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

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孝宠 著
图书标签:
  • 服装打板
  • 服装制版
  • 服装工艺
  • 服装设计
  • 疑难解答
  • 案例分析
  • 服装技术
  • 服装CAD
  • 打板技巧
  • 服装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2398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19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3
字数:1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解答了企业专职打板师,中小服装店打板师,在服装打板中经常碰到的疑难问题。按裤装、裙装、女上装、勇上装等分类,共有疑难解答150例,大部分问题都配有详细的裁剪图,有相当一部分有计算公式。《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中涉及的问题是作者十几年专业打板教学和实践经验中的精华所在,广受专业人士好评。作者张孝宠为服装裁剪界知名教授,现为上海服装进修学院院长、教授。曾编写《高级服装打板技术全编》等畅销服装技术类图书。

作者简介

  张孝宠为服装裁剪界知名教授,现为上海服装进修学院院长、教授。曾编写《高级服装打板技术全编》等畅销服装技术类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裤与裙装打板疑难解答
1.裤长有哪些类别?
2.为什么说直裆与裤型有关?
3.腰围的规格设定与什么有关?
4.臀围的规格设定有加减法,它和什么有关?
5.为什么裤窿门宽的计算公式有多种方法?依据是什么?
6.外贸单中有裤总浪长,是怎么确定的?有何意义?
7.裤脚口宽与膝围宽有什么关系?与裤形有关吗?
8.为什么紧身裤的后裆斜率要大于其他裤型?
9.为什么裙和裤子的后腰口省量都要大于前腰口的省量?
10.定制裤装应用何种方法才能算得较准确?浪长怎么计算?
11.为什么特殊体型裤装的前后臀围大是相同的?为什么前后窿门宽是1/3:2/3?
12.裤裙与裙裤在打板中应注意什么区别?
13.为什么没有直裆尺寸也能打板?
14.裤栋缝起鼓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15.前门襟的撇势最大可设多少?
16.口袋的垫布有褶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7.后腰口下方有横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18.什么样的打板方式才能达到提臀裤效果?
19.前臀下裆缝应长于后下裆缝多少才算合适?
20.为什么短裤的后横裆线下跌量大于长裤?
21.为什么短裤的前脚口减量大于长裤?
22.为什么裙裤后横裆不用下跌呢?
23.为什么连身裤的直裆深会大于束腰裤的?
24.为什么男裤的裤窿门宽与女裤的裤窿门宽计算方法不一样呢?
25.同样都是低裆裤,为什么男裤的腰头可取直线腰头?
26.为何休闲跑步裤结构类似合体裤?
27.怎么设定平脚裤的裆底?
28.为什么连腰裤不等于高腰裤?
29.为什么后腰围与臀围的档差不一样?
30.为什么马裤、萝卜裤属于宽松裤呢?
31.为什么后裤挺缝线要偏移1~1.5厘米?
32.一步裙的衩位有高有低是与裙底摆宽有关吗?
33.A字裙的摆大应该用什么方式设定?
34.为什么不设腰省的裙片腰口起翘较大?
35.喇叭裙裙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何设置?
36.灯笼裙的褶量如何确定?
37.怎样合理确定束腰、低腰、高腰、连腰的裙款?
38.百褶裙的摆大按什么来确定的?
39.为什么斜裁裙的底摆会参差不齐?
40.螺旋裙是按斜裁裙打板的吗?它与欧式斜裁剪法有何不同?
41.鱼尾裙的摆浪从哪个部位起褶浪较好?
42.插片裙与方巾裙的打板处理是相同的吗?
43.为什么有的裙片后中缝反而要长于前中缝1.5厘米?
44.为什么旗袍裙的底摆宽比较窄也能开步?如何设置?
45.如何计算节裙的抽褶量?
46.为什么方形裙裙片的前臀围不作减法而作加法?
47.适合胖体凸肚人穿的裙装打板时有何讲究?
48.裙前中起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9.为什么四片喇叭裙在打板时难于把握款式效果?如何解决?
50.裙里料为何要比面料略宽松,而且片数要少于面料的片数?

