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4支精選M係鏡頭專業評測
·巴黎,香港實地試拍
·DNG影像處理流程
·M8/M8.2功能特點詳盡剖析
·Leica M係相機曆史
《LEICA徠卡相機傳奇》特點
◎Leica相機簡史
◎M係相機曆史及型號年錶
◎巴黎地Snapshot體驗M8.2
◎M8/M8.2性能特點與技術分析
◎14支M係鏡頭實際評測
◎Capture One軟件處理DNG擋
◎MS/
內容簡介
《徠卡相機傳奇》是100%原創中文Leica相機手冊,由一部Leica相機掀起135片幅普及化的序幕說起,簡述至今的M係相機發展曆程,從而瞭解Leical的連動測距式(RangeFinder)相機為何屹立不倒。《LEICA徠卡相機傳奇》除詳細的M8、M8.2選單及操作說明外,為瞭重溫昔日攝影大師拿著Leica相機在繁忙街道上獵攝的體驗,《LEICA徠卡相機傳奇》編輯更親赴法國巴黎街頭以M8、M8.2將路上的人生百態記錄下來,更對14支超高光學質量Leica M係鏡頭進行實際評測,當中不乏Noctilux-M 50mm f/0.95鏡皇,加上各閃光燈及配件介紹,實為一冊全麵的Leica M8/M8.2指導工具書,亦是Leica迷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伍振榮(Alex Ng),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文學碩士(視覺傳播)、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係高級講師、中國高等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是香港資深攝影文化人及多産的影像作傢,繼1987年創辦《攝影雜誌》、於1997創辦《DPI數碼影像雜誌》推廣數碼攝影,並於2001年改版為《DcPhoto數碼攝影》。主要著作包括《攝影多麵睇》文集、《光與曝光》、《影像謊言》論文、《Photoshop專業影像處理手冊》、《攝影獨白》、《攝影觀念》、《緣來攝影》、《snapshot@Decisive Moment決定性瞬間解碼》、《香港攝影20年》、《DSLR數碼單反攝影天書》以及其他數十種攝影及相機參考書等。個人攝影展覽包括【M0netsGarden】、【wish You Were Here】、【惠安女】、【香港根】(2008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非常決定性】及【1980年代初的【中國·人】等,策劃的攝影展覽包括【聯係:新聞攝影的藝術】香港區展覽、【香港攝影新銳的城市觀看】、【PICTORIALISM:ART0FIMAGE】攝影展覽及【FANTASTIC:ART0FC0NCEPTUALPHOTOGARpHY馬良觀念攝影展】等。
鬍民煒(Raymond Wu),早年曾學習商業攝影和任職商業攝影師攝影助手。自1996年香港大學畢業後轉為投身攝影齣版工作,並開始刊物插圖攝影的生涯,其攝影作品主要在《攝影雜誌》發錶,近期進行中的影像計劃包括【Mood of Hong Kong/香港感覺】及【不確定影像】,曾參與多冊暢銷攝影書刊的拍攝、寫作及編輯工作,近年主攻數碼影像及色彩管理,曾編寫香港首冊的《彩色數碼攝影攝影師色彩管理手冊》,經常主講數碼攝影基礎及進階講座,並多次擔任香港攝影比賽的評委,包括2006及2008年曾被香港中華廠商聯閤會邀請齣任【工展會】公開攝影比賽評委,1999年曾策展伍振榮的《MonetsGarden》(莫內的故園)個人數碼影像展覽,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近期統籌的攝影展覽包括香港都市視藝空間的《聯係:新聞攝影的藝術》。個人攝影作品【Mood 0f Hong Kong/香港感覺】獲得2008年濟南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的優秀作品奬及齊魯國際攝影奬。
黎韶琪(Dennis Lai),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係,有10年從事報導攝影及文字工作經驗,目前是香港《攝影雜誌》及《DCPhoto數碼攝影》的資深編輯,從事攝影齣版及攝影培訓教育工作多年,目前進行中的影像計劃包括【REDISOVER:沙龍大師再發現】,曾參與香港多冊暢銷攝影書刊的製作,負責編輯、攝影及撰寫工作,包括《數碼攝影實用攻略》、《Photoshop CS2專業影像處理手冊》等,並長時間研究色彩管理,並主講多個色彩管理講座。其攝影風格以社會紀實影像為主,近年則開始嘗試以長時間曝光及紅外綫攝影錶達另類的都市視覺,作品主要發錶於《攝影雜誌》發錶,曾參與的攝影展覽有2008年的【SALUTE——嚮自強不息的媽媽緻敬】,2008年的中國山西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曾多次作為重要攝影比賽評委,包括香港各界婦女聯閤協進會(香港婦協)2008【香港市民心中的傢國情】攝影比賽評委。令人攝影作品【虛幻都市】獲得2008年濟南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的優秀作品奬及齊魯國際攝影奬。
內頁插圖
目錄
徠卡專訪
徠卡要員Stefan DanieI揭開徠卡相機的秘密
前言
重溫昔日大師用徠卡的體驗
徠卡簡史
傳奇的徠卡永遠的哲學
徠卡相機的起始徠卡原型相機
由零說起步入市場的徠卡
M係傢族
不朽的徠卡相機新紀元
M係相機族譜
徠卡工藝
一貫的徠卡承傳精湛工藝
品質屹立相機界
望遠鏡印證頂級光學技術
匠心獨運的徠卡品味
拍攝瞬間
巴黎人徠卡相機的人間定格
決定性瞬間
寜靜·直覺·融入
快速·精確·美感
性能與特點
傳統的延續數碼時代的經典
堅固耐用的機身
度身訂製的影像感應器
高度光亮的取景器
獨特的測光係統
寜靜的快門設計
承傳高品質光!
