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痛录-增订纪念版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韦君宜 著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哲学
  • 启蒙运动
  • 西方哲学
  • 个人主义
  • 自由主义
  • 传记
  • 回忆录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关村图书大厦图书音像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
ISBN:9787020092059
商品编码:10076018267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2013-01-01
作者:韦君宜 译者: 开本: 1
定价: 35.00 页数:337 印次: 1
ISBN号:9787020092079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韦君宜编著的这本《思痛录:增订、纪念版》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本书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

目录

     韦君宜编著的这本《思痛录:增订、纪念版》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本书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

精彩书摘

     韦君宜编著的这本《思痛录:增订、纪念版》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本书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


文脉的赓续与时代的映照: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拾遗 本书简介 本书并非对任何特定文本的解读或评述,而是深入二十世纪波谲云诡的中国思想图景,致力于梳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却又时常被单一叙事所忽略的思想脉络、重要人物及其核心观念。我们试图描摹一幅更为复杂、多维且充满张力的思想全景图,探讨知识分子如何在内忧外患中进行自我定位、思想转型与文化重建的艰辛历程。 第一章:启蒙的余烬与新思潮的涌动(1900-1920年代初) 本章聚焦于清末民初剧烈动荡背景下,旧有儒家体系的瓦解与西方思潮大规模涌入的初期阶段。我们考察了从洋务运动晚期萌芽的思想遗产,如何与戊戌变法后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相结合,催生出对“科学”与“民主”近乎宗教般的信仰。 重点关注对象包括:那些坚守改良路径的士人,他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寻求张力平衡;以及早期激进思想家对“国民性”改造的深刻焦虑。我们细致分析了早期翻译作品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特别是功利主义、达尔文进化论以及早期的社会学思潮,如何被吸收并本土化,为后来的政治哲学辩论奠定了基础。此外,本章也将探讨在这一时期,地方性知识与中央权力结构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区域精英在思想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理性与激情的交锋:从五四到国民革命(1920年代中期至1930年代) 二十年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充满活力与冲突的时期。本章将深入剖析新文化运动的深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意识形态分野。我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简单对立,而是探讨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围绕“中国道路”展开的激烈论辩。 详细考察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与挫折。自由主义者们如何在汲取西方经验的同时,努力构建一种既能维护个体权利、又能适应中国国情、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第三条道路”。他们的理论建构,特别是关于宪政、法治与社会公正的论述,其深度与复杂性常被后世的简易划分所遮蔽。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本土化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章着重分析了早期共产党人与左翼知识分子如何将阶级分析的工具应用于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诊断,以及他们在文化战场上(如论战“人生观”问题)采取的策略。 此外,本章还将触及“新儒家”在这一时期的挣扎与初步形态的塑造,他们试图在现代性的冲击下重塑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其论述的复杂面向值得深入挖掘。 第三章:战争、逃难与思想的坚守(1937-1949) 抗日战争与随后的解放战争,将思想界的论争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本章关注思想的“功能性”与“纯粹性”之间的张力。 在沦陷区,知识分子面临着“亡国”与“亡种”的双重危机,他们的学术研究如何成为一种精神抵抗?本章将考察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坚持学术独立、保持思想自由的学者的努力,以及他们所构建的“学术避难所”。 在后方,思想界的统一战线与意识形态的整合成为主题。本章细致分析了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宣传、人才培养和文化政策上的差异与竞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时期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扶持,如何在政治动荡中艰难地维持了某些学科的学术水准,以及这一阶段所产生的关键性学术成果。 第四章:重建与重塑:新中国的思想图景开端(1949-1960年代初)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领域迎来了彻底的结构性变革。本章侧重于对“知识分子改造”这一复杂过程的梳理,以及新理论体系的建立。 我们不再简单叙述政治运动,而是探究新政权如何通过教育体系、学术机构的重组,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科学的“教条化”与“革命化”进程,构建一套服务于国家建设的新的知识框架。具体分析了对西方经典(如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的选择性引介、阐释和批判,以及由此产生的本土思想成果。 同时,本章也会关注那些在特定专业领域(如数学、物理学、语言学等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学者,如何在新的政治要求下,调整研究方向,为国家现代化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努力与困境。 第五章: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对话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将二十世纪的思想史置于一个更长远的文化考察之中。我们相信,理解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或主动参与构建的知识图谱,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自身的文化身份与面临的时代挑战至关重要。这些思想的“回响”,并未随着历史的终结而消失,它们以更隐蔽、更碎片化的形式,依然影响着我们对现代性、民族性、个体价值的认知框架。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视角,鼓励读者超越既有的二元对立,去重新审视那段充满痛苦、挣扎、创造与毁灭的知识探索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初次翻阅,就被其深刻的思想所震撼,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作者的笔触,如同一把手术刀,剖开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现实,历史的脉络,却又不失温度。增订版的加入,更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这新增篇章所带来的新视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审视自己,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我期待在书中找到那些能够启迪智慧的论述,那些能够慰藉心灵的文字。它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也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我深信,这本增订纪念版,将带给我一次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思痛”二字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的出现,就像在我的书架上放置了一枚深邃的坐标。初次接触《思痛录》,我被它那种直面现实的勇气所吸引,那种不回避痛苦、不粉饰太平的态度,让我看到了文字背后巨大的力量。增订版的问世,无疑为这股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期待着作者在多年后的沉淀,能带来更丰富、更具穿透力的思考。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种对“痛”的超越,是对“思”的升华。它不是为了哀叹,而是为了理解;不是为了沉沦,而是为了前行。我希望通过这次阅读,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能在其中找到触动自己心灵的共鸣点。这本书所承载的,或许是作者个人的人生哲学,更可能是对时代变迁、人性幽微之处的深刻洞察。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评分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与思考的重量,让我在拿到它的时候,就预感这将是一次不轻松但绝对值得的阅读旅程。翻开书页,那些熟悉的文字,带着旧日时光的印记,又因增订版的缘故,似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记得,第一次接触《思痛录》时,是被它深邃的洞察力所震撼,作者对人性,对历史,对社会现实的剖析,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而冷静,却又饱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悯。这次的增订纪念版,我期待能看到更多作者在时间沉淀后的新思考,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愈发锋利的观点,或是对过往论断的补充与修正,都将是我探寻的焦点。我尤其好奇,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那些曾经深刻的思考,是否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解读当下困境的钥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作品,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迷茫与挣扎,也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它的文字,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中韵味无穷的甘醇与回甘。

