文版出版以来,心理学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从前一版教材到现在的第7版,津巴多教授历时8年做出了近60%的更新,加入了大量新的研究发展以及全新的案例。
l 以问题串联概念,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让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帮助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爱上心理学。
l 强调批判性思维。总结6大批判性思维技能,引领读者深入思考14个富有争议性的心理学问题,不仅介绍心理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心理学的思维方式。
l 参与性强。设有“自实践”“生活中的心理学”等富有参与性的专栏,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
l 语言幽默,形式多样。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案例让心理学变得好用又有趣;每章末尾还附有津巴多教授主持的26集科教片《探索心理学》的节目链接及观看指南。读者评价:这是比小说还好看的教材。
l 湛庐文化出品。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津巴多教授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审视书本内容,去质疑、去思考,而不是全盘接受。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引人深思,比如关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讨论,就让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书中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也让我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它们,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我喜欢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没有冗余的修饰,却充满了智慧。他在解释复杂理论时,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让原本遥不可及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习心理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的能力,以及对人性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就像一本哲学书,引导我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我们自身的潜能。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对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每次翻开都能被深深吸引。津巴多教授的讲解方式非常生动有趣,他擅长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让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比如,他讲到认知失调的那一章,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曾经因为坚持某个观点而强迫自己相信它的经历,那种矛盾感和最终的自我合理化过程,在书里得到了非常清晰的阐释。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一直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金字塔结构,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它背后蕴含的关于人类动机和自我实现的深刻思考。另外,他对发展心理学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从婴儿期到老年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成长,这本书让我对生命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每一章结尾都会提出的思考题,它们总能引发我深入地反思,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是在“用”书,在不断地自我探索和成长。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指引我一步步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就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所折服。虽然我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但书中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实的资料支撑,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概念。津巴多教授在处理不同流派的心理学观点时,显得尤为客观和公正,他不会过分偏袒某一种理论,而是力求全面地呈现各家之言,并分析它们的优劣之处。例如,在讨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时,他详细对比了它们在解释人类行为上的侧重点和局限性,让我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心理学发展的脉络。书中的许多研究案例引用都非常精确,并对实验的设计、结果的解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研究方法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上所花费的精力,比如关于“人格”的定义,就从多个维度进行了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笼统的答案。这种严谨的学术精神,让我对心理学这门学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也更加坚信这本书是学习心理学的绝佳入门读物,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一直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将心理学知识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情绪理论,更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调节技巧,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波动。我读到关于社会心理学的部分,特别是群体行为和社会影响力的内容,立刻就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团队合作中经历的一些情况,书中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作者对“偏见”和“刻板印象”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在不经意间也持有某些偏见,并鼓励我去审视和改变它们。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心理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理解人类行为、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的有力工具。每次阅读,都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周围的世界和身边的人有了更深的洞察,也因此,我变得更加包容和理解。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相当出色,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虽然我更注重内容的质量,但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无疑能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图表和插图的运用也非常恰当,有效地辅助了文本内容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案例分析的呈现方式,它们通过生动的文字和清晰的图示,将复杂的心理学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一目了然。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也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了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读懂。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被书中某些观点所打动,或者是被某个实验设计所震撼。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面的学习体验,它不仅仅是内容的深度,也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我感觉自己能够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不知不觉地就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这本书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