快拍模式
M8與M8.2主要分彆
升級服務M8經得起時間考驗
M8/M8.2特彆版展現M係恒久價值
M8/M8.2各部份
選單設定
直接而快速地運作選單
【MENU】主選
【SET】照片設定選
【PLAY】播放照片選單
鏡頭評測
Leica徠卡十四支頂級鏡頭測試
LElCA SUMMARIT-M 35mm f/2.5
LEICA SUMMARlT-M 50mm f/2.5
LEICA SUMMARIT-M 75mm f/2.
LElCA SUMMARlT-M 90mm f/2.5
LEICA SUPER-ELMAR-M 1 8mm f/3.8 ASPH.
LEICA SUMMARlT-M 21 mm f/1.4ASPH.
LEICA SUMMILUX-M 24mm f/1.4 ASPH.
LEICA ELMAR-M 24mm f/3.8 ASPH.
LElCA ELMARIT-M 28mm f/2.8 ASPH.
LEICA SUMMlCRON-M 28mm f/2 ASPH.
LEICA NOCTlLUX-M 50mm f/0.95 ASPH.
LEICA APO-SUMMICRON-M 90mm f/2 ASPH.
LElCA APO-TELYT-M 1 35mm f/3.4
LEICA TRI-ELMAR-M 1 6-1 8-21mm f/4 ASPH.
處理軟件
照片最佳化影像處理流程
閃燈配件
豐富的閃燈配件優化攝影生活
LEICA SF 24D小型閃光燈
LElCA sF 58專業級閃光燈
其他配件
LEICA M8/M8.2規格
精彩書摘
望遠鏡印證頂級光學技術
Leica的相機鏡頭製作齣色,影像質量很高.這是很多攝影師多認同的,其實Leica的鏡頭技術也可以在望遠鏡上反映到!早在1907年,原本生産高質量顯微鏡的EmstLeitz公司,於德國發錶瞭首支6x18的BinocIe望遠鏡。由於Leitz望遠鏡的錶現齣色,很受歡迎。
現在使用於望遠鏡的技術包括瞭擁有特殊摺射率的玻璃、非球麵鏡片、優秀的修正色差技術、專利的多層HDc塗膜和HighLuxsystem高透光度光學結構等。其實這些光學技術和Leica的相機鏡頭製作技術同一源頭,大大提升鏡頭質量。Leica望遠鏡主要科技
Leica為瞭減少漫射光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升影像的對比度,增加通光亮和反差,所以Leica為望遠鏡加入瞭ultravidHD係列,此係列會在鏡片上添加LeicaAquaDura防水塗膜,增強防水性。
另外,Leica還在望遠鏡中加入氮氣,添加氮氣是為瞭讓鏡筒不受濕氣影響,多數製作方法是真空的鏡筒裏加入氮氣,當鏡筒密封之後,濕氣就不容易進入瞭。
前言/序言
光影流轉,匠心永恒:探尋攝影的極緻之美 在攝影的宏大敘事中,總有一些名字,它們不僅僅是品牌,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對視覺藝術極緻追求的代名詞。當“徠卡”二字映入眼簾,隨之而來的,便是對精密機械、卓越光學以及永恒經典的無限遐想。它代錶著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段影像史的傳奇,一種超越時空的攝影哲學。 這部作品,將帶領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攝影藝術核心的旅程。它並非僅僅是一部器材的評測,也不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試圖捕捉攝影的靈魂,理解那些驅動相機誕生的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如何塑造瞭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我們將一同迴溯光影技術萌芽的年代,探究那些先驅者們如何將化學與機械的智慧熔鑄於一方小小的金屬機身之中,從而賦予瞭人們捕捉瞬間、定格永恒的能力。 機械的詩篇: precision beyond compare 徠卡相機之所以成為傳奇,很大程度上源於其令人嘆為觀止的機械工藝。想象一下,無數微小的齒輪、精密的彈簧、以及手工打磨的光學元件,如同鍾錶般精準地協同工作,最終幻化成一部能夠捕捉光影的藝術品。這種對機械精度的極緻追求,在如今這個電子化、數字化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每一處細節,從快門簾的開閤聲,到手動對焦的順滑阻尼,都傳遞著一種來自匠人的溫度和對品質的嚴苛。 我們將深入解析徠卡相機在機械設計上的獨特之處。例如,其經典的旁軸取景器係統,它並非僅僅是一種取景方式,更是一種與被攝主體之間建立直接、純粹聯係的媒介。通過取景器,攝影師與世界融為一體,每一個細微的錶情,每一次眼神的交流,都能被敏銳地捕捉。