二、肩和衣身打板疑难解答
51.号型在打板中起什么作用?
52.女装衣身的四种结构框架是如何建立的?
53.亚板与欧板打板中的区别在哪?
54.为什么韩板的服装受中国女性喜爱?打板时应注意什么?
55.为什么欧板的前肩角度小于亚板的前肩角度?
56.为什么欧板纸样设置的背长要长于亚板的背长?
57.为什么后中腰吸量大反而不贴体?
58.为什么正侧缝腰吸省量要小于衣片的腰节省量?
59.体型的大小与款式有关联吗?
60.廓形与规格设计和框架设置有何关联?
61.为什么有分割线的款式还选用宽松形结构框架?
62.为什么针织衣衫的背长要短于基型1厘米?
63.为什么垂性的衣料转省角度要大于其他梭织料?
64.前腰节省中心线为什么设斜纱向?
65.为什么省尖都要与BP点有2~3厘米的间距?BP点如何正确设定?
66.怎样确定胸宽、背宽与肩宽的差?
67.怎么设定矮胖体服装的袖窿门宽、背宽、胸宽?
68.为什么后袖窿处会有不干净的垂纹?
69.为什么肩缝会往后斜倾?打板时如何解决?
70.怎么设置叠门宽的大小才合理?
71.为什么前中止口的下摆会豁开?
72.侧缝起翘与衣摆宽有关吗?如何设定?
73.六开身衣片的胸腰差设定多少为好?有限量吗?
74.刀背缝线在后袖窿处什么情况下要交叉?交叉多少最好?
75.为什么旗袍式连衣裙的前侧腰吸量能做2厘米大?
76.为什么衣片的止口线会出现波浪不直?如何解决?
77.为什么衣面料是八开身片的裁片,而其里料是四开身或六开身呢?
78.为什么长大衣后中缝会起翘?用什么方法解决?
79.长大衣的斜插口袋怎么取法才成比例?
80.男西装的前衣片上浮值是怎么产生的?
81.男西服前肩冲值为何设5~5.5厘米?
82.商务男夹克也是合身型,为什么就没有上浮值,前肩角度又大干西服呢?
83.夹克的口袋位线如何确定?
84.为什么男衬衫的肩角度要小于西服3~4度呢?
85.紧身型男衬衫与普通型男衬衫有何区别?
86.男装有时也会后肩角度小于前肩角度2~3度,为什么?
87.男装腰围线为什么要设置得高于体型呢?
88.为什么有的西服后中缝不贴身,甚至侧摆缝还会出现斜撇纹?如何解决?
89.凸肚体的男西服前衣片怎么处理较好?
90.为什么相同款式加大号的服装造型没有中号的造型好看呢?
91.休闲装在打板时是否可不分男女结构框架?
92.正装的胸背差为何会小于便装的胸背差?
93.怎么确定男装中的肩角度?
94.为什么有的男衬衫肩角度不到19度造型还很合体?

三、衣领和领圈打板疑难解答
95.为什么无领的前后横开领的差要大于基型?
96.船领与一字领有何区别?打板时如何表现?
97.为什么立领的横开领打开的量要大于直开领增大的值?
98.为什么立领的前中起翘量有大有小?
99.立翻领有哪几种?各表现什么样的领型效果?怎么打板?
100.为什么相同的立领款式前中的起翘高不一样?
101.为什么连立领的衣领要设领省和肩背省?
102.为什么折翻领的前后衣横开领差较小?
103.关门领的折翻线造型不同时,打板中应如何调整?
104.校对前后领外止口线长时,为什么后领外止口线长要减0.5厘米?
105.为什么连立领的领里要用装领法来配裁?
106.为什么前后肩角度随领款变化要作调整?
107.为什么翻驳领的衣服前肩缝常会产生斜纹?
108.翻驳领起壳是什么原因?
109.为什么敞开衣领可设款式撇门?款式撇门的设置有什么不同?
110.在敞开较大的翻驳领中是否都要设置领省?
111.曲线翻驳领与直线翻驳领在打板中有何不同?
112.当领面大于领座多少时要增加原翻领角度的50%?
113.为什么断领脚的衣领会出现领外止口浮松?
114.为什么说衣领的后领结构在衣身上配制比较合理?
115.无串口的领面与挂面怎样配制才不会出现折翻线有方角?
116.要想将翻领呈现窝势,用什么方法打板才较合理?
117.如何确定领底线与横开领间交叉量?用什么方法制图较为合理?
……

