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30
賴伯威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台灣註冊建築師,賴伯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WillipodiA都市研究團隊發起人。
從事建築設計與都市設計行業長達十多年,工作經歷:美國波士頓、中國北京、上海、日本東京,目前常駐台北。
在多年的四處漂泊中,不斷有這樣的錯覺 :「故鄉」與「他鄉」的界線模糊到幾乎不存在。哪裡是歸處?哪裡算是歸處? 回家已變成只是另一場旅行,沒有「故鄉」與「他鄉」的分別,不再是台灣人,只能算地球人。
多年來走過、工作過、生活過台灣以外的許多城市,回到故鄉時,才能換一種外來者的視角再一次認識自己熟悉的城市。認清在台灣的我們唯一所擁有的,便是家中的敝帚,而自珍的態度,是可以選擇的。因這樣的文化自覺,嘗試用建築人的專業,去重新解讀、記錄。透過這108種不同的台灣都市環境與廟的結合關係,36+1個案例,呈現台灣都市最具特色的那一部分給世界。
「為故鄉做一件事,至少。」
三本著作計畫:第一本《寄生之廟》,也是唯一一本以台灣為主體的著作,其他兩本為《往生之間》、《重生之路》。
FB:寄生之廟 goo.gl/QP1B6N
台灣都市夾縫中的街廟觀察,適應社會變遷的常民空間圖鑑
無神不拜、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奇不有
市場廟、地下廟、電話亭廟、打帶跑廟……
從36+1款台灣廟怪奇典型,窺見108種適應都市變遷的韌性與變形
有
廟
稱作
寄生之廟
大多沒沒無聞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
隱身街頭巷尾,你家我家之間
是最常民的建築,直接效率經濟是最大特色
長時間在都市的水泥叢林自然繁殖,有機演化的生物
當慾望能以空間呈現時,是台灣人真正想要也需要的有形產物
這些廟,多處在荒謬離譜基地,是不刻意設計的設計
這些廟,展現了台灣人合法或不合法適應環境的韌性
這些廟,生活環境中我們習以為常,或選擇視而不見
這些廟,扮演著某年代的台灣人、社區與鄰里的核心
這些廟,是宗教場所,亦扮演著社區生活的集會場所
這些廟,視整個都市為宿主,寄生台灣的都市環境中
這些廟,拓印台灣社會都市的縮影,現實生活的反映
極少符合現代建築美學標準,卻絕對切中都市供需之必然
並非模範般的文化大廟,卻最能赤裸地反映台灣都市的獨特性
在都市夾縫求生中的廟,是台灣城市有別於世界其他地方最顯而易見的與眾不同,這些廟在日益變遷的都市環境下越顯越小,收縮到只占據了最極限的都市空間:
在橋下、在圓環中、在屋頂上、跨越街道……
小到一個箱子、大至一棟高樓,甚至有的長出輪子……
從起心動念、實際田調行動到歸納整理研究,歷時七年多,成員有建築師、學生、台灣人、外國人……的WillipodiA都市研究團隊,觀察、記錄、蒐集了「廟與都市的結合關係」108種類型,書中選介36+1種典型,呈現台灣微型宗教空間的多元寄生現象。
寄生之廟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寄生之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作者毫不讳言《东京制造》对此书的影响,该类型的工作本身对于数据库的补完就足够有意义,单一类型的统计也让本书看似有着更清晰的结构。问题是,只寻找what而不询问why的做法让这本书更接近于博眼球的畅销书。尽管在岛屿那种政确癖无限细分的背景下,追问历史和行为对建筑的重塑的起源是一件有客观难度的工作,然而一旦以100平方米内的建筑经营这一现象为观察主体,那么放弃值得追问和进一步解释的问题,如地权、构造和行为尺度,就很难将这些现象转化为某些设计的依据。这也是这本书略有遗憾的一点。
评分神灵汇聚的地方,充满想象力的建筑树木般在都市丛林中野蛮生长。在福建看这么多宫庙,都很少看到用地这么窘迫的庙宇。庙宇站在停车场里、高架桥下、甚至像流动摊贩般寄托在一辆车、一艘船上,像巡回演出团。因地制宜,建筑材料就更加不拘一格。可看看花莲虎头山的小庙,难道你不想走进画里喝一杯下午茶。就放下执念,听听书中的传说。那座海蚀洞中的小庙是当年发现妈祖神像的地方,每年退潮时妈祖会再次回到这里做客。热闹又洒脱。 不同于循规蹈矩的北方官寺建筑,这些庙宇更贴近居民的生活空间,承担着更多日常生活相关的仪式,城市崛起后,它们不断争取空间与时俱进,只是在新一代不再以此为情感寄托之后,它们可能会消失于记忆中。这些形制随意的建筑,没有属于“文物”的标签,有这么一群人系统记录下这些风景,为我们带来令人感叹的纸上旅行。
评分##卧槽牛逼啊 科学又有趣 电梯庙和停车场庙都看起来很棒啊
评分##“记录本身即为价值。
评分 评分 评分##优点是提供一个切入的角度,看待一个特殊的城市场所与人群行为的联系。缺点是单纯的记录和分类,作为这个角度下数据采集的编写,却没有向下探掘,比如地权,而只是停留人民欲望以空间面貌的呈现,着实浪费了一个好题材和这么辛苦的田野调查及编码制图
评分##语气很像tsukamoto
评分寄生之廟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