评分

拿到《思痛录-增订纪念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仿佛与一位老友重逢,带着时光的馈赠。初读此书,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文字的力量。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空洞,而是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思想的火花,如同在黑暗中点燃的篝火,驱散迷雾,温暖心田。增订版的加入,更像是在原有的坚实基础上,又添了几分厚重与深度,让我对作者在经历岁月洗礼后的思考有了更多期待。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能孕育出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又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作者愿意将这些“思痛”公之于众?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与作者思想的深度碰撞。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对人生困惑的解答,对社会现象的剖析,以及那些隐藏在日常背后的普遍性真理。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回片刻的宁静与深刻。

评分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的入手,对我而言,是一次对过往阅读体验的延续与升华。第一次读《思痛录》时,我还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却略显青涩的读者,书中那些犀利的观点,尖锐的剖析,常常让我陷入沉思。这次的增订纪念版,我带着更加成熟的视角和更丰富的阅历,重新审视这些文字,我期待能从中发掘出新的意涵,看到作者在时间流逝中思想的演进。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他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铺就一条通往深刻理解的道路。我尤其关注增订部分的内容,它们是否是对原有观点的补充,抑或是全新的视角?是否能为我理解当下社会更加复杂的问题提供新的维度?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对生命、对历史、对人性的永恒追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