四、袖片与袖窿打板疑难解答

精彩书摘

  136.全连身衣袖只能设置宽松型袖型吗?
  答:不完全是。全连身衣袖也可分为3种类别,一种是袖底缝与衣摆缝连成一体,这种袖子的袖中心线角度只能设置在33~40度(图97-1)。另一种是袖底与衣摆缝转角处插上一个三角来扩大袖摆动量,此袖中心线角度也只能设置在40度左右(图97-2)。上两种袖型都是属于宽松型类的,所以不用设置袖肥规格,而是由打板方式获得袖肥宽。还有一种是在袖底缝和衣摆缝处加入拼角和拼片,由于此拼角运用的全等三角形填补法,因此活动量很大,这类袖中心线角度可设置45度左右,为合身袖造型,所以袖肥可以先设定好,但要作AB-AB的协调,A点最理想设在BP点之下1~3厘米,前袖窿底弧线的角平分线外(图97-3)。137.连身袖的袖中心线角度设定是按什么确定的?
  答:是按袖子的款式、造型设定的。连身袖可分为半连身衣袖、全插肩袖、全连身袖、全连身插角袖、全连身拼角拼片袖。半连身袖大多为较贴身袖型,前袖中心线的角度可设53~57度,后袖中心线角度可设45度(图98-1)。全插肩袖的前袖中心线角度可设45~53度,后袖中心线角度设37~40度(图98-2)。