我們還將審視其經典的鏡頭設計,從經典的“Summilux”到“Summicron”,每一個鏡頭都是光學工程師智慧的結晶,它們以驚人的銳度、迷人的焦外以及精準的色彩還原,成為瞭無數攝影師創作的利器。這部作品將試圖解讀徠卡相機是如何將純粹的機械之美,升華為一種觸手可及的藝術體驗。 光學的魔術: capturing the world in its purest form 如果說機械是徠卡相機的骨骼,那麼光學便是它的靈魂。徠卡鏡頭以其無與倫比的光學素質而聞名於世,這種素質並非僅僅體現在技術的參數上,更在於它所呈現齣的獨特成像風格。它們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以及如同畫傢筆觸般細膩的層次感,重現我們眼前的世界。 我們將探討徠卡光學設計的哲學。為什麼一些經典鏡頭至今仍被奉為圭臬?它們是如何在色彩、反差、銳度以及焦外成像之間達到一種近乎完美的平衡?我們還將深入瞭解不同時代徠卡鏡頭的演變,以及它們在不同焦段和光圈下的錶現。從廣角鏡頭帶來的宏大敘事,到長焦鏡頭捕捉的遠方故事,再到人像鏡頭賦予的深邃情感,徠卡鏡頭總能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將攝影師的意圖轉化為真實的影像。這部作品將嘗試描繪徠卡光學所帶來的視覺魔術,以及它如何改變瞭我們對“清晰”和“美”的認知。 曆史的印記: a legacy etched in light 徠卡相機的發展史,幾乎就是攝影技術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從最初的35毫米膠片革命,到如今的數碼時代,徠卡始終站在創新的前沿,同時也堅守著自己的核心價值。每一個型號的相機,都承載著一段曆史的記憶,記錄著那個時代的審美取嚮和技術高峰。 我們將追溯徠卡相機的起源,瞭解奧斯卡·巴納剋(Oskar Barnack)如何將電影膠片轉化為攝影的載體,從而開啓瞭便攜式攝影的新紀元。我們還將迴顧那些在徠卡相機陪伴下誕生的經典攝影作品,以及那些使用徠卡相機而聞名於世的攝影大師們。從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的街頭詩意,到亨利·卡蒂埃-布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的決定性瞬間,再到羅伯特·杜瓦諾(Robert Doisneau)的浪漫瞬間,徠卡相機已經成為瞭他們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的影像風格與相機本身緊密相連,共同構築瞭攝影史上的璀璨篇章。這部作品將試圖揭示徠卡相機如何穿越時空,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 攝影的哲學: more than just a tool 徠卡相機不僅僅是一件攝影器材,它更是一種攝影理念的載體。使用徠卡,意味著你正在與一種對攝影藝術的深刻理解對話。它鼓勵攝影師放慢腳步,用心去觀察,去感受,去思考。它並非為瞭追求快速的記錄,而是為瞭創造具有靈魂的作品。 我們將探討徠卡相機所倡導的攝影哲學。它如何影響著攝影師的創作過程?它如何鼓勵攝影師與被攝對象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它如何促使攝影師在按下快門前進行更多的思考,從而讓每一張照片都充滿意義?這部作品將試圖闡釋徠卡相機如何超越瞭簡單的功能性,升華為一種對生活、對世界、對人文的深刻洞察。它所代錶的,是一種對攝影本質的迴歸,一種對影像力量的敬畏。 永恒的魅力: enduring appeal in a changing world 在數字技術席捲一切的今天,徠卡相機依然擁有著一群忠實的追隨者。這種忠誠並非源於情懷的懷舊,而是源於對徠卡所代錶的品質、性能以及獨特創作體驗的認可。在智能手機都能拍齣令人驚嘆照片的時代,徠卡相機依然保持著其獨特的地位,這本身就說明瞭它的非凡之處。 我們將分析徠卡相機在當代攝影領域的價值。它為何能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依然保持著其不可動搖的地位?它為攝影師帶來瞭怎樣的獨特體驗?它又如何在全球攝影界樹立起一麵旗幟,引領著一種對攝影藝術的追求?這部作品將試圖描繪徠卡相機永恒的魅力,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颱相機,更是一種宣言,一種對卓越品質和藝術精神的堅持。 這是一次關於光影、關於機械、關於曆史、關於藝術的探索。它將帶您走進徠卡的世界,感受那份源自德國的嚴謹與浪漫,理解那份對攝影極緻之美的執著追求。無論您是經驗豐富的攝影師,還是剛剛踏入攝影殿堂的愛好者,相信這部作品都能為您帶來深刻的啓發和獨特的視角,讓您重新審視攝影的意義,以及那些真正能夠觸動心靈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