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先秦学术概论(国学基本文库)
定价:25.00元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3001439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纵论先秦学术,首先鸟瞰先秦各学派的源流和相互关系,其次对道、儒、法、名、墨、阴阳、纵横、兵、农,数术、方技、小说、杂家条分缕析。此一深入浅出的论述,使得读者既对先秦学术有通盘的了解,又能在其引导下,就各学派重要著作的内容进行考辨。作者论述平实,视角独特,很多论断为后来的考古学成果所证明,不失为了解先秦学术的重要导引。
目录
上编 总论
章 先秦学术之重要
第二章 先秦学术之渊源
第三章 先秦学术兴起时之时势
第四章 先秦学术之源流及其派别
第五章 研究先秦诸子之法
下编 分论
章 道家
第二章 儒家
第三章 法家
第四章 名家
第五章 墨家
第六章 纵横家
第七章 兵家
第八章 农家
第九章 阴阳数术
第十章 方技
第十一章 小说家
第十二章 杂家
作者介绍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史学家。出身书香门第,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共同被誉为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着重综合研究,讲求融会贯通。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很有层次感。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简单罗列,而是采用了主题性的梳理方式,把各个学派放在一个相互联系的框架下进行考察。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比如,它会把法家和道家在“治国方针”上的异同放在一起对比分析,使得我们能立刻抓住两者在权力观和人性观上的核心差异。这种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于理解思想的张力和互补性非常有帮助。而且,作者在行文中会不时地穿插一些对后世影响的简要评述,比如某个先秦概念是如何被汉代的经学所吸收和改造的,这种“纵向”的视角,让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它让我们明白,先秦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古代现象”,而是中国思想史这条长河中至关重要的源头活水,对后来的各个时期都有着深远的回响和持续的生命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中国思想史的理解都拔高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是相当扎实的,阅读体验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读起来像是被石头砸,需要反复咀嚼才能理解一句话的意思。相反,作者的叙述流畅自然,如同在平缓的河流中泛舟,虽然水流不急,但目标明确,步步深入。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论和交锋时的那种克制和公允。比如,墨家与儒家的论战,历来都是研究的重点,这本书没有简单地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力求还原当时双方论辩的逻辑和出发点,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观点相悖,也都是在试图解决同一个时代问题。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我们后人去评价历史思想的价值至关重要。每次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合上书本,在脑子里快速地过一遍刚才学到的核心观点,然后发现,很多原本觉得是“天经地义”的观念,在当时的语境下,其实是经过了多么激烈的思想搏斗才确立下来的。这本书确实能让人对历史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敬意。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它的语言风格很有一种老学究的沉稳气质,但这种沉稳绝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被动灌输,更多的是一种共同探索的氛围。在对一些争议性较大的历史观点进行论述时,作者会清晰地指出学界的不同看法,并简要说明自己倾向的理由,这种坦诚的态度非常可贵,体现了学术的良心。对于我们普通读者而言,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一言堂”式的著作,读完后不明所以,也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而这本《概论》则恰恰相反,它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石,同时又鼓励读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辨析。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读者的桥梁,没有高高在上故作玄虚,而是脚踏实地地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学术风云娓娓道来,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史料的运用和考证的严谨性上,确实体现了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虽然它定位是“概论”,旨在普及和入门,但它并没有因此就牺牲掉学术的深度。作者在阐述某个学派的核心主张时,总会适当地引用一些原文的片段,并给出自己的精当解读,这使得我们这些初学者在吸收理论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最原始的“味道”。对我来说,最惊喜的是它对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重要的先秦思想流派的介绍,比如阴阳家、名家等。这些学派在后世的影响可能不如儒墨道法显赫,但在当时,它们的活跃程度和思想的独特性绝对不容小觑。作者没有将它们一笔带过,而是花了不少笔墨去挖掘它们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贡献,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先秦思想多元性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读物,更像是一份细致入微的导览图,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和复杂的研究领域。
评分这本《先秦学术概论》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挺有分量的,装帧设计上走的是比较朴素大气的路线,看着就让人觉得是本“硬货”。我一直对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很感兴趣,毕竟那是咱们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各种学派争鸣,那种思想的火花碰撞,实在是太迷人了。不过说实话,初次接触这个领域,总觉得有点望而生畏,那些古籍原文晦涩难懂,光是啃下来就够费劲的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作者在梳理各个学派的脉络时,用词都很精炼,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概念,而是能把复杂的思想体系用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勾勒出来。比如,在谈到儒家的“仁”与“礼”时,不是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去分析,让你明白这些概念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有何变化。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对先秦时期的思想图景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轮廓,现在都变得立体起来了。尤其是它对一些关键思想家的思想演变过程的梳理,做得非常细致,让人能感受到一个思想家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