前言/序言


服装结构设计与立体裁剪的深度探索 本书聚焦于服装结构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法与实践应用,旨在为服装设计、制版及工艺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理论指导与实操范例。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结构原理到复杂造型创新的全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助力读者提升在服装设计中的技术掌控力与创新能力。 第一章:基础结构原理与面料性能解析 本章深入剖析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框架。首先,详细阐述了人体结构与服装廓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包括人体关键测量点的确定、静态与动态姿态下的形体差异分析,为后续的制版工作奠定科学基础。 其次,对面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重点探讨了不同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对服装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弹性、悬垂性、透气性与保形性等指标如何决定设计方案的选择。针对梭织面料、针织面料及特殊功能性面料(如防水透湿面料、弹性面料)的特性,分别给出了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工艺要点。例如,弹性面料在省道处理、接缝松量的控制上与常规面料的显著区别,以及不同面料对剪裁角度的敏感度分析。 此外,本章还系统梳理了服装结构中的基本力学概念,如张力、压力、剪切力在服装成型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图示化方式解释了如何通过结构线的设置来导向这些力,从而实现对服装形态的精确控制。 第二章:平面制版的精细化操作与变化 本章是关于平面制版技术的全面提升指南。它超越了传统的简化制版流程,着重于处理复杂结构下的版型调整与修正技巧。 2.1 基础原型版的精确修正: 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特定体型数据,对基础西装、衬衫及裙装的原型版进行基准点的微调,确保合体度的优化。重点讲解了“胸省转移”、“肩胛骨调整”等高阶修正技术,以解决常见的人体差异问题。 2.2 褶裥的艺术与科学: 系统分类讲解了箱褶、百褶、领口褶、腰部省道褶等各类褶裥的制版原理与操作步骤。不仅关注褶量的计算,更深入探讨了不同褶裥形态对服装风格和动态效果的影响。特别对不规则褶裥(如鱼嘴褶、瀑布褶)的推演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图解说明。 2.3 领型与袖型的结构演变: 本章对服装的“三要素”之一——领、袖的结构进行了深度解析。领型的部分,涵盖了平驳领、戗驳领的驳头形成机制、驳头线与翻点位置的确定;中山领、立领的后领省处理。袖型的部分,细致分解了羊腿袖、灯笼袖、插肩袖等复杂袖型的平面展开过程,强调了袖山弧度与袖窿周长的精确匹配,以及袖窿省道在立体效果中的作用。 2.4 结构变化的版型推演: 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平面制版技术实现从基础版型到特定设计款式的转化,包括通过加省道、分割线、移位等方法,实现A字型、H型、X型等廓形的变化,并提供了一系列“问题版型”的平面修正案例。 第三章:立体裁剪的思维构建与实践深化 立体裁剪(Draping)被视为服装设计中实现三维构思的直观工具。本章旨在建立读者扎实的立体裁剪思维体系。 3.1 立体裁剪基础工具与基准线的设定: 详细介绍了立体裁剪所需的工具选择、人台的准备工作(如包裹、标记中线、平衡线),以及在人台上建立精确的结构基准线(如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的方法和标准。 3.2 基础造型的搭建与固定: 以直裁法和捏褶法为核心,系统讲解了如何利用胚布在人台上构建基础的省道、分割线和省量。重点演示了如何精确地模拟出省道在人体曲线上的自然走向,以及如何使用别针和胶带进行临时固定和标记。 3.3 复杂造型的立体转化: 本章深入探讨了如巴洛克风格的堆褶(Swags)、复杂收省(Gathering)、以及不对称结构(Asymmetry)在人台上的实现。对于结构复杂的裙装(如蛋糕裙、鱼尾裙的裙摆结构)和上装(如垫肩、夸张肩部的塑形),提供了分片、分层搭建的详细步骤,确保立体造型在转化为平面图样时,其结构逻辑的准确性。 3.4 从人台到图纸的精确转移: 这是立体裁剪成果转化的关键步骤。本章详细教授如何使用划粉、垂球线等工具,精确测量和记录人台上已完成的造型结构线、分割线、省道位置,以及面料的吃量与松紧度,并讲解了如何将这些三维信息转化为符合制版标准的二维图纸,确保纸样与最终成品的高度一致性。 第四章:特殊结构件的工艺处理与优化 服装的精髓往往体现在细节处理上,本章聚焦于那些决定服装品质的关键结构部件的制作工艺。 4.1 内衬与衬的科学应用: 详尽区分了粘合衬、衬布(如麻衬、毛衬)的适用范围。重点讨论了不同面料(如真丝、羊毛、化纤)需要搭配的衬布类型,以及衬在西装制作中“吃边”的工艺技术,确保内里结构与面料层之间张力的平衡,避免起皱或变形。 4.2 口袋、门襟与滚边的工艺难题: 针对嵌线袋、贴袋、贴边袋等不同类型的口袋,提供了从纸样到缝制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工艺要点,尤其是如何处理口袋的开口位置、拉链的隐藏技术。同时,对不同服装类型的门襟(暗门襟、明门襟)的对位与固定进行了规范说明。 4.3 复杂领口与袖口的收尾技术: 包含了对丝绸服装中常见的滚边领处理、衬衫袖克夫的打褶与缝合技巧,以及风衣领的立体缝制,强调了如何通过精细的缝制手法,消除结构部件之间的缝头痕迹,实现外观的平整与流畅。 第五章:结构缺陷的诊断与版型矫正策略 本章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快速识别服装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版型修正方案。 5.1 静态穿着问题分析: 系统梳理了在平放状态下即可观察到的常见问题,如驳头角外翻、肩部出现“水波纹”、后背“蛇形褶”、侧缝前移/后移等。针对每一种问题,追溯其根本原因(是制版问题、裁剪问题还是缝制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纸样修改参数。 5.2 动态穿着问题诊断: 关注服装在人体活动时产生的形变问题,例如上衣在手臂抬起时腰部拉扯、裙子在行走时臀部过于紧绷。本章将从运动学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指导读者如何在平面版型中预留活动余量或调整省道方向以适应动态需求。 5.3 面料特性导致的结构失效: 专门讨论因面料特性变化而引发的结构问题,例如针织衫在悬挂后下摆的自然拉伸导致的廓形变化、或重磅面料使得肩部结构支撑不足的问题,并给出使用内部加固结构或调整面料垂感角度的解决方案。 本书通过对结构原理的深度挖掘和对制版与立体裁剪技术的系统梳理,旨在使服装从业者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从概念设计到最终成衣制作过程中的所有结构性挑战,提升服装的合体度、功能性与美学表现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名经验尚浅的服装工作室的版师助理,日常工作压力不小,时间不允许我花大量篇幅去研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辞典。我需要的是那种能立刻上手、直击痛点的工具书。这本书《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恰好满足了这种“即插即用”的需求。它的排版设计也极其人性化,清晰的图文对照,让你在对照实物版片进行比对时,几乎不用费脑筋去猜测作者到底在描述哪条线。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些“边缘情况”的处理。比如,当面料悬垂性极差或者弹性特别大时,传统的打板方法往往会失效,这本书里就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如何根据面料特性对基准版型进行微调。这对于我这种常常需要处理定制订单的工作室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它教会我如何根据面料的“脾气”来定制我的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牵着鼻子走。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净样尺寸”和“毛样尺寸”的换算关系,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得一目了然,极大地减少了我反复翻阅和计算的时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随身携带的资深师傅的速查手册。

评分

这本《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总是在细节上卡壳的服装设计新手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记得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对着那些复杂的图纸和抽象的术语简直是头大,尤其是遇到客户突然提出一些非标准体型或者特殊廓形的要求时,那个心慌啊,感觉手里的尺子和画笔都变得不听使唤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的案例导向性。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实实在在地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比如袖山如何自然过渡、腰节线如何根据不同胯型调整、领口松紧度如何拿捏——都拆解成了一个个清晰的步骤。我特别欣赏它对“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例如,在处理插肩袖的省道转移时,作者不仅展示了图解,还深入剖析了不同省道位置对手臂活动范围的影响,这对于我建立更深层次的结构理解太重要了。很多时候,其他教材只会给出标准答案,但这本书里的150个案例,每一个都像是从真实车间里提炼出来的“血泪史”,读起来特别亲切,很有实战指导价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各种常见版型的底层逻辑都有了更坚实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版型背后的力学原理。

评分

我是在服装设计专业进修班上推荐读到这本《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它的期待并不高,毕竟“疑难解答”这个标题听起来有点像自夸。但读下去后才发现,它的“疑难”点抓得非常精准,都是那种我们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或参加初级比赛时最容易被扣分的地方。例如,裤子的后浪曲线如何处理才能完美贴合臀部又不产生褶皱?衬衫袖口的袖山与袖窿的收省技巧如何平衡造型感与舒适度?这些细节,教科书往往一笔带过,但却是决定一件衣服“质感”的关键。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将这些细节问题,用大量的图例和精确的尺寸标注,将“感觉”量化成了“数据”。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立体塑形”的处理,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省道和省尖的位置,来实现对身体特定部位的修饰效果,比如视觉上拉长腿部线条或者收紧腰部轮廓。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复制”版型,而上升到了“设计”版型的层面,对于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助益极大。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老版师,我对市面上大多数打板书籍都持保留态度,它们要么过于基础,要么就是把一些高级技巧用一种过于“学院派”的方式包装起来,让人觉得不接地气。然而,这本《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却让我眼前一亮。它的深度是足够的,但更令人称道的是它的“纠错”视角。很多技巧都是围绕着“如何修正一个已经出现问题的版型”展开的,这才是实战经验的精髓所在。比如,书中对于西装驳头和领座连接处的“吃位”问题,给出的不是一个单一的修正公式,而是分析了吃位产生的三种主要原因(裁剪误差、面料伸缩、结构设计),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能力,是我认为这本书价值远超一般教材的关键。它培养的不仅仅是操作技能,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我发现,在学习了书中的一些关于立体剪裁思维如何反哺平面打板的章节后,我对很多看似矛盾的版型结构都有了新的理解。它帮助我打破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定势,真正体会到了“版型是流动的”这一真谛。

评分

对于我这种在快时尚行业工作的人来说,效率就是生命线。我们经常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设计稿到初版样衣的转化,对版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极高。《服装打板疑难解答150例》在速度和精度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要求你必须使用昂贵的专业设备或软件才能操作,书中的所有技巧都基于传统的手工裁剪工具和标准化的测量方法,非常适合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快速应用。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系列化产品”时的逻辑梳理。比如,如何建立一个基础样板后,通过系统性的参数调整(如肩宽增加、衣长缩短)来快速生成不同尺码或不同风格的变体。书中提供的这些“模块化”的修改思路,大大节省了我反复打版的时间。它不仅解决了“疑难”,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可复制的打板流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流程骨架,让我不再惧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项目需求,因为它提供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库”。

评分

106.为什么前后肩角度随领款C变化要作调整?

评分

专业书籍,真的不一样,很好

评分

47条

评分

¥36.70(8.2折)

评分

40.螺x旋裙是按斜裁裙打板的吗?它与y欧式A斜裁剪法有何不同?

评分

111.曲线翻驳领与直线翻驳

评分

44.为什么旗袍裙的底摆宽比较窄也能开步M?如何设置?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

95.为什么无领的前e后横开领e的差